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可不爱猜朝臣心思。
他正趁势对京营大换血。
首先是京营都统。
如今正中坐堂的,是被皇帝一纸诏书“急调回京”的诚国公齐顺。
皇帝一句“边关暂安,你该回来歇歇”,便让这位战功赫赫的统帅成了“京营总教头”。
齐顺倒神色如常,每日卯时点卯,酉日校阅。
他手下五位副都统,更是被皇帝五花八门摆的棋子。
第一个副都统便是忠正伯府次子。
忠正伯是先帝朝的老人,一门儿女皆为武官。皇帝罢了早年的副都统,留下他,就是为了堵住武将们的嘴,让他们安心办皇差。
第二个副都统是致仕户部尚书的侄子陈敬方。
陈家书香门第,偏出了个舞刀弄枪的异类。陈敬方早年教宗室武学,把一群龙子凤孙带到边军,让他们各有功爵。
皇帝觉得他能治宗室子,定能平衡好京营各家塞进去的二世祖,故而暗示兵部一纸调令,让他变成“京营副都统”,官阶连跳三级。
虽朝堂上有人嘀咕:“宗室教习,岂可外放?”
但皇帝仍是坚持,“有本事调治宗室,陈卿自然该去练正经兵。”
第三位副都统,则是来自淮海道的地方守备。
此人出身最低,但他是皇帝钦点的武状元。
淮海道水匪猖獗时,他带着乡兵,借潮汐夜袭,一把火烧了七艘连环匪船。
皇帝把人调进近卫军三年,如今又放进京营。
虽也有京营老将私下撇嘴,觉得他一个泥腿子出身,不懂京营规矩。
可皇帝只看他三箭穿杨、又能领兵的本事,便觉得他就是自己所需要不懂规矩的人才。
第四位副都统,则是先帝留给儿子的“遗产”。
他祖孙三代扎根靖怀郡,祖父做过屯田卫千户,父亲掌过城门校尉,长兄靠着零星战事攒到五品,家里虽只中下,却在靖怀郡盘根错节了四十余年。
比任何一位流官大将都更懂当地的山川隘口、风里雨里。
魏肃本人十九岁进近卫军,熬了整整二十载,前世做到近卫军副统领,今生被皇帝一把扔进京营,战时被调齐顺旗下。
朱维桢本来用他,是想让他代替忠正伯许家稳住边军的。
但没想到许家太识时务了,皇帝一时不好对识时务的老臣下手。便只能任由他在齐顺旗下立功勋,再被齐顺带回来成为副都统。
最后一个副都统则是锦乡侯世子。
他是南昌侯的女婿,他妹妹还因退过成王儿子的婚事,被成王世子当朝告了一状。
但这并没有打击到他的仕途,甚至让他顺其自然的远离宗室,做了独臣。
至此,京营一正五副,六位统军,各有家业、各有功勋。
皇帝把六人放在一口锅里,像熬一炉五味杂陈的羹,使他们互相掣肘,也不用皇帝去做狡兔死走狗烹之举。
除了皇帝格外关注的京营,最近一次朝会上。
太傅请奏,“依祖制,当开东宫、设詹事府,为太子殿下择端方博雅之臣以辅之,使早明君臣、习政务、正国本。”
太傅声落,满殿鸦静。
所有目光悄悄抬向御座,想看看大权在握的皇帝是否愿意和他的储君分享权柄。
而御座上的朱维桢抬眼,目光掠过左边班列,文臣武将,皆是自己一手提拔出来的能臣干吏。
这时太子搬出内廷,另建一套小朝廷,其实也并无不可。
皇帝开口,“太傅所奏,诚老成谋国。朕亦思及此。太子久居禁中,起居有女官,出入学士,终与外事隔绝,非长久计。”
朱维桢说完,便转向兴安,“去宣太子入朝。”
太子被兴安领着入朝,在端慧皇后丧仪去后,再一次在朝臣面前,向父皇行叩拜大礼。
皇帝问他,“太子可愿迁东宫?”
太子眉宇尚带稚气,应答却清朗:“儿臣愿往,以习政务、慰母后在天之灵。”
太子一句母后,让皇帝眉心微不可见地一皱。
殿中臣工亦各怀滋味。
皇后早逝,太子每言必称“慰母”,既显孝心,可无形中,也是想堵住继后、还有与兄弟嫡庶的诸多议论。
皇帝虽能理解他为了扞卫自己地位的这点小心思,却觉得此举没有储君气度。
大概是安城侯府的教养不善,待日后他处于东宫,与詹事府贤臣相处久了,想必能改过此风。
皇帝平缓语气,勉励太子,“如此,皇儿便由贤臣教导辅佐,以继承皇室威仪。”
但等到太子正式入东宫的日子,皇帝怕他像自己一样,被朝臣教导的仁慈有余,气魄不足。
便招手让他近前,父子一同立于殿阶,望向宫脊与他说,“很多人认为,太宗皇帝必要以仁德治天下,方能施恩四海,使内外臣服。
可朕从不这样认为,且看祖皇帝之后,先是太后为政强硬,又使民休养生息。后有文帝平七王之乱,才有盛世之处。
再看其他太宗,能得史书称赞的,无一不是威服四方,德怀天下之人。
为帝者,威于前,德于后,方皇权在握。治国亦是如此,有使蛮夷畏惧之威,方能再施仁名。否则,蛮夷不畏,得寸进尺,边境不宁。朝臣不畏,为乱百姓,使国不宁。”
少年太子垂目思索,片刻后回道:“儿臣明白。仁德为表,威刑为里。表里相济,方成社稷之固。”
朱维桢眼底掠过一丝欣慰,至少太子知道作为储君,不该被臣下轻易左右。
至于其他脾性,自己这个做父皇的,有的是时间调教。
皇帝顿了顿,又道,“詹事府不可虚设。朕已拟旨,翰林院王锦钰,授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兼侍读学士。此人乃朕钦点的状元,出自江左寒门,有经济之才,无朋党之累,可为你讲贯经史,亦可随你观政,为你谋事。”
此时太子还是个谨慎的孝顺孩子,父皇一力支持他参政,对他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惊喜了,对于父皇安排,他唯有一句,“儿臣谨遵父皇安排。”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论皇帝重生后的修养守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