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名小道,交趾亦称“长山道”。
是1959年由北交趾国家主席胡志名,下令开辟支援南方作战的通道。
绕道老挝、柬埔寨境内,可从北部荣市经过中部非军事区通往南方战场。
“胡志名小道”这个名字,当年是由西方媒体叫出来的。
交趾称之为“中央走廊”,听起来给人一种神秘感。
这条小道的起始,长度以及具体路线外界谁也说不清,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当年m国人曾花了很大代价,寻找这条小道的具体位置。
妄图卡住北交趾对南交趾的人员、物资供应。
但直到战争结束m国人,也没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交趾对这条神秘的“胡志名小道”的管理,是十分严密而有章法的。
1959年5月9日,交趾成立了“559部队”,专门负责对南方的后勤供应工作。
辖有交通联络团,及警卫、通讯、工兵、运输队。
并特别配备了我国援助的“凤凰”和“永久”牌加重自行车,大象、骡马、小推车等运输工具。
1959年6月10日,北交趾人民军,首次通过“胡志名小道”向南方运送武器装备。
直到1960年m军终于发现胡志名小道,并调派t-28教练机展开侦察。
1964年又对小道展开扩建工作,可以行驶卡车,还建立地下兵营、仓库、油库等。
胡志名小道也成为了北交趾,抗击m军侵略的重要补给通道。
对此,m军开启疯狂模式,从1964年到1967年六年之间。
m军总共出动战机,18万多架次空袭“胡志m小道”。
造成北交趾部队约4.6万车辆毁坏,m军也有132架战机被击落。
除了轰炸胡志名小道,m军还做了各种奇葩的尝试。
比如从1968年开始的“大力水手计划”,在交趾和寮国边境的胡志名小道上洒碘化银。
制造绵延数个月的降水,试图用“水攻”冲毁小道,但这一行动收效甚微。
之后m军又实施“突击熔岩计划”,通过播撒“橙剂”三聚磷酸钠,和次氮基三乙酸这些“脱叶剂”。
胡志名小道的通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危险时期胡志名小道。每天仅能运载10吨物资,而且只能晚上通行。
所以当刘文听到这个“胡志名小道”,这个名字后。
心里就打定主意,打死也不靠近胡志名小道。
自己有系统可以优化清理,但是自己手下的兄弟们,可都是普通人。
别回头再感染什么病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文带领教官组。
开始着手训练交趾的游击队员,不过刘文没有深教。
先是传授给交趾游击队员,“十六字游击方针”。
浅尝而止的讲解一下,剩下的靠他们自己领悟。
接着就是给即将,深入敌后的游击队员,传授一些陷阱的制作方法。
以及还扩大各地的地道规模,以抵抗m军战机的狂轰滥炸。
并在地道里设置绊线手雷、竹矛陷阱、毒蜘蛛、毒蛇等各种花样繁多的致命陷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交趾各地的地道系统。
都在以前原有的基础上,又优化升级了一下。
如今各地区城市和乡村,乃至森林里都建立了,一个个“地下村庄”。
这里有居住区、厨房、军械厂、仓库、医院以及防空洞,甚至还有用于表演的文艺场所。
即使是前来扫荡的m军,长期盘踞在地面上。
游击队员们依然能在,漆黑幽暗的地道中存活超过半年的时间。
而且大多都具有,和当年我们冉庄地道一样的防御功能。
最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交趾各地的地道。
从之前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
并逐渐形成了城市与野外、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当然刘文对此也不是没留后手,当时间过去了很久。
在刘文的教官组的工作进入正轨,第一批交趾的游击队员,也顺利结业之后。
他们都已经奔赴南方战场,刘文也按照前世79年的我军进军路线。
亲自带人到推进线之内,所有城市和野外地区。
都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摸排检查,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而且刘文一行人,还都没有做任何记录。
本来一些警惕性较高的交趾军官,起初还有点担心自己的秘密泄露。
可当看到中G老大哥们,没带片纸的无私奉献!
一时之间!
这些交趾军官,各个心中都觉得羞愤难当!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穿越影视从四合院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