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首页 >> 看故事悟人生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扶明录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资本大唐大人,得加钱回到远古建华夏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抗日之铁血兵魂大秦:帝皇签到崛起极品小侯爷地球毁灭32亿次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86章 檐角的风,从不只吹一朵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石阶上的争吵,像没关紧的窗

惊蛰刚过,天台山的雾还带着三分凉。圆通寺的石阶缝里冒出新绿,是那种掐一把能渗出水的嫩,沾着晨露,被往来的布鞋碾出细碎的汁液。

晨课的钟声刚歇,后殿墙角那丛迎春花正开得热闹,金黄金黄的,把半面墙都染得晃眼。三个小沙弥蹲在花丛边,手里攥着没吃完的馒头,话头却像被风吹起来的柳絮,缠成一团乱麻。

我说禅宗最好,阿明把最后一口馒头塞进嘴里,拍着手上的碎屑,眼睛瞪得溜圆,师父说顿悟就像捅破窗户纸,一点就透!你们净土宗整天阿弥陀佛,念到头发白了也未必见得成效。他今年刚满十三,去年从庐山东林寺来,袈裟的袖口还磨着毛边,说话时脖子上的青筋跟着跳。

你懂什么!阿愿立刻红了脸,手里的念珠被捻得咯吱响。他来自苏州报恩寺,说话总带着点吴侬软语的调子,此刻却硬邦邦的,念佛是修心,就像给菜浇粪,得慢慢来才长得壮。你们禅宗倒好,动不动就不立文字,难道佛经都是废纸?

蹲在最边上的阿尘忽然嗤笑一声。他是从天台宗来的,总爱捧着本《法华经》,说话慢悠悠的,却像带刺的藤:两位莫争了。禅宗太急,净土太慢,都不如我们天台宗一心三观来得周全。就像走路,你们一个跑着摔跟头,一个踱着磨鞋底,哪有我们又稳又快?

你才摔跟头!阿明腾地站起来,布鞋在青石板上碾出半道白痕。

你才磨鞋底!阿愿也跟着起身,袈裟的下摆扫落了几片迎春花。

三个半大孩子吵得越来越凶,从谁的师父更厉害哪部经更管用,最后竟扯到了去年腊八节的粥——你们禅宗的粥太稀,显见得心不诚你们净土宗的糖放太多,分明是贪念。晨露在他们的僧袍上凝成细珠,又被说话时喷出来的热气熏成白雾,很快散了。

廊下的桂树后,法启禅师正提着水壶浇花。他手里的铜壶是寺里传下来的老物件,壶嘴包着层铜绿,倒水时咕嘟咕嘟响,像在叹气。他六十出头,左眉角有颗痣,笑起来会跟着动。此刻他没作声,只是看着那丛被踩折了枝条的迎春花,花瓣落了一地,像撒了把碎金子。

师父常说,说话要像敲木鱼,得有分寸。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背后传来。烧火僧圆智挑着两桶水经过,木桶撞在石阶上响,当年我在云栖寺,见惯了争来争去的。有回两个老和尚为色即是空吵到半夜,最后竟抢着把供桌上的苹果扔到院子里——你说,佛菩萨见了,会不会笑他们馋嘴?

三个小沙弥顿时闭了嘴,脖子都缩了缩。圆智挑着水走远了,水桶晃悠着,洒下的水珠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像一串碎银子。

法启禅师放下水壶,铜壶底在青石板上磕出闷响。他走到孩子们面前,袖口沾着的茉莉花瓣掉下来,落在阿明的布鞋上。你们看这迎春花,他指着被踩折的枝条,去年冬天下雪,它冻得枝条发黑,是旁边那棵老梅树挡了挡风雪,才留了口气。要是梅树也像你们这样,觉得我开得比你好,不肯分点暖过来,今年哪有这些花看?

阿明低下头,脚尖踢着块小石子。阿愿把念珠攥得更紧了,指节发白。阿尘偷偷瞄了眼禅师鬓角的白发,又赶紧把目光移开。

禅师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堆起来,像水波:这样吧,后院那棵小樟树,你们瞧见了吧?开春后发得疯,枝枝桠桠乱长。你们去把它修修,只留最粗的那根主枝,其余的全剪了,让它长得周正些。

师父,这......阿尘想说什么,被禅师摆手打断了。

去吧,记得用西厢房墙角那把新修的剪子,快得很。禅师转身往禅房走,灰布僧袍扫过石阶上的青苔,留下淡淡的影子。

三个小沙弥你看我,我看你。阿明先扛了剪子,铁家伙沉甸甸的,在晨光里闪着冷光。阿愿拎着竹筐,准备装剪下的枝条。阿尘磨磨蹭蹭跟在后面,总觉得这事不太对——那棵樟树是前年春天栽的,就在后院的篱笆边,去年夏天他们还在树荫下打盹呢。

二、咔嚓一声,春天断了

后院的篱笆爬满了牵牛花,紫的、蓝的,像星星落在绿藤上。樟树就立在篱笆尽头,树干有碗口粗,枝桠向四面伸展开,最茂盛的那根侧枝都快碰到隔壁的柴房了。

叶子绿得发亮,风一吹,哗啦啦响,像无数只小手在鼓掌。树下还长着几丛蒲公英,绒毛球被风吹得晃晃悠悠,随时要起飞。

师父说留主枝,阿明举起剪子,对着最粗的那根侧枝比划,这枝太张扬了,得剪。

等等,阿愿忽然按住他的手,这枝上有个鸟窝呢。他指着枝桠分叉处,一团干草搭的窝,隐约能看见里面有几枚青灰色的蛋。

阿尘蹲下来,摸了摸樟树的树干。树皮是浅褐色的,带着细密的裂纹,像老人手上的皱纹。我娘说,树要枝繁叶茂才好,就像家里人多了才热闹。他小声说,声音里带着点不确定。

师父让剪,肯定有道理。阿明把剪子又举高了些,咱们学佛的,得听师父的话。他手腕一使劲,一声脆响,那根胳膊粗的侧枝应声而断。断口处冒出黏糊糊的汁液,像树在哭。

鸟窝从断枝上滚下来,摔在地上,几枚鸟蛋碎了,蛋清蛋黄混着干草,糊成一团。一只灰麻雀从柴房顶上飞下来,在碎蛋旁边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叫得凄厉,撞得樟树叶簌簌往下掉。

阿愿别过脸,不敢看。阿尘咬着嘴唇,手指抠着树皮。

但剪子一旦落下去,就停不住了。

阿明越剪越起劲,那些斜着长的、弯着腰的、甚至只是比主枝细了点的枝条,全被他咔咔剪掉。阿愿把断枝扔进竹筐,枝条上的叶子还在轻轻颤动,像不甘心就这么死去。阿尘在旁边捡细小的碎枝,手指被叶子上的细毛弄得发痒,心里却堵得慌。

太阳爬到头顶时,樟树彻底变了样。

原本像撑开的绿伞的树冠没了,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主枝,笔直地指向天,像根插在地里的铁钎子。断口处的汁液已经凝固,变成深褐色的痂。周围的牵牛花被踩倒了一片,蒲公英的绒毛球也被剪枝时带起的风吹得没了影。

这样......真的好看吗?阿愿看着光秃秃的树干,声音发飘。

阿明擦了擦汗,得意地拍着剪子:这才叫规矩!你看,整整齐齐的,不像以前乱糟糟的。

他们把枝条捆成捆,堆在墙角。那只灰麻雀还在树周围盘旋,叫得嗓子都哑了。

那天下午,天转阴了。风从篱笆缝里钻进来,吹在光秃秃的树干上,呜呜地响,像是在哭。以前风穿过树叶时,是沙沙的温柔声,现在却变成了这样尖利的调子。

晚饭时,三个小沙弥都没怎么说话。阿明啃着咸菜,总觉得嘴里发苦。阿愿扒拉着米饭,眼睛老往窗外瞟——他总觉得那棵树在看着他们。阿尘干脆没吃完,说肚子疼,提前回了寮房。

夜里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寮房的窗纸上,淅淅沥沥的。阿明翻来覆去睡不着,总想起白天剪树时的声,像刀子割在心上。阿愿裹紧了被子,耳边全是那只麻雀的叫声。阿尘索性爬起来,蹲在窗边看雨,雨丝斜斜的,把后院的影子泡得模糊,只有那根光秃秃的树干,在雨里孤零零地站着。

三、树死了,像被抽走了魂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天边抹出点鱼肚白,空气里飘着湿土的腥气。

阿尘第一个跑到后院。他站在樟树下,腿一下子软了——原本鲜亮的叶子,一夜之间蔫了大半,卷着边,像被火烤过,挂在光秃秃的主枝上,一点生气都没有。

怎么会这样......他伸手碰了碰叶子,指尖刚碰到,叶子就掉了下来,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水分。

阿明和阿愿也来了。看到这景象,阿明举着的拳头慢慢松开了,脸一点点白下去。阿愿捂住嘴,眼圈红了:它是不是......活不成了?

接下来的几天,樟树一天比一天蔫。

叶子先是卷边,然后发黄,最后变成褐色,像被揉皱的旧纸。主枝顶端的嫩芽原本鼓胀胀的,准备抽出新叶,现在却干瘪下去,变成了黑褐色的小点。树干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摸上去涩涩的,像蒙了层灰。

有天清晨,阿愿发现树干上爬满了蚂蚁,黑压压的一片,顺着树干往上爬,像是在搬运什么。他赶紧去告诉禅师,禅师只是叹了口气,说:树要是没了精气神,虫蚁自然会来。

第七天傍晚,最后一片叶子落了。

光秃秃的树干在夕阳下投出细长的影子,像根被遗弃的拐杖。树皮开始发皱,用手指一抠,就能掉下一小块碎屑。那只灰麻雀再也没来过,大概是彻底失望了。

三个小沙弥蹲在树旁边,谁也没说话。

阿明把剪子放在地上,铁家伙生了层薄薄的锈,像是在为自己做过的事忏悔。他想起刚栽这棵树的时候,禅师说:树跟人一样,得让它顺着性子长。那时候他还不懂,觉得树就得长得笔直才好。

阿愿捡起一片枯叶,叶脉清晰得像老人手上的青筋。他忽然想起老家的院子,爷爷种的那棵石榴树,枝枝桠桠歪歪扭扭,可每年夏天都结满红灯笼似的果子。爷爷总说:枝子乱点才好,能多晒着太阳。

阿尘摸着树干上的裂纹,眼泪掉在树皮上。他想起师父讲过的《华严经》,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原来每片叶子、每根枝条,都是这棵树的世界啊。他们剪掉的,哪里只是枝条,分明是树的整个世界。

咱们去给禅师认错吧。阿明的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阿愿和阿尘点点头,三个小脑袋耷拉着,像被霜打了的茄子。

四、禅房的烛火,从来不是一支在亮

禅房的门虚掩着,里面透出昏黄的烛光。

三个小沙弥踮着脚走进去,香炉里的檀香正燃到一半,烟气袅袅地缠着房梁上的蛛网。法启禅师坐在蒲团上,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缝补一件旧袈裟,线头在烛光里跳着细碎的舞。

师父......阿明刚开口,眼泪就掉了下来,我们错了。

阿愿和阿尘也跟着跪下,膝盖磕在青砖地上,发出闷响。

禅师放下针线,没看他们,只是用手指拨了拨烛芯。火苗晃了晃,把墙上的影子也晃得摇摇晃晃。禅房里摆着十几支蜡烛,有的粗,有的细,有的烛芯歪了,有的淌了不少蜡泪,但都在安安静静地燃着,把整个房间照得暖暖的。

知道错在哪了?禅师的声音很轻,像落在水面上的羽毛。

阿明抹了把脸,哽咽着说:我们不该把树的枝条都剪了......不该觉得只有主枝才重要......

不止这些。禅师拿起一支快燃尽的蜡烛,蜡油已经凝固成奇怪的形状,你们那天在迎春花旁边争什么,以为我没听见?

三个小沙弥的脸地红了,头埋得更低。

阿明觉得禅宗最好,禅师慢悠悠地说,声音里带着点笑意,可你忘了,你刚来时连四圣谛都背不全,是净土宗的慧能师父一句句教你的。

阿明的肩膀抖了抖。

阿愿说念佛才稳妥,禅师又看向阿愿,去年你染了风寒,躺在床上起不来,是禅宗的戒嗔师父用推拿法治好你的。

阿愿的眼泪打湿了衣襟。

阿尘觉得天台宗周全,禅师最后看向阿尘,你带的那本《法华经》,纸页都磨破了,是律宗的了尘师父连夜帮你修补的。

阿尘的肩膀也开始抽噎。

禅师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风带着桂花香溜进来,吹得烛火又晃了晃。院子里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着什么。

你们看这禅房的光,禅师指着满屋子的蜡烛,这支烛芯歪了,照得墙角有点暗;那支蜡泪多,烧得慢;还有那支快燃尽了,光最弱。可你们说,这满屋子的亮堂,是哪一支蜡烛的功劳?

三个小沙弥抬头看。烛光在墙上投下重叠的影子,有的浓,有的淡,有的边缘模糊,有的棱角分明,合在一起,却把每个角落都照亮了。

是......是所有蜡烛一起亮的。阿尘小声说。

是啊,禅师笑了,眼角的痣跟着动,要是只留一支最粗的蜡烛,这墙角的阴影能吞掉半间房;要是嫌那支快燃尽的没用,掐灭了它,桌角的经卷就看不清字了。

他转身走到他们面前,弯腰扶起三个孩子。他的手掌很粗糙,带着针线和檀香的味道,却暖得像春天的太阳。

那棵樟树,禅师望着窗外的夜色,主枝要往上长,侧枝要往旁边伸,细枝要钻到篱笆缝里晒太阳,这样才能把根扎得深。你们把旁枝都剪了,主枝看着是直了,可没了旁枝帮忙挡风雨、吸阳光,它怎么活?

阿明想起那些被剪掉的枝条,原来它们不是多余的,是在帮主枝分担啊。

就像佛教的宗派,禅师继续说,禅宗讲究顿悟,像闪电劈开乌云;净土宗讲究笃行,像小溪慢慢汇成江海;天台宗讲究思辨,像织网一样把道理串起来。还有律宗守戒,密宗修持,各有各的路数,可都是往一处去——都是想让人心变得干净、慈悲。

他拿起桌上的一个橘子,剥开皮,露出里面一瓣瓣的橘肉,紧紧地抱在一起。

你们看这橘子,禅师把橘子递给阿明,每一瓣都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甜些,有的酸些。可要是把其他瓣都挖掉,只留一瓣,还能叫橘子吗?吃起来,还能有这么丰富的滋味吗?

阿明捧着橘子,橘瓣上的汁水沾在手指上,黏黏的,像树的汁液。他忽然明白,他们争论哪个宗派最好,就像在争论哪一瓣橘子最甜——其实少了任何一瓣,这橘子就不完整了。

前几天烧火的圆智师父跟我说,禅师坐回蒲团上,重新拿起针线,柴房里的柴,松木耐烧,柏木火旺,杉木易燃,混在一起烧,灶膛里的火才旺,煮出来的粥才香。要是只烧一种柴,要么火太急糊了锅底,要么火太慢熬不熟米。

阿愿想起圆智师父烧火时,总爱把不同的柴搭在一起,说这样。原来热闹不只是声音,更是相互帮衬着把事做好。

你们在迎春花旁边争的时候,禅师缝着袈裟的破洞,线脚歪歪扭扭,却很结实,说这个宗派好,那个宗派不好。可你们忘了,去年山洪冲垮了山下的桥,是禅宗的师父们带头去修;前年冬天雪大,是净土宗的师父们把存粮分给了灾民;那些刻在石碑上的经文,多少是天台宗的师父们一笔一划抄录的?

阿尘想起山脚下的石碑林,风吹日晒的,有些字迹都模糊了,可总有人去修补、重刻。原来那些不同宗派的师父,都在默默地做着同一件事。

檐角的风,禅师把最后一针线拉紧,打了个结,从不只吹一朵花。它吹过迎春花,也吹过老梅;吹过樟树,也吹过篱笆上的牵牛花。风要是偏心,只吹一朵花,那院子里早就冷清了。

禅房里的蜡烛还在静静地燃着,有的已经燃尽,留下一小截蜡头;有的还很旺,火苗蹿得高高的。但满屋子的光,依旧匀匀实实的,把每个角落都照得暖暖的。

三个小沙弥走出禅房时,月亮已经爬上来了,银辉洒满了整个院子。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晃啊晃,像在跳舞。他们走到后院,那棵死去的樟树还立在那里,但他们忽然觉得,这棵树没有白死——它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他们最珍贵的道理。

咱们把它挖出来吧,阿愿轻声说,埋在篱笆边,让它变成肥料,明年说不定能长出新的草。

再栽棵新的樟树吧,阿明说,这次咱们不剪它,让它爱怎么长就怎么长。

还要在旁边种点花,阿尘补充道,牵牛花、蒲公英,还有迎春花。

夜风穿过院子,带着桂花香,也带着孩子们的笑声。远处的钟楼传来打更声,咚——咚——,像在为这个夜晚鼓掌。

五、第二年春天,篱笆边的新绿

第二年春天来得格外早。

积雪刚化,篱笆边就冒出了新绿。不是樟树,是一棵小小的香椿树,是阿明从老家带来的树苗。他说:香椿树长得快,枝子软,不容易被风刮断。

阿愿在香椿树周围种了些凤仙花,种子是他托人从苏州带来的,据说能开出红的、粉的、紫的花。多几种颜色才好看。他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盖土。

阿尘在篱笆缝里撒了些草籽,是他从后山采的,不知道会开出什么花。说不定能长出蒲公英呢。他对着泥土吹了口气,像在许愿。

禅师偶尔会来看看,手里拿着水壶,帮他们浇浇水。他从不指点他们该怎么种,只是笑着说:你们觉得好就行。

香椿树慢慢长高了,枝子果然软乎乎的,风一吹就弯下腰,却不容易折断。凤仙花冒出了嫩芽,红的茎,绿的叶,像一群调皮的孩子。草籽也发芽了,细细的茎,圆圆的叶,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开什么花。

有天清晨,阿明在香椿树的枝桠上发现了一个新的鸟窝,是用干草和羽毛搭的,小巧玲珑。他赶紧喊来阿愿和阿尘,三个孩子蹲在树旁边,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惊动了窝里的主人。

你看,阿明小声说,它知道这里安全。

阿愿点点头,因为我们没剪树枝。

阿尘没说话,只是看着阳光穿过香椿树的叶子,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金子。

那天下午,几个游方僧人来圆通寺挂单。有穿禅宗袈裟的,有持净土宗念珠的,还有背着天台宗经卷的。他们坐在香椿树下喝茶,争论着经文里的字句,声音不大,却像春风吹过湖面,起了好看的涟漪。

阿明端着茶水走过去,听见一个禅宗师父说:顿悟也离不开日常的修行,就像闪电再快,也得有乌云积攒水汽。

一个净土宗师父笑着回应:是啊,念佛时要是没点思辨,跟鹦鹉学舌有什么两样?

阿愿蹲在旁边听着,忽然觉得他们的争论一点也不刺耳,反而像凤仙花的叶子摩擦,沙沙的,很好听。

阿尘抱着经卷坐在篱笆边,阳光照在字上,暖融融的。他想起禅师说的话,檐角的风,从不只吹一朵花。原来风是最公平的,它吹过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个赶路的人。

夕阳西下时,游方僧人们要走了。他们对着禅师合掌行礼,又对着三个小沙弥笑了笑。阿明看着他们的背影,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有的拐进了山路,有的沿着河边走,但方向都是向前的。

他们要去哪里?阿愿问。

去该去的地方。禅师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就像这风,吹过咱们的院子,还要吹过更远的山,更远的河。

凤仙花渐渐长大了,真的开出了红的、粉的、紫的花,挤在香椿树周围,像一团团燃烧的小火焰。篱笆缝里的草也开花了,不是蒲公英,是一种小小的蓝花,星星点点的,像撒在绿毯上的宝石。

有天夜里,下起了小雨。三个小沙弥趴在寮房的窗台上,看雨丝落在香椿树上,落在凤仙花上,落在蓝花上。树叶和花瓣都在雨里轻轻摇晃,却一点也不慌张。

你听,阿尘指着窗外,雨声很好听。

是啊,雨声里有树叶的沙沙,有花瓣的滴答,有泥土的咕嘟,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

就像禅房里的烛火,从来不是一支在亮;就像春天的院子,从来不是一种花在开;就像这世间的路,从来不是一条能走到头。

檐角的风还在吹,吹过香椿树的新叶,吹过凤仙花的花瓣,吹过三个孩子的笑脸。风里带着各种味道,草的清香,花的甜香,还有泥土的腥香,混在一起,是春天独有的、热闹的香。

阿明忽然想起那棵死去的樟树,它的影子大概已经融进了这片泥土里,正在悄悄滋养着新的生命。原来死亡不是结束,是换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这片热闹的春天。

他拉了拉阿愿和阿尘的手,三个孩子相视而笑。月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照亮了他们眼里的光,像禅房里那片永远不会熄灭的烛火。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看故事悟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秦风杨如雪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神行无道快穿:挖野菜系统崩溃了天价萌妻阴阳轮回:阎王,别撩医路青云莲花楼:十年生死不思量都市打脸狂人诡异分解指南玉宸金章梦想为王都市修仙:千年后的我归来无敌了帝国总裁,么么哒!诸界之深渊恶魔江山战图茅山鬼道龙血武帝狂兵枭龙吞天圣帝落河三千星
经典收藏开局当太监,我一样权倾天下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贞观钱王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要凉,我爹是太子!干晋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魅影谍踪亮剑小透明汉室可兴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三国列卒:小兵逆袭大唐最穷县令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暴君总想生三胎正新夫君有毒凡尘如梦大秦之纵横天下
最近更新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看故事悟人生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三国:一代谋圣陈渡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铁血山河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楚汉争霸演义烟雨龙魂路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风波亭外联的江山,全是梗!!!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李世民重生水浒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