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乍破,晨曦如刃,割裂洛阳城最后一层夜幕,将一抹微弱的金色涂抹在太常寺演礼台的琉璃瓦上。
檐角铜铃轻响,在风中发出细碎而清冷的叮当声,仿佛为即将到来的大典敲响前奏。
郑袤一身绯色官袍,面容严肃得如同石刻,花白胡须在晨风中微微颤动,触感如枯草拂过唇边。
他深吸一口清寒之气,胸腔鼓荡,声音洪亮如钟:“肃静!春祭大典,乃国之重器,上告慰先祖,下安抚万民,一步一节,不得有丝毫差池!”
那声音撞在青砖高墙之间,回荡不绝,台下近千名礼官与仪仗甲士鸦雀无声, лnшь呼吸起伏可闻。
铁甲在低温中泛着冷硬光泽,指尖触碰戟杆时传来金属的寒意。
演练已持续半个时辰,每个人的动作都已近乎本能——抬臂、转身、列阵,肌肉记忆如流水般自然。
就在此刻,郑袤却突然话锋一转,声调拔高数分,如裂帛而出:“今岁不同往昔,陛下有旨——为彰显我大魏中兴气象,所有仪仗甲士,须尽换新制云纹铠!”
此言一出,人群之中顿时泛起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
皮革摩擦声窸窣作响,有人低咳,有人交换眼神。
一名资深礼官终于按捺不住,越众而出,衣袂带风,躬身道:“太常,旧制铜鳞甲虽显陈旧,但坚固堪用,仓促更换,一来耗费巨大,二来……这新甲尚未分发,恐误了祭典时辰啊。”
郑袤冷冷瞥他一眼,目光如刀刮过肌肤,那礼官顿时脊背发凉,喉头一紧,不敢再言。
人群之中,唯有卫尉胡奋,那个身形魁梧如铁塔的将军,闻言后瞳孔骤然一缩。
他掌心原本干燥粗粝,此刻竟渗出一丝薄汗,悄然握紧腰间刀柄。
旁人只道是皇帝心血来潮,追求华美,他却心知肚明——这所谓的“云纹铠”,正是三个月前奉密诏督造之物!
当时以“试演新仪”为名,实则早已埋下今日伏笔。
此甲以百炼钢打造,甲片相扣处状若流云,行走时几无声息;最关键的是,每一副铠甲内衬皆缝有一条极细红绦——那是血誓营歃血为盟时共系于腕的信物,如今竟成了潜入宗庙的通行证。
皇帝的密令,终于到了。
胡奋不动声色地向前一步,靴底碾过碎石,声如闷雷落地:“太常大人所言极是!末将麾下恰有八百亲兵,身强力壮,熟谙阵列,愿为陛下分忧,即刻前往武库‘接受配装’,协助太常寺完成换甲事宜,绝不耽误大典!”
郑袤赞许地点了点头,目光掠过他肩头,仿佛只是嘉奖一个识时务的武将。
然而那一瞬,两人眼角微不可察地一颤,似有电流暗通。
一场无声的兵员替换,就在这“彰显中兴气象”的堂皇旗号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八百名手持长戟的仪仗兵被调离,取而代之的,将是八百颗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忠诚之心。
他们的脚步还未踏上宫阶,但命运的齿轮已然咬合。
而在阳光尚未照进的地底深处,皇城东南角的乐正署内,空气沉滞如凝固的墨汁。
数十支牛油巨烛在石壁上映出摇曳鬼影,烛芯噼啪炸响,溅起几点火星,灼热气息扑面而来,混着羊脂燃烧的腻香与石壁渗出的霉味。
裴元跪坐在一架古瑟前,素色长衫贴着肩胛,袖口因常年抚弦磨得发毛。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拨过一根弦——那并非蚕丝,而是特制钢丝,在昏黄烛火下泛着幽冷金属光泽,触之生寒。
“铮——”
一声尖锐颤音划破地窖沉寂,余音悠长,竟带着金石之气,震得耳膜嗡鸣,梁上积尘簌簌而落。
两名老乐工对视一眼,面露惊惧。
其中一人迟疑开口,嗓音干涩:“署正,此弦……音色过于刚猛,全无古瑟温润雅致。而且您改的这《广陵散》终章,末尾三声宫音急促上扬,犹如鹤唳,太过刺耳,恐不合宗庙祭祀的庄重典雅。”
裴元头也未抬,只用一块柔滑丝帛细细擦拭另一根钢弦,动作轻缓如抚婴孩,语气淡然得像是在谈论天气:“陛下近日心境不佳,偏好‘破体之音’。陛下说,此等锐音,能穿云裂石,上达天听,下通幽冥。你们只管照此谱调试,休得多问。”
“通幽冥”三字出口刹那,地窖温度仿佛骤降。
两名乐工背脊一凉,寒意自尾椎直窜头顶,再不敢有任何异议。
那三声鹤唳般的宫音,不是献给神明的颂歌,而是斩断旧秩序的利刃出鞘之声。
它要穿透宗庙厚重的墙壁与喧嚣的人声,将起事的信号清晰无误地传到胡奋以及所有潜伏者的耳中。
“抓紧时间,”裴元站起身,掸了掸衣袖,布料摩擦发出细微沙响,“午时之前,必须将这十架瑟全部调校完毕,分送至宗庙各乐位。记住,一步都不能错。”
与此同时,宫门校场烈日当空,阳光如熔金倾泻,烤得甲胄滚烫,手触即灼。
宿卫将军蒋骁立于旗杆之下,影子短如钉入地面。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每一个进出之人。
很快,他锁定了那名神色慌张的传令官——司马昭安插的眼线,已被盯多日。
“站住!你,过来!”蒋骁厉声喝道,声浪撞在夯土墙上反弹回来,惊起檐下一只灰羽麻雀。
传令官心头一跳,强作镇定上前。
不等开口,两名亲兵已如狼似虎扑上,粗暴将其按倒,皮甲摩擦石板发出刺耳声响。
搜检至靴筒夹层,果然掏出一枚蜡丸。
蒋骁捏开蜡壳,展开信纸——字迹熟悉,是司马昭心腹手笔,内容更令他心头剧震:“请准成济所部佩虎符入宫护驾,以防不测。”
好一招先发制人!一旦让这支嫡系精锐入宫,计划必将化为泡影。
蒋骁脸上却无波澜。
他转身走入营帐,命人取来一模一样的纸笔,亲手誊抄信件,笔锋转折刻意模仿原迹,连墨色浓淡都力求一致。
随后,他在句末添了一句:“然事机紧迫,宜速决断。”——暗示己方已有察觉。
原信焚毁,副本重封蜡丸,塞回靴筒。
“滚吧!下次机灵点!”他一脚踹在传令官臀部,力道十足,那人踉跄爬起,连滚带爬逃去。
他不知自己已从信使沦为棋子。
片刻后,心腹陈七郎悄然入帐。
蒋骁低声吩咐数语,后者领命而去,携真正副本,经由韩寿之手,不动声色泄露给荀勖。
半时辰后,司马府加急令传出:“成济部暂驻外营,原地待诏而动,无令不得擅入!”
望楼上,蒋骁望着远方缓缓止步的军队烟尘,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他为皇帝争取到了最宝贵的几个时辰。
暮色四合,残阳如血,将太后寝宫窗棂染上一层不祥殷红,光影投在地上,宛如泼洒的鲜血。
郭太后手持佛经,指尖微颤,经文上的字模糊不清。
殿内烛火跳动,映得她脸色忽明忽暗。
大太监张让跪伏在地,声音尖细阴冷,如毒蛇吐信:“太后,陛下昨夜于建始殿焚香告天,泣诉先帝灵前。他说……先帝在梦中显灵,言及若社稷有难,奸臣当道,必会天降雷霆,诛杀逆党。”
郭太后握经之手猛地收紧,指节发白,纸页边缘被指甲掐出褶皱。
她沉默良久,久到烛芯“啪”地炸开一星火花,才发出一声漫长叹息,满含疲惫与恐惧:“我若是不签这份诏书,明日……明日被雷霆诛杀的,恐怕就是我了吧。”
张让膝行趋前,呈上诏书——洋洋洒洒列数司马氏罪状,言辞激烈,唯留盖印空白。
他又压低嗓音:“奴才听说,司马公已在城南备好驿车,一旦事成,立刻送您往河内安置……太后明鉴,只要您盖上玉玺,奴才敢用项上人头担保,保您安然活到天明。否则……这宫外的屠刀,可不认谁是太后。”
威胁与承诺交织,郭太后闭目,一行清泪无声滑落,滴在经书上,晕开墨痕。
她知道,从拿起玉玺那一刻起,便再无回头路。
黄昏最后一缕光线消失时,皇帝曹髦独自步入宗庙侧殿。
檀香与尘埃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鼻端微痒,令人恍若置身先人魂魄之间。
灵位森然排列,烛火幽微,映出他瘦削轮廓。
他在魏明帝曹叡灵前深深一拜,双膝触地,冰冷石板透过锦袍传来寒意。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卷边《孝经》,小心翼翼揭开夹层,一卷泛黄绢帛赫然在内——这才是先帝临终遗诏,墨迹苍劲:“若权臣无人臣之礼,君可自行诛之。”
他用指腹轻抚那冰凉脆弱的绢帛,仿佛能感受到先帝当年写下此语时的不甘与期许,指尖微微颤抖。
门外传来极轻微脚步声,冯风来了。
“陛下,按您的吩咐,王肃之子已经安排妥当,连夜离京,沿途皆有我们的人护送,他未曾向任何人泄露一字。”
曹髦缓缓闭眼,再睁时,眼中只剩破釜沉舟的决绝。
“好。明日此时,要么,是我曹髦无能,在此向列祖列宗叩首谢罪;要么,就是我代他们,亲手诛杀国贼!”
他将遗诏收入宽大袖中,转身刹那,目光如刀锋般凌厉。
“去告诉裴元,明日祭典,以钟声为号。若钟声未按时响起,那便是我败了。让他……让他死在那架瑟前,莫要受辱。”
冯风心头一凛,重重点头,快步退下。
曹髦独伫空旷殿宇,袖中遗诏沉如千钧,那是整个王朝的重量。
一切都已安排就绪,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只待松弦。
然而,在这宏大的计划之外,还有最后一环,一个最需要以人心去锁定的环节。
那不是靠刀剑或信号就能完成的。
他走出宗庙,夜色已深,漫天星斗冷冷注视这座即将迎来巨变的都城。
他挥手斥退侍卫,脱下龙袍,换上深色便服,身影悄无声息融入宫墙阴影,仿佛一滴水汇入漆黑大海。
洛阳城的夜,才刚刚开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