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首页 >> 崇祯十七年秋 >>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秦:帝皇签到崛起生子当如孙仲谋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女帝:别闹,朕怀孕了!抗日之特战兵王三国之绝望皇帝路逍遥暴君唐朝工科生传奇大老板捡个王爷来种田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 - 崇祯十七年秋txt下载 -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93章 商业的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首先感谢编辑大人的关照,能有幸上人气连载,其次要感谢书友们的支持,感谢一步步支持到现在的书友,作者第一次写历史,能有目前的成绩已经很意外了,接下来作者会继续加油的。)

王彦去岁年底举家迁到到武昌,并将行辕设在这九省通衢之地,因而一番大兴土木必然少不了。

从王彦将消息传来武昌后,何腾蛟就命人开使按着王彦的要求建造国学,武学、五忠军都督府、六部衙门、议政殿、谏台衙门等等,按着藩国的规制来建造,这等于重新回到了明初削藩前的局面,甚至是回到了汉初的宗藩,成为国中之国。

随着官府在武昌大肆建设,一些敏锐的商人和世家也察觉到随着战线向北推进,版图日益扩大,广京已经不在适合作为明朝的中心,衡阳藩将行辕设在武昌,就已经预示着明朝的政治中心将要随之北移。

这些商人自然要抓住机会,派人前往武昌买地,买宅,建立分号,有魄力的甚至直接将家族迁来武昌。

中国社会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商人想要做大就必须要了解政治,依靠官僚,否则上面一个政策就能让偌大的商会瞬时崩塌,而身处朝廷中心,无疑更容易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从而做到趋利避害,获取利益。

这些商号和世家的来临,为武昌带来了新的人口,也带来了财富和工作机会,无疑使得武昌的建设,更加繁忙。

大规模的建造,必然花费众多,王彦本不愿意多花这些银钱,但他现在等于是另起炉灶,有些表面的功夫,还是必须要做一做,否则太过寒碜,也没办法凝聚人心。

至于银钱怎么来?便是原来要上缴给朝廷的赋税,如今以备战的名义全部先集中到武昌。

广东、湖广等地的税银,不再上缴户部,而是由武昌每年象征性的支付隆武朝廷三十万两白银了事。

去岁光市舶司的赋税收入已经超过三百万两,隆武朝廷的赋税收入也达到了八百万,远远超过了弘光时期的五百万两。

这是王彦进行商业改革后的成果,而赋税增长最快的自然是没怎么经历过战乱的广东和湖南,若不是这两块地方未被破坏,隆武朝廷的赋税不可能增长这么快。

现在王彦将这两地控制起来,隆武朝廷就有些尴尬了,只剩下江西和半个福建,其中郑成功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江西还没从战乱的破坏中缓过劲来,这使得隆武的财政急剧缩水,只剩下不到一百五十万两。

庞天寿急着将王彦撵出朝廷,并不惜牺牲一些利益,但当他目的达到时,却猛然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王彦是被撵走了,但是他带来的资源也随之从隆武朝中撤出了。

隆武朝廷刚宽裕的财政顿时又绷紧起来,庞天寿派人去市舶司要银子,却被忠武营的士卒挡在了外面。

之后朝廷又下令广东、湖广等地方官府,向朝廷上缴税银,引起了地方上政令的错乱,不少地方官员都还是心向隆武朝廷的,王彦只得下令各地驻军,直接接管府库,把守要道拦截朝廷文书,并准备开始大规模的清洗。

一些帝党,拥护隆武的官员,对王彦极为失望,纷纷弃官,使得王彦治下诸多地方政务陷入了瘫痪。

自宋以来,中国在体制上,大体而言都是强中央弱地方,这使得庞天寿形成了惯性思维,以为占据中央后,就可以掌握天下的权利,没能考虑到实际情况。

这场争斗使得明朝内部人心动荡,隆武朝廷财政崩溃,庞天寿这时后悔,却已是覆水难收,万事俱休,而王彦的日子也不好过,他缺少了大批精通政务的官员。

这次算是让王彦见识了传统的强大,也让他意识到自身的根基真的很不稳固,但也更加坚信了这次策略大转向的正确性。

经历了年底和年初的动荡后,时间渐渐到了隆武四年三月,正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的季节。

衡阳藩国的各项制度也慢慢树立起来,也如初春的苗儿,慢慢成长。

原来的武昌城内,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已经被人占满,行辕这么多衙门,根本无处安放,而征收民宅又因为地价太高,太费银钱。

武昌城外,长江北岸,这里规划出来一大片区域,用于官府的诸多建设,一些商号也在此买下土地,建造屋宅,整片区域十分繁忙。

这些官衙、府宅、商铺一但建立起来,很快就能形成一个新城。

王彦领着一众官员前来视察北岸新建的武学和国学,这时为藩国培养文武班底的地方,所以王彦特别重视。

两座学院相临而建,目前都还只是搭起一个框架,除了立起了几根梁柱,还只是一堆黄土,无数的民夫正抬着一根根圆木,运上工地,或者喊着号子敲打木桩。

王彦与众人站在一个小坡上,他看了一阵,便问一旁的游友伦道:“春分之际,正是农忙时节,孤见仅此片工地,就有民夫近万人,是否会影响百姓春耕呢?”

游友伦摇摇头,“殿下放心,今岁武昌府一带,许多百姓改种棉花,要到四月间才开始种植,因而正好乘着闲暇,给官府做工挣些零钱,等到了四月间,这批人回乡后,下官便征集种稻米的民夫来上工,并不会影响百姓生产,反而能为他们增加一比收入。”

王彦听了点点头,这历代大兴土木,必然劳民伤财,他很担心这一点。

按着游友伦的做法,他现在并没有扰民,只是加倍的伤财,但这些钱财也没什么好心疼的,百姓有了钱,武昌的商业也就盘活,有利于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不过这百姓改种棉花,是怎么回事呢?王彦皱了下眉头问道:“粮食乃国之根本,武昌百姓怎么改种棉花呢?”

游友伦微微一愣,“殿下,此种风气在去年便已经兴起,今年二月时,官府做了统计,武昌府三成的稻田,已经改成棉田了,荆州、岳州等地也差不多如此。”

一旁的陈永华,见游友伦没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便接话说道:“殿下,宋时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语,但到本朝便成了湖广熟天下足,这其中的转变,就是因为江浙一带成为本朝的棉纺织中心,民间种棉花比种稻米更划算,所以江浙普遍转种棉花,本朝的种粮的中心,便开始往湖广移动,而此时江南在满清手中,洪贼又将棉田改为稻田,本朝商贾欲纺织棉布贸易,但民间缺少棉花,很难买到原料,从而使得棉花价值走高,百姓见有利可图,自然改种棉花。”

经过他这么一说,王彦立刻就明白了,但他心中的忧虑却没有消除,反而更胜,他脑海中立刻出现一副现在的大明版图,寻找可以取代湖广的产粮之地,但他脑中搜索了一遍,却悲观的发现,根本没有足以撑起大明的粮仓。

这要是都盲目的种棉花,那还得了。

陈永华见王彦表情严肃,猜到了他的想法,连忙说道:“殿下,南洋啊!”

王彦听他一说,眼前一亮,他从经营粤地开始,每年都会向南洋买粮,那地方一年三熟,真比起来,湖广都比不过,但南洋诸国毕竟是外邦,让他们掌握大明的粮食命脉,王彦只觉得卵子被人捏住了一样。

“这粮食乃国家根本,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较好。”王彦沉吟一声说道。

陈永华笑了笑,“殿下不是设立了理藩院吗?而且水师现在正联合藩属攻打占城,这些契机都可以利用起来,加强本朝对藩属的控制。”

几人正说着,这时一支骑兵忽然疾驰到了高地下面,一员将领急匆匆的下马,跑了上来,单膝禀报道:“启禀殿下,何总督让末将请殿下回城,说是鲁监国派使者过来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崇祯十七年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快穿宠男主:我的宿主是病娇锦鲤仙妻甜如蜜我真的没想当个人啊末路:道尽途穷全民求生:开局获得属性替换天赋山洞奇遇一婚二宝:帝少宠妻无节制史上第一祖师爷独宠!段爷的心肝宝贝签到十年,我被绝色师姐曝光了玄幻:打造无敌仙宗美漫世界阴影轨迹股神传说之崛起开局从召唤诸天崛起万界微信红包群霸魏异世界开发手册太子殿下饶命,臣弟是女儿身我一个女高中生,打打杀杀怎么了玉宸金章
经典收藏明末大军阀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咸阳败家子大明刑王后汉英雄志军统财神爷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官居一品是,教宗亮剑小透明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三国之乱臣贼子我的钢铁与雄心万界临时工三国无限重生县令穿到古代,我成了一字并肩王一夜暴富,我囤货娇养了个女帝来!给各朝上科技商业三国
最近更新三国之杨家天下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我,贾蓉,不做绿帽王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九霄魂录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合鸣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心相之天界唐史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寒门人杰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 崇祯十七年秋txt下载 -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