“厕所数学家”的称号,伴随着那满墙神秘数学涂鸦的照片(当然是打码和经过“办公室”审核允许流传的、最不涉及核心的部分),让林墨在沙雕主播与“民科之神”的叠加态上,又增添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网络上关于他究竟是绝世天才还是运气逆天的“天选整活人”的争论,愈发激烈。而他那句“我好像做了个梦”的收场,更是被做成了各种表情包,用于表达对某些超纲问题的茫然。
林墨本人,则似乎完全不受影响,继续着他那摆烂中带着一丝窥探未来科技的日常。他脑海中那棵科技树的虚影愈发清晰,尤其是新点亮的“信息基石”序列,虽然激活度不高,却让他对“信息”本身有了一种玄之又玄的模糊感知。他有时会觉得,周围流动的数据、能量,甚至人们的注意力,都仿佛是一种可以“阅读”的文本。
这种感知还很初级,时灵时不灵,但却为他构思下一次“整活”提供了新的、更刁钻的角度。就在他琢磨着如何将“信息”、“能量”和之前接触过的“空间”(来自深空感知序列)概念用某种低成本的、直播友好的方式串联起来时,系统的任务提示,再次精准地命中了他的思绪。
【叮!新整活任务发布!】
【任务名称:手工达人的逆袭!用橡皮泥捏一个“跨空间传输门”!】
【任务要求:在直播中,使用儿童橡皮泥(色彩不限)为主要材料,手工塑造一个具有“门”或“通道”形态的物体。通过某种“特定操作”(如:通电、注入“特殊能量”、念动“咒语”等),演示该“橡皮泥传送门”能够实现小型、非生命物体(如:一包方便面)的“表观上的瞬间位移”,即从门的一侧消失,并几乎同时在另一侧出现。位移距离需超过五米,且需有明确、不可置疑的直播画面记录。】
【任务奖励:【初级时空褶皱应用理论与稳定技术】(核心:微型化、短时、低能耗的卡西米尔效应模拟与操控,局部时空度规的微小扰动与信息传递)。】
【整活道具:【时空锚点发生器(微型\/伪装)】(将嵌入橡皮泥结构中,在特定“触发条件”下,于两个预定点之间建立极短暂的、仅能传递极小质量信息的微观时空桥梁)。【因果律模糊滤镜】(将确保直播画面捕捉到“瞬间位移”效果,并干扰所有试图进行超高速摄影分析的设备,使其无法捕捉中间过程)。】
【整活提示:空间并非平坦,如同揉捏的橡皮泥。想象力是揉捏它的手。记住,你传输的是“信息”在物质层面的重组投影,而非物体本身(在当前技术层级)。视觉效果优先。】
林墨看着任务要求,又看了看桌上那盒给小侄子买的、还没送出去的二十四色橡皮泥,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用……橡皮泥……捏一个……传送门?
还有真的能把东西赚走?
系统,你是不是对“手工达人”和“低成本”有什么误解?这玩意儿听起来比土豆电池驱动轮椅还要玄幻!
“这次又是哪个物理定律要倒霉了?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林墨扶额苦笑,“而且,‘信息层面的重组投影’?这听起来怎么像是……3d打印加量子纠缠?不对,比那还离谱……”
吐槽归吐槽,任务还是要做的。林墨认命地打开那盒色彩鲜艳的橡皮泥,一股浓郁的、属于童年的化学香料气味扑面而来。
他开始了新一轮的“手工制作”直播。这次的主题是——《挑战用橡皮泥还原科幻概念!目标是搓出一个任意门!》
直播画面里,林墨面前堆满了红黄蓝绿紫各种颜色的橡皮泥。他煞有介事地穿着件白大褂(cos科学家),戴着护目镜(防止橡皮泥碎屑入眼?),开始揉捏、塑形。
“兄弟们,今天我们来点轻松的,回归童真!”林墨一边用力揉搓着一块红色的橡皮泥,使其变得柔软,一边对着镜头胡说八道,“众所周知,爱因斯坦他老人家告诉我们,空间是可以弯曲的。那么,我们今天就用这最朴素的材料——橡皮泥,来直观地演示一下,什么叫空间的弯曲与连接!”
他先是捏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类似门框的东西,用了蓝色和绿色的橡皮泥,还特意在上面搓了几条白色的“能量纹路”(他自己说的)。
“这是传送门的主体结构,采用了流线型设计和多重能量导流槽,确保时空曲率的稳定!”林墨一本正经地介绍。
接着,他又用黄色和紫色的橡皮泥,捏了两个底座,把“门框”立了起来。
“看!基础形态已经完成!但这还不够!”他拿起一小块黑色的橡皮泥,“我们需要一个核心,一个能激发时空潜能的‘奇点模拟器’!”
他将那小块黑色橡皮泥搓成球,小心翼翼地镶嵌在门框的顶端。当然,在镶嵌的瞬间,系统提供的、微小到几乎不可见的【时空锚点发生器(微型\/伪装)】已经悄然融入其中,并设定了两个锚点位置:一个在门框内,另一个在五米开外、他提前准备好的一个小接收台上。
弹幕一如既往地欢乐:
“来了来了,手工耿直呼内行!”
“这门框……我幼儿园儿子捏得都比这个直!”
“用橡皮泥弯曲空间?主播,你的物理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坐等翻车!我已经准备好嘲笑的表情了!”
“我赌一包辣条,这玩意儿除了能吃(不建议),屁用没有。”
“办公室”内,技术人员们看着林墨又开始折腾橡皮泥,心情复杂。有了前几次的经验,他们已经不敢轻易下结论说“这绝对不可能”。尤其是这次的任务名称涉及“跨空间传输”,这可比土豆发电和厕所数学要敏感和前沿得多。
“启动所有空间监测设备,包括重力梯度仪、空间扭曲探测器的实验型号!重点监测目标橡皮泥结构周围及预设传输路径的空间参数!”主任下令,语气凝重。他们必须搞清楚,林墨到底是在表演一场精心设计的魔术,还是真的在触碰某种他们尚未理解的空间技术。
林墨完成了他的“杰作”——一个色彩斑斓、造型抽象、看起来一阵风就能吹倒的橡皮泥门框。他将其放在桌子中央,然后在五米外的另一个小桌子上,放了一个空着的、铺着红色绒布的接收台。
“好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林墨搓了搓手,脸上是混合着兴奋和(伪装的)不确定的表情,“现在,我们需要为‘奇点模拟器’注入初始能量!根据我的计算……嗯……可能需要一点……声波共振?”
他拿出一个手机,打开一个音频生成App,调出一个低频正弦波,将扬声器对准那个黑色的橡皮泥球。
“嗡……”低沉的、几乎听不见但能感觉到震动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
毫无反应。
“能量不够?还是频率不对?”林墨(假装)皱眉,又尝试了高频声波,依然没用。
弹幕开始刷“翻车预备”。
“果然不行!”
“散了散了,又是行为艺术。”
“我就说嘛,橡皮泥要能传送,我把我键盘吃了!”
林墨(假装)懊恼地放下手机,挠了挠头:“看来声波不行……难道需要……生物电?或者……意念?” 他再次戴上了那个许久未用的、闪烁着LEd灯的“超级无敌混沌意念聚焦器”头带。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虚按在橡皮泥门框两侧,闭上眼睛,开始(假装)集中精神,想象着能量流动,空间扭曲……
就在观众们以为他又要开始新一轮尬演时,林墨在内心默念:“启动【时空锚点发生器】!启用【因果律模糊滤镜】!”
刹那间,异变陡生!
那个黑色的橡皮泥“奇点模拟器”,内部似乎有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幽光一闪而过!同时,摆放在橡皮泥门框前的一包红烧牛肉面,就在所有直播观众的注视下,毫无征兆地、瞬间消失了!
不是掉落,不是被遮挡,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原地消失!
镜头立刻切到五米外的接收台。那包红烧牛肉面,同样毫无征兆地、瞬间出现在了红色的绒布上!包装完好,甚至连摆放的角度都和消失前一模一样!
整个直播画面,仿佛被抽掉了几帧,但又流畅得没有任何剪辑痕迹(【因果律模糊滤镜】的效果)。
直播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弹幕,空了整整三秒钟。
然后,如同海啸般爆发!
“!!!!!!我眼花了?!”
“面呢?!我那么大一碗面呢?!”
“出现了!在那边!瞬间出现!”
“卧槽!!!真传送走了?!”
“这不可能!!!这是特效!绝对是特效!”
“超管!超管呢?!这里有人搞魔法!”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舔屏幕!”
“办公室”内,所有监控设备在同一时间发出了尖锐的警报!
“报告!目标物体消失点检测到极其短暂但剧烈的空间曲率波动!参数超出仪器量程上限!”
“接收点同步出现对应波动!波动模式高度吻合!”
“未检测到物体运动轨迹!重复,未检测到任何形式的物质移动路径!”
“能量读数……混乱!无法识别能量类型和来源!”
“光学观测与高速摄影分析……失败!所有记录设备均显示目标物体为瞬间消失和瞬间出现,中间过程数据丢失或逻辑混乱!”
主任猛地站起身,盯着大屏幕上那包静静躺在接收台上的泡面,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在颤抖。尽管早有准备,但亲眼“见证”超空间传输,哪怕只是极小物体的传输,带来的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
“立刻封锁所有数据!启动‘跃迁’协议!通知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所、还有航天动力机构!快!所有接触到此次事件数据的人员,保密等级提到最高!”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直播间里,林墨(假装)目瞪口呆地看着消失又出现的泡面,然后发出一声夸张的惊呼:“成……成功了?!我的橡皮泥传送门……真的成了?!”
他冲过去,拿起那包泡面,翻来覆去地检查:“完好无损!连生产日期都没变!我们……我们刚刚见证了历史?!”
接下来的直播,在林墨语无伦次的(伪装的)狂喜和观众们爆炸般的弹幕中结束。下播的瞬间,“办公室”的行动组已经就位。林墨、他的橡皮泥传送门、那包经历了空间旅行的泡面、乃至直播用的所有设备,都被以最快的速度、最严密的方式带离。
实验室里,专家们面对着那堆看似可笑的橡皮泥,神情是前所未有的肃穆和狂热。
理论物理学家们分析着那短暂的空间曲率波动数据,发现其模式与基于广义相对论推导出的、某种微观“虫洞”或时空褶皱的开放与闭合过程高度相似,但其稳定性和能量利用效率,远远超出了现有理论的预测。他们在那个黑色橡皮泥球内部,发现了一种无法解释的、仿佛能“欺骗”真空、产生负能量密度的奇异结构痕迹,这指向了对卡西米尔效应的某种超越性理解和应用。
材料学家们则试图理解,为什么是橡皮泥?他们发现,林墨使用的普通橡皮泥,在特定频率的能量(可能是林墨假装注入的“意念”或声波?实际上由发生器内部触发)激发下,其分子间作用力会发生极其微妙的重排,这种重排与【时空锚点发生器】的工作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振,仿佛为微观时空的“穿孔”提供了一个低阻力的“基质”。这暗示了特定软物质材料在时空操控技术中的潜在载体作用。
而最核心的奖励——【初级时空褶皱应用理论与稳定技术】的原理和关键参数,已经随着这次成功的(且极其短暂的)演示,烙印在了那些异常的空间波动数据和橡皮泥的微观变化之中,等待着被顶尖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解读、验证和拓展。
这项技术的意义,足以让任何一个了解其价值的人心跳停止。
它意味着,在未来,信息的传递可能彻底摆脱光速的限制(在微观短距离内先行验证)。它意味着,超高精度的时钟同步、无法被拦截的量子通信、乃至新一代的推进原理(虽然距离推动宏观物体还极其遥远),都看到了全新的曙光。在军事上,它可以用于实现绝对安全的瞬间通信、开发基于空间感知的新型探测与反探测系统。在航天领域,它是未来可能实现超光速航行(哪怕只是理论探索的第一步)的基石!
国运的攀升,这一次直接触碰到了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终极领域之一——空间与时间。这已不是在某个具体技术领域构筑壁垒,而是在为整个文明的未来,抢占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制高点!
境外势力的反应,这次不再是困惑或贪婪,而是……恐惧。
当他们的情报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某些潜伏的、能接触到非核心数据的“办公室”外围人员)得知,中国某个实验室正在紧急分析一次“疑似微观超空间传输现象”的数据,并且该现象与林墨的又一次直播相关时,他们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土豆电池可以理解为未知能源,厕所数学可以理解为灵感爆发,但直接操控空间?这已经触及了“神之领域”!这不再是技术差距的问题,而是认知层次的代差!他们无法理解,无法复制,甚至无法想象对方究竟走到了哪一步。这种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林墨再次从“喝茶”状态回归,看着网络上“橡皮泥之神”、“空间魔术师”的称号,以及各种关于“我的橡皮泥为什么不能传送”的搞笑视频,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系统界面浮现:
【技术扩散评估:“初级时空褶皱应用理论与稳定技术”核心原理已引发国内基础物理与航天科技领域颠覆性思考。】
【国运关联技术模块:“时空科技”序列激活,当前激活度3%。“信息基石”序列激活度提升至15%。】
【宿主贡献点突破临界值。获得一次“定向整活灵感注入”机会,可小幅影响下一个任务的科技领域倾向。】
林墨没有立刻使用这次机会。他走到窗边,看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以前,那是遥远的光点。现在,在他眼中,那似乎成了一张可以被“揉捏”的、布满褶皱的网络的节点。
“橡皮泥……空间……”他低声自语,感受着脑海中那棵科技树上,“时空科技”序列虽然黯淡却无比醒目的光点。
下一次,该用什么样更“朴素”的日常物品,去触碰那更为深邃的宇宙规则呢?是用水杯测量引力波?还是用风筝线连接高维空间?
他的眼中,再次燃起了那熟悉的光芒——那是探索者的好奇,整活人的跃跃欲试,以及一名无形战线上的战士,为祖国撬动未来的坚定与腹黑。
星辰大海的征途,似乎从这盒小小的橡皮泥开始,变得……触手可及了起来。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