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周怀安带着王小二、李大牛和十个民兵,出发前往胶州,还特意带上两麻袋土豆,小燕也一起坐马车同行。
即墨离胶州不到一百里,周怀安天还没亮就出发,傍晚胶州城门关闭之前才到。
找了一间上好的客栈,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去胶州官署,拜见知州沈应乾。
“下官即墨知县周怀安,拜见沈大人。”
沈应乾一愣,虽然他只几个月前见过周怀安一面,但声音似乎完全不同。
他看了看周怀安,皱了皱眉,问道:
“你就是周怀安?”
周怀安赶紧再次躬身拱手道:
“是的,下官周怀安,拜见沈大人。”
“前段时间下官生了一场病,导致声带坏了,所以声音有些变化。”
沈应乾这才笑着说:
“哦,原来是这样,周大人不必客气,快坐快坐。”
他当然知道,这位虽然是他的下级,但人家朝中有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成了他的上级,他可得罪不起。
“听说你这段时间在即墨干得不错,剿灭了所有土匪,安置了无数流民,真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啊。”
周怀安笑道:
“哪里哪里,这都是沈大人督导有方,下官才能勉强应付得来。”
沈应乾摆摆手。
“周大人不用谦虚,你的政绩,本官看得到,正想着最近召你来一趟胶州,没想到你竟然提前过来了。”
周怀安从口袋里拿出一盒茶叶,双手递过去,笑着说:
“下官来即墨多日,承蒙沈大人照拂,一盒茶叶,不成敬意,请大人回家慢慢品尝。”
沈应乾会意,收起茶叶。
“周大人客气啦,你我同在一方,都是为朝廷办事,往后还需要相互关照。”
周怀安说:
“那是那是,下官此次前来,是向沈大人报喜。”
沈应乾一愣。
“哦?喜从何来?”
周怀安冲着门外喊道:
“李大牛,拿进来。”
李大牛和王小二拎着两个麻袋走进来,打开之后退了出去。
周怀安从里面拿出两个最大的土豆,递给沈应乾。
沈应乾拿在手里,看了看,疑惑地问:
“这是什么?”
“这叫土豆,是一种高产的粮食,下官派人从福建买回来的种子,在即墨大面积栽种之后,刚刚获得大丰收。”
沈应乾更加疑惑了。
“我胶州年年大旱,竟然还有如此稀罕之物,能获得丰收?”
周怀安点点头。
“是的,丰收之后,下官第一时间来向大人报喜,它的亩产可以达到1500斤左右。”
他没有说1800斤,而是打了一个折扣。
“亩产1500斤?真的假的?”
周怀安笑道:
“下官怎敢欺骗大人?下官个人花了几万两银子,从福建购买的种子,就是知道它的产量高,要不然的话,下官岂不是亏大了。”
沈应乾看周怀安不像是说假话,也很激动,想了想,似乎明白了。
“原来周大人自己拿出粮食,安置流民,开荒种地,打的是这个算盘啊。”
周怀安有些尴尬地笑笑。
“所以,本官这次过来,是向大人坦白的。”
“本官安置流民,给他们饭吃,其实目的就是让他们开荒种土豆。”
“我可以通过种土豆、卖土豆种,收回之前购买粮食和土豆种所花的银子,顺便赚点钱。”
“当然,安置流民、推广土豆这个功劳是沈大人您的。”
沈应乾疑惑地看看他,问道:
“怎么说?”
周怀安喝了一口茶,笑了笑。
“沈大人您得知福建有产量很高的土豆,但不确定是否适合北方,所以安排下官采购了一批种子,在即墨推广试种,顺便安置了不少流民。”
“至于下官私下在中间赚了点银子,您不说,也没有人会知道。”
沈应乾现在完全明白了,这个周怀安只想赚银子,而是要把这个大功劳送给自己。
为了让自己能够答应,肯定还在茶叶盒里送了一张银票。
至于他从中赚银子的事儿,只要自己不说,以周家在朝堂的势力,遮掩过去肯定没问题。
自己什么也没做,就白捡这么大一个功劳,还分了些银子,怎么算,都是收益很大而没有风险。
他拍了拍周怀安的肩膀,呵呵一笑。
“周老弟这么说,倒让老兄有些不好意思了。”
“土豆这么高的产量,你大力推广,又安置了这么多流民,实在是大功一件,你确定不要?”
周怀安一看,连称呼也变了,这事儿就是成了。
也是,没有人能经得起这个稳赚不赔的诱惑。
“沈大人,您也知道,如果这个功劳报上去,下官恐怕就要进京了,可下官不想离开即墨啊。”
沈应乾当然知道,这个周怀安在即墨开办盐场和煤矿,也就完全理解,他为什么不愿意离开即墨了。
“周老弟说的对,即墨确实是个好地方。”
“周老弟,我跟你一见如故,既然来了,今天老兄为你接风。”
周怀安摆摆手。
“沈大人……”
沈应乾拉着他的手,笑着说:
“周老弟见外了不是,私下场合,我们兄弟相称。”
周怀安拱手道:
“那小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沈兄。”
“这个土豆确实很好吃,也有很多种吃法,我带了丫鬟过来,可以现场教周兄后院的厨娘,中午我们吃一顿土豆大餐如何?”
沈应乾一听,也来了兴趣。
而且,一旦这个功劳上报朝廷,说不定朝廷会调他进京,他也必须要知道土豆的相关所有栽种方法和吃法。
“周老弟这个主意不错,走,带上丫鬟,我们去后院,也见一见你嫂子。”
两人一起来到后院,小燕在后面跟着,拜见了沈夫人,小燕指挥厨娘又做了一顿丰盛的土豆大餐。
沈应乾一边品尝美味,一边跟周怀安频频碰杯,共叙兄弟之情。
周怀安喝得晕晕乎乎,在客栈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才离开胶州回即墨。
沈应乾当即写好公文,连同一些土豆,快马送往莱州府。
公文经过莱州府和山东布政使司,很快送到朝廷,到了皇帝朱由检的御案上。
朱由检一看,大喜。
北方五省年年大旱,现在山东即墨竟然种出了亩产两千多斤的粮食。
如果在北方大面积推广,老百姓都有饭吃了,消灭闯贼就有了希望。
他当即传旨广东福建,筹集土豆种子到北方。
不过,此时朝廷哪里拿得出银子来购买土豆种子,没有银子,那些腐败的地方官自然就阳奉阴违。
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朝廷对这个事情还是很重视的,召胶州知州沈应乾进京,当了正五品的户部郎中,专门负责土豆的推广。
虽然品级上没有提升,但从地方官到京官,已是进了一大步。
虽然沈应乾的公文里没有强调周怀安的功劳,但所有人都知道,即墨知县周怀安是首辅周延儒的侄子。
再说,胶州知州现在空缺,最后,经吏部提议,皇帝朱由检下旨,即墨知县周怀安官升四级,任正五品的胶州知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