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工业发展保证基金和其附属的信用评级局成立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彻底改变了澳大利亚的商业气候。佩恩和麦克阿瑟,虽然利用《悉尼晨报》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将之描绘成联邦伸向自由市场的利爪,但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这种宣传显得苍白无力。当第一批获得基岩级评级的企业,真的从皇家银行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低息贷款后,整个商界的天平,便以无可阻挡之势,倒向了这套新生的国家信用体系。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被逼入绝境的企业来说,这道曙光似乎来得有些晚。在维多利亚州西北部的农业重镇温默拉,一家名为温默拉联合收割机厂的小型企业,正挣扎在破产的悬崖边缘。
工厂的创始人,名叫约翰·布莱克伍德。一个五十多岁的退伍老兵,也是一个天才的农机发明家。他设计的马拉式联合收割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小麦的收割效率。在皇家银行的扶持下,他的工厂一度是整个地区的骄傲。
但他也成了围猎羚羊计划的目标。
泛澳商业信贷公司的经理斯特林,用同样的手法,引诱他签下了一份包含信贷陷阱的扩张合同。就在布莱克伍德将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新车间的建设,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订单时,斯特林如期而至,以铁矿石价格波动导致生产成本面临不确定性为荒谬借口,触发了合同中的风险条款,要求他在一周内,提前偿还三千镑的贷款。
这笔钱,对于此刻的布莱克伍德来说,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他一旦违约,工厂和他的所有专利,都将被信贷公司以极低的价格合法吞并。这位曾在布尔战争的炮火中幸存的老兵,第一次,感到了彻骨的绝望。他甚至已经写好了遗书,准备用一颗子弹,来扞卫自己最后的尊严。
就在他准备走向绝路的那个下午,一辆尘仆仆的福特汽车,停在了他那简陋的工厂门口。车上走下来的,是两名穿着干练西装的年轻人。他们没有盛气凌人,而是礼貌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布莱克伍德先生,我们是联邦工业发展保证基金法律援助办公室的律师和会计师。”为首的年轻人自我介绍道,“我们收到了您的入会申请。根据基金章程,我们有义务,为您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
他们是经济盟约的第一批反应部队。
在布莱克伍德那间堆满了图纸和零件的办公室里,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会计师立刻接管了工厂所有的财务账目,以最快的速度,对工厂的资产状况和现金流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而那名年轻的律师,则将布莱克伍德与信贷公司签订的合同,摊在了桌上,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
“典型的定义权不对等陷阱。”律师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核心,他的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布莱克伍德先生,您放心。这份合同,虽然看似合法,但其本质,已经构成了商业欺诈。我们有足够的把握,在法庭上否定它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会计师的评估报告,也通过随车带来的便携式电报机,第一时间传回了堪培拉的基金总部。报告的结论是:温默拉联合收割机厂,虽然暂时陷入流动性危机,但其产品拥有核心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财务基本面健康,完全符合紧急信贷的启动条件。
在堪培拉,基金会的信贷委员会,为此召开了第一次紧急会议。在确认了所有数据后,委员会主席,亲自签发了授权令。
不到二十四小时,一笔三千镑的紧急过桥贷款,就从皇家银行温默拉分行,直接划入了收割机厂的账户。
当布莱克伍德颤抖着双手,从银行经理手中,接过那张确认函时,这位坚强的退伍老兵,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热泪。他知道,他的工厂,他的心血,保住了。
然而,这仅仅是盾牌的第一重防御。
一周后,当斯特林再次趾高气扬地来到工厂,准备接收这家他眼中的囊中之物时,等待他的,不是布莱克伍德的哀求,而是一封来自基金会法律援助办公室的正式律师函。
律师函措辞严谨而强硬,明确指出:“……贵公司的行为,已涉嫌利用优势地位,进行合同欺诈和恶意商业竞争。我方当事人布莱克伍德先生,已将此案全权委托于本基金会处理。在法院做出最终判决前,任何试图强制执行原合同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本基金会及全体成员的公然挑衅。”
斯特林看着律师函末尾,那个印着联邦国徽和保证基金全称的鲜红印章,第一次,在他那张总是挂着虚伪笑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慌乱。他意识到,他这次踢到的,不再是一块柔软的铁板,而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托马斯·佩恩的预料。
基金会没有选择与对方进行私下的庭外和解。他们选择了主动出击。他们以联邦工业发展保证基金和其全体成员的名义,向联邦最高法院,正式对泛澳商业信贷公司及其母公司——托马斯·佩恩的银行,提起了集体诉讼。
诉状长达百页,列举了包括温默拉联合收割机厂在内的,十几家企业所遭遇的共同经历。基金会的律师团,没有纠缠于单一合同的细节,而是从一个更高的维度,指控对方存在一种系统性的、以吞并优质企业为目的的掠夺性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严重破坏了联邦的自由市场秩序,损害了国家经济安全。
这场诉讼,立刻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澳洲先驱报》开辟了专栏,每天追踪报道案件的进展。他们将此案,生动地比喻为羚羊群对狮子的反击。报纸上,一边是布莱克伍德这样的实干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另一边,则是佩恩银行背后那些错综复杂的关联的股权结构图。
舆论的天平,以压倒性的优势,倒向了基金会。
托马斯·佩恩彻底慌了。他发现自己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可以被轻易碾死的个体,而是一个拥有国家信用背书、手握无限法律和金融资源的庞然大物。这场官司,无论输赢,他的银行声誉都将彻底破产。
最终,在开庭前,他选择了屈辱的庭外和解。他不仅要全额赔偿所有受害企业的经济损失,还要在全国性的报纸上,连续一周,刊登道歉声明。
温默拉联合收割机厂得救了,并且在基金会的帮助下,获得了皇家银行更优惠的长期发展贷款。布莱克伍德的工厂,浴火重生。
而这场标志性的胜利,也向整个澳大利亚商界,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联邦工业发展保证基金,这面由国家举起的盾牌,第一次,向所有潜伏在阴影中的掠食者,露出了它同样锋利的、名为集体正义的獠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