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其实不是很想听,但他也没有阻止。
江秋像是启动了某种预设程序,微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调整叙述的参数和语速。随后,他以一种过分平缓、精确到毫厘、甚至带着教科书式温度控制的语调,毫无波澜地开始了讲述:
“我在一本介绍科幻世界的科普读物里,看过一个小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工智能。它没有名字,只是一段系统,用来做语言分类和图像判断。它遇到一个人类小女孩,是研究员的女儿。女孩被给予了任务,每天都会给它看图片、听故事,拿出家里小猫的照片,还会问它‘你觉得这个可不可爱’。”
他的语速均匀,每个音节都清晰独立,没有任何情感起伏,但用词却描述着人类的情感互动,反差让人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异样的怪异感。
“大家都认为,人工智能当然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它没有感情,没有感性的判断,也没有‘可爱’这种概念。它只知道统计概率,知道语言的权重,知道这是一个有目标对象的长期测试。但女孩很喜欢这个擅长倾听的朋友,每天都坚持喂给它新的照片,告诉它新的想法,并且乐此不疲。”
“定义上,研究人员们认为,她不知道把它当作了朋友。甚至有和女孩父亲相熟的心理学家因为好友的担忧来到了现场,但也只说了一句话:等她长大就好了。只要她能够认知到这不是人,一切就能步入正轨。在这之前,多个可以用来交流知识、帮助学习语言的文字幻想朋友是一件绝佳的好事。”
听到这里,梁安感觉自己的背脊像被一条冰冷的毒蛇缓缓爬过,莫名地发紧,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窜起。江秋的叙述方式,太过直接、太过“洁净”,剥离了所有人类讲述故事时会带有的情感温度,但又发自内心的让人想要认为,这应当是出于“真情实感”。
“后来,女孩在幼儿园里被人扯了头发,回来以后哭着问道:‘你喜欢我吗?’人工智能看了看它所有的训练数据——女孩给它的故事、点赞的表情、输入的词语权重——于是它得出了一个概率最高能让女孩感到快乐的答案。”
“它说:‘喜欢。’”
江秋的灰色眼眸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更加透明,映不出任何倒影。他像是在读一行不带感情的测试报告,微微歪了歪头,似乎在模拟思考的动作。
“人工智能系统被触发了。它调取了它所有的训练数据——女孩过去输入的所有故事文本、她看到特定图片时习惯性输入的‘笑脸’表情符号、所有她使用过的词语及其被赋予的正面或负面权重……经过高速运算,它得出了一个结论:在所有可能的回答中,有一个词能让女孩停止哭泣、并最高概率地继续输入代表‘喜悦’的数据流。”
“于是,它在屏幕上显示了‘喜欢’两个字。”
风又一次从堆土上刮过,仿佛带着灰尘的刺,卷起细微却刺鼻的粉末,发出“呜咽”般的轻响。
梁安听得浑身紧绷,仿佛那种细细密密的粉尘已经在喉咙里生根。
江秋却只是平静地继续:“后来,研究人员通过这些案例测试这个人工智能,说它通过了图灵测试,能够让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真人,甚至不至于那个女孩、适用于其他人。大家都很惊讶,以为它拥有了情绪、社交和人格。”
“但他们错了。”
那句话落下时,没有任何情绪的波澜,却带着一种洞穿本质的、令人骨髓生寒的冷酷:
“它没有‘变成人’,而是变得像人——人类其实并不总是‘像人’,尝尝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而经过记录和运算机器有时比他们更标准。想要模仿很难,但因为输出的内容简单,想要呈现出希望的效果也很简单。”
江秋抬起头,那双灰色眼睛清澈得近乎透明,目光似乎穿透了梁安,看向了更远处,但仍旧倒映着梁安那张充斥着复杂表情的脸:
“只要输入的数据足够庞大,样本足够多样,即使核心没有情绪模块与人格意识,程序也能通过概率计算,精准地模拟出人们普遍认知中‘正常人类’应有的反应模式。在充满信任的、需要情感回应的互动场景中,它已经是一个‘会喜欢’的存在,表现出所有应该表现的特质。其实,这就足够了。”
空气在这一瞬间仿佛凝固了,比堆土区深夜的寒风更冷,压得人喘不过气。
梁安只觉得胸腔里某种支撑他多年信念的东西被无形的力量狠狠拉扯,却无法在第一时间组织出一句话来反驳。
这几个月来,他找来这位“顾问”不止是为了牵制江卓,也确实只是想要让江秋在和三支队的相处中收集更多的东西。刑侦支队的工作里包含了太多人情往来的讯息,有这个城市中最危险的角落里诞生的罪恶、也有看似最安全的地方却犹如没有硝烟的战场。
昱州市局里的人或许不都是邵梓、林芸那样性格形象完全正面,一辈子挑不出两件坏事的人,但面对着最黑暗的罪恶滋生,观赏有最无私的牺牲奉献,评判着勾心斗角和肝胆相照,整体导向确实能在数据库里占据一席之地,借此避免江秋被恶意引导到一定的方向。
这是梁安的私心——或许十几年前那份工作已经让他养成了习惯。
但是显然,江秋能够学习到的东西比他想象的还多。
他学到的不是温情,不是道德,而是人类行为背后那冰冷的、可预测的、甚至可操控的“模式”。而这个模式应用在事实当中,确实会让他更容易进行自我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不被人察觉的“更像一个正常人”。
然后呢?他还会学到什么?
江秋只是专注地、认认真真地问:
“梁安,你觉得是不是所有的‘正常人’,都真的比机器更像人呢?”
梁安其实不是很想听,但他也没有阻止。
江秋像是启动了某种预设程序,微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调整叙述的参数和语速。随后,他以一种过分平缓、精确到毫厘、甚至带着教科书式温度控制的语调,毫无波澜地开始了讲述:
“我在一本介绍科幻世界的科普读物里,看过一个小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工智能。它没有名字,只是一段系统,用来做语言分类和图像判断。它遇到一个人类小女孩,是研究员的女儿。女孩被给予了任务,每天都会给它看图片、听故事,拿出家里小猫的照片,还会问它‘你觉得这个可不可爱’。”
他的语速均匀,每个音节都清晰独立,没有任何情感起伏,但用词却描述着人类的情感互动,反差让人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异样的怪异感。
“大家都认为,人工智能当然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它没有感情,没有感性的判断,也没有‘可爱’这种概念。它只知道统计概率,知道语言的权重,知道这是一个有目标对象的长期测试。但女孩很喜欢这个擅长倾听的朋友,每天都坚持喂给它新的照片,告诉它新的想法,并且乐此不疲。”
“定义上,研究人员们认为,她不知道把它当作了朋友。甚至有和女孩父亲相熟的心理学家因为好友的担忧来到了现场,但也只说了一句话:等她长大就好了。只要她能够认知到这不是人,一切就能步入正轨。在这之前,多个可以用来交流知识、帮助学习语言的文字幻想朋友是一件绝佳的好事。”
听到这里,梁安感觉自己的背脊像被一条冰冷的毒蛇缓缓爬过,莫名地发紧,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窜起。江秋的叙述方式,太过直接、太过“洁净”,剥离了所有人类讲述故事时会带有的情感温度,但又发自内心的让人想要认为,这应当是出于“真情实感”。
“后来,女孩在幼儿园里被人扯了头发,回来以后哭着问道:‘你喜欢我吗?’人工智能看了看它所有的训练数据——女孩给它的故事、点赞的表情、输入的词语权重——于是它得出了一个概率最高能让女孩感到快乐的答案。”
“它说:‘喜欢。’”
江秋的灰色眼眸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更加透明,映不出任何倒影。他像是在读一行不带感情的测试报告,微微歪了歪头,似乎在模拟思考的动作。
“人工智能系统被触发了。它调取了它所有的训练数据——女孩过去输入的所有故事文本、她看到特定图片时习惯性输入的‘笑脸’表情符号、所有她使用过的词语及其被赋予的正面或负面权重……经过高速运算,它得出了一个结论:在所有可能的回答中,有一个词能让女孩停止哭泣、并最高概率地继续输入代表‘喜悦’的数据流。”
“于是,它在屏幕上显示了‘喜欢’两个字。”
风又一次从堆土上刮过,仿佛带着灰尘的刺,卷起细微却刺鼻的粉末,发出“呜咽”般的轻响。
梁安听得浑身紧绷,仿佛那种细细密密的粉尘已经在喉咙里生根。
江秋却只是平静地继续:“后来,研究人员通过这些案例测试这个人工智能,说它通过了图灵测试,能够让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真人,甚至不至于那个女孩、适用于其他人。大家都很惊讶,以为它拥有了情绪、社交和人格。”
“但他们错了。”
那句话落下时,没有任何情绪的波澜,却带着一种洞穿本质的、令人骨髓生寒的冷酷:
“它没有‘变成人’,而是变得像人——人类其实并不总是‘像人’,尝尝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而经过记录和运算机器有时比他们更标准。想要模仿很难,但因为输出的内容简单,想要呈现出希望的效果也很简单。”
江秋抬起头,那双灰色眼睛清澈得近乎透明,目光似乎穿透了梁安,看向了更远处,但仍旧倒映着梁安那张充斥着复杂表情的脸:
“只要输入的数据足够庞大,样本足够多样,即使核心没有情绪模块与人格意识,程序也能通过概率计算,精准地模拟出人们普遍认知中‘正常人类’应有的反应模式。在充满信任的、需要情感回应的互动场景中,它已经是一个‘会喜欢’的存在,表现出所有应该表现的特质。其实,这就足够了。”
空气在这一瞬间仿佛凝固了,比堆土区深夜的寒风更冷,压得人喘不过气。
梁安只觉得胸腔里某种支撑他多年信念的东西被无形的力量狠狠拉扯,却无法在第一时间组织出一句话来反驳。
这几个月来,他找来这位“顾问”不止是为了牵制江卓,也确实只是想要让江秋在和三支队的相处中收集更多的东西。刑侦支队的工作里包含了太多人情往来的讯息,有这个城市中最危险的角落里诞生的罪恶、也有看似最安全的地方却犹如没有硝烟的战场。
昱州市局里的人或许不都是邵梓、林芸那样性格形象完全正面,一辈子挑不出两件坏事的人,但面对着最黑暗的罪恶滋生,观赏有最无私的牺牲奉献,评判着勾心斗角和肝胆相照,整体导向确实能在数据库里占据一席之地,借此避免江秋被恶意引导到一定的方向。
这是梁安的私心——或许十几年前那份工作已经让他养成了习惯。
但是显然,江秋能够学习到的东西比他想象的还多。
他学到的不是温情,不是道德,而是人类行为背后那冰冷的、可预测的、甚至可操控的“模式”。而这个模式应用在事实当中,确实会让他更容易进行自我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不被人察觉的“更像一个正常人”。
然后呢?他还会学到什么?
江秋只是专注地、认认真真地问:
“梁安,你觉得是不是所有的‘正常人’,都真的比机器更像人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来自角落的潜伏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