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末年的江南,恰如一幅刚晕染开的水墨长卷:漓江的碧波绕着桂林城蜿蜒,岭南的瘴气裹着海风漫过庾岭,新朝初定的烟火气里,藏着官场的暗流涌动。就在这片山水之间,走出了一位让后世铭记的廉吏——王溥。他没有封疆大吏的赫赫战功,没有文人墨客的传世诗篇,却用一生的清简自持,在明史的篇章里,刻下了“廉”字的千钧重量。
一、桂山育正气,岭南赴清风
王溥的老家在桂林,那地方山清水秀,自古就养出几分风骨。他打小跟着先生读书,案头的《论语》翻得卷了边,最爱琢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成年后科举入仕,一路踏实肯干,洪武末年被派到广东做参政,官不算顶大,却管着一方民生吏治,手握不少实权。
彼时的广东,既是海上贸易的要道,也是粮运周转的枢纽,官商往来频繁,诱惑自然不少。可王溥一到任,就把“廉”字贴在了府衙的显眼处,也刻进了自己的心里。他平日里穿的是粗布官袍,吃的是家常便饭,下属来汇报工作,想带点当地的鲜果特产,都被他笑着挡回去:“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可为官者要是开了这个头,往后就收不住手了。”久而久之,广东官场都知道,这位王参政是块“油盐不进”的硬骨头,那些想走歪门邪道的人,都得掂量掂量。
王溥的家人也受他影响,在老家过着普通农户的日子,从没来沾过他的光。直到这年秋天,他弟弟实在想念兄长,揣着几件换洗衣物,一路风餐露宿,从桂林赶到了广东。
二、布袍虽微慎初起,一念拒腐守名节
弟弟千里迢迢而来,王溥别提多高兴了,下了衙就陪着弟弟说话,问家里的收成,问父母的身体,絮絮叨叨停不下来。可聊着聊着,弟弟从包袱里翻出一件崭新的布袍,递到他面前:“哥,这是你手下一个属吏送的,说是路上跟我同船,见我穿得单薄,特意给的。”
王溥拿起布袍摸了摸,料子是上好的棉布,针脚也细密,在当时不算什么贵重物品,却让他的脸色沉了下来。他盯着布袍看了半晌,转头对弟弟说:“你把这袍子送回去,跟那位属吏说,多谢他的好意,但我不能收。”
弟弟愣了:“哥,不就是一件布袍吗?值不了几个钱,人家也是一片心意,没必要这么较真吧?”
王溥叹了口气,拉着弟弟坐下,语重心长地说:“你不懂,这衣服看着不起眼,可背后的门道深着呢。我是朝廷命官,手里管着百姓的事,属吏送我东西,表面是客气,实则是想攀关系、找方便。今天收了一件布袍,明天他就敢送绸缎,后天就敢送金银,日子久了,我拿了人家的好处,办事的时候能不偏心吗?到时候失了公正,坏了名声,可不是一件衣服能换回来的。”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一衣虽微,不可不慎啊! 这就像田里的野草,刚长出来的时候只是一棵小苗,要是不及时拔掉,慢慢就会长满整片田地,把庄稼都给毁了。为官也是这个理,小贪不拒,就是污行辱身的开始,一旦迈出第一步,往后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弟弟听了,茅塞顿开,第二天一早就找到那位属吏,把布袍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还把王溥的话转告了他。那属吏听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往后再也不敢打这种小算盘了。这件事很快在广东官场传开,大家更敬佩王溥的定力,也更不敢在他面前动歪心思——连一件布袍都不收的人,又怎么会被金银财宝打动呢?
三、海道漂粮民生苦,庾岭修路便民行
王溥在广东为官,心里装的不只是廉洁,更有百姓的冷暖。当时广东的粮食运输,主要靠海道,从海上把粮食运到内地,路途远不说,还经常遇到风浪。每年都有不少粮船被打翻,粮食漂没在海里,不仅损失了官粮,还常有船夫葬身鱼腹。百姓们既要承担粮食损失的摊派,又要担心家人出海的安危,苦不堪言。
王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亲自跑到海边考察,看着波涛汹涌的海面,听着船家哭诉翻船的惨状,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想个办法,让百姓不再受这份罪。他没有坐在府衙里拍脑袋决策,而是带着几个随从,沿着粮运的路线一路调研,最后走到了庾岭。
庾岭是广东和江西的交界处,山高路险,原本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车马难行。王溥站在山岭上,望着连绵的群山,忽然眼前一亮:海道风险大,不如改走陆路!只要把庾岭的道路修宽,凿平石头,填平沟壑,再修几座结实的桥梁,粮食就能用马车运输,既安全又快捷。
说干就干,王溥立刻召集当地的官员,商量修路的事。有人担心经费不够,有人怕工程太浩大,百姓有怨言。王溥拍着胸脯说:“经费我来协调,尽量不加重百姓负担;工程咱们分段推进,多雇些工匠,再发动百姓出点力,算好工钱,绝不拖欠。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点辛苦算什么?”
随后,他亲自坐镇庾岭,指挥工匠凿石填堑。山石坚硬,一锤下去只能砸出一个小坑,工匠们手都磨破了,王溥就跟他们一起干,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啃个粗粮饼。百姓们见参政大人都这么卖力,也纷纷主动来帮忙,原本冷清的山岭上,一下子热闹起来。
几个月后,庾岭的道路修通了,平坦的路面能并排走两辆马车,桥梁也修得稳稳当当。粮食从陆路运输,再也不用担心风浪,运输时间缩短了一半,损失也几乎没有了。百姓们赶着马车运粮,脸上都乐开了花,纷纷说:“王参政真是我们的活菩萨,这下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这条路不仅方便了粮运,还成了南北往来的商道,商贩们沿着新路做生意,带动了沿途的经济,广东的民生也渐渐好了起来。王溥看着来来往往的车马,心里满是欣慰——为官一任,能为百姓做件实事,比什么都强。
四、笥无重衣甘清贫,庖无兼馔守本真
王溥为百姓办了这么大的事,按理说应该得到朝廷的嘉奖,生活也该过得好一些。可他依旧坚守着清贫的日子,府衙里的衣柜里,从来没有第二件贵重的衣服,平日里穿的官袍,洗得都有些发白了,补丁摞着补丁,他也毫不在意。下属劝他做件新的,他笑着说:“衣服能穿就行,没必要追求光鲜,省下来的钱,还能多帮百姓做点事。”
不仅如此,他家里的厨房更是简单得可怜,每餐只有一道菜一碗饭,从来没有两荤两素的排场。有时候下属来拜访,他留饭也只是添一双碗筷,还是家常便饭,有人觉得太寒酸,他却坦然道:“饮食不过是果腹,何必铺张浪费?要是天天山珍海味,日子久了,心就浮了,怎么能静下心来为民办事?”
当时广东有个县令,想讨好王溥,特意准备了一桌子好酒好菜,派人请他去赴宴。王溥听说后,直接拒绝了,还派人传话给县令:“你要是有心思讨好我,不如多花点精力在百姓身上,把县里的事办好,比什么都强。要是再搞这种铺张浪费的事,我可要不客气了!”那县令听了,再也不敢有这种想法。
王溥的清贫,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坚守。他常说:“为官者,俸禄是朝廷给的,是百姓的血汗钱,怎么能随便挥霍?只有守住清贫,才能守住本心,不被欲望牵着走。”他的家人也跟着他过苦日子,妻子织布补贴家用,孩子穿的衣服都是缝缝补补,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知道,丈夫心里装着更大的家,装着天下百姓。
五、蒙冤下狱志不改,拒馈明心节自坚
好人未必总能顺风顺水,王溥的清廉,得罪了不少官场的小人。有人嫉妒他的名声,有人恨他断了自己的财路,于是联合起来,捏造罪名诬告他。洪武年间的官场,刑法严苛,一旦被诬告下狱,能不能活着出来都不好说。
很快,朝廷的圣旨下来了,将王溥逮捕,关进了京城的诏狱。诏狱里阴暗潮湿,条件恶劣,王溥却依旧神色平静,没有一丝慌乱。他知道自己没做错事,身正不怕影子斜,就算受点委屈,也不能丢了为官的气节。
消息传到广东,他的僚属们都急坏了,纷纷凑了钱物,想派人送到京城,给王溥打点一下,让他在狱里少受点罪。可当使者带着钱物赶到京城,见到王溥时,却被他断然拒绝了。
王溥看着僚属们送来的东西,摇了摇头说:“多谢各位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王溥一生清白,从来没拿过不该拿的东西,现在落难了,怎么能破了自己的规矩?”
使者劝道:“大人,现在不是讲规矩的时候,狱里日子苦,打点一下,至少能吃得好点,睡得安稳点啊!”
王溥叹了口气,眼神却异常坚定:“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 我做官守的是本心,不是为了顺境时的风光,逆境时更不能丢了骨气。要是现在收了你们的钱,就算将来洗清了冤屈,我这一辈子也抬不起头来。再说,我没做错事,朝廷总会查明真相的,何必用这些东西玷污自己?”
说完,他让使者把钱物原封不动地带回去,还特意嘱咐:“告诉各位同僚,好好为官,照顾好百姓,不用为我担心。”
在诏狱里的日子,王溥每天依旧读书养性,不管狱卒怎么刁难,他都始终保持着为官的体面,不卑不亢。他心里清楚,廉洁不是一时的作秀,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就算身陷囹圄,这份信仰也不能动摇。
六、沉冤昭雪归故里,清风万古留美名
没过多久,朝廷果然查明了真相,王溥是被诬告的,于是下旨释放他,让他官复原职。可经过这场牢狱之灾,王溥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加上思念家乡,他便上书朝廷,请求辞官归乡。
获准后,王溥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依旧是那几件旧衣服,几本书,干干净净地离开了京城。百姓们听说他要回来,都自发地到路边迎接,看着这位须发微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的廉吏,纷纷落泪:“王大人,您可算回来了!”
回到桂林老家后,王溥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平日里种种田,读读书,偶尔和乡里的老人聊聊家常,从不提及自己过去的官职。有人问他,为官这么多年,没攒下一点家产,后悔吗?他笑着说:“我这一生,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百姓,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就够了。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清白二字,能流传千古。”
几年后,王溥安详离世。消息传开,广东和桂林的百姓都悲痛不已,纷纷为他立祠祭拜,感念他的清廉和恩德。《明史》记载他“笥无重衣,庖无兼馔”,寥寥数字,却道尽了一位廉吏的一生。
王溥的故事,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却在细微之处见精神。一件布袍,他守住了初心中的防线;一条山路,他撑起了百姓心中的希望;一场牢狱,他坚定了逆境中的气节。他用一生告诉我们:廉洁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一言一行里的坚守,是面对诱惑时的清醒,是身处逆境时的初心不改。
千百年过去,岭南的风依旧吹着庾岭的路,漓江的水依旧绕着桂林的城,而王溥的廉骨清风,早已融入这片山水,成为后世为官者的一面镜子——一衣之微,可察初心;一生之清,可照青史。这份穿越时空的廉洁力量,终将永远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守住本心,不负苍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看故事悟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