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断壁残垣间仍缠绕着淡淡的血腥味,被炮火熏黑的城砖上,隐约能辨认出前日厮杀留下的刀痕箭孔,当然也少不了炮弹砸下的深坑,这是火器时代到来的证据。崇祯帝朱由检身着嵌银丝的墨绿色龙袍,腰间佩着军刀,踏过沾着血渍与尘土的青石板,目光缓缓扫过列队肃立的明军将士。晨光穿透云层,洒在他年轻却坚毅的脸庞上,也照亮了将士们甲胄上的霜华。
辽东已经是寒冬将至,却是大明洗尽数十年屈辱的开端。
“传朕旨意!”崇祯的声音沉稳有力,在空旷的城楼上回荡,穿透了营中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与兵器碰撞声,“自今日起,以盖州为基,设立辽 南督师府,总领辽东防务、安抚百姓、整饬军纪!朕坐镇此处,辽东一日不平,朕一日不撤!”
话音刚落,曹变蛟、吴三桂、孔有德三人跨步出列,单膝跪地领命,铠甲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曹变蛟,你率部守西城,重点防范耀州方向来敌;孔有德,你镇守南城,兼顾沿海防线,严查走私与建奴细作;吴三桂,你扼守东城与北关,掌控通往海城的要道。”
崇祯指尖点向身后悬挂的舆图,红笔圈出的盖州疆域清晰明了,“先锋营核心职责——固守盖州城防,巡查周边三十里防线,凡遇建奴哨探,格杀勿论;凡遇流离百姓,一律收容安置!其余将领整顿兵马,待命而动!”
三人齐声应诺,其余人包括阎应元、黄得功等人都是应诺,声震四野。
崇祯转头看向身旁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若涟,递上两道明黄圣旨:“第一道发往鲁豫总督袁可立,令其从山东粮仓调粮五万石、盐三千斤,务必以最快速度运抵盖州;第二道传至大明皇家银行,拨款五十万元白银,一半用于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发放赈济粮、修缮房屋;另一半充作新军扩编之资,招募辽东流民中的青壮年,补充兵源。”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十日之内,粮草与银元必须到位,若有延误,以军法论处!”
李若涟躬身领旨,腰间的绣春刀碰撞作响,当即转身大步流星走下城楼,两名锦衣卫校尉紧随其后,快马扬尘而去。
城西北角的校场上,十门崭新的崇祯一式火炮正被工匠们小心翼翼地调试。
黝黑的炮身泛着冷光,炮管长达丈余,尾部刻着精致的刻度表,底座装有厚重的铁轮,便于拖拽移动。这是崇祯命工部历时半年改良而成的利器,仿另一个时空的西洋火炮规制,却在炮管材质与装填机制上做了革新,射程逾三里,较旧式火炮远了一倍,装填速度也快了三成,发射时只需三人协作,便可快速完成装弹、瞄准、击发。
“嘿,听说了吗?朝廷的这火炮,不,神威大将军炮真能打三里地?”一个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老农凑在人群外围,踮着脚尖打量着这些“大家伙”,他叫王二柱,是盖州城西的农户,昨日刚从山中避难归来,家园虽毁,却万幸保住了性命,听说朝廷要发救济粮,就赶紧跑了回来。
身旁的同乡李石头也跟着点头,手里还攥着刚从督师府领到的半袋糙米,这糙米和中原地区大不同,颗粒细长,说是从南洋暹罗等地送来的。“俺们之前见建奴的火炮,打一里地就颤巍巍的,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万历朝的将军炮。如今的这神威大将军要是真管用,盖州可就安全了。”
如今随着崇祯一式火炮在辽南打得建奴溃不成军,根本不敢在野外列阵,这威名远扬不能多说,只是老百姓还是习惯叫大炮为神威大将军。
负责调试火炮的工匠头老张听见了,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嘲笑道:“一个个没有见识的土老帽!这是崇祯一式火炮,以陛下年号命名的火炮,可不是什么大将军炮可以比的。陛下亲自过问改良的,前几日试射,三里外的靶船直接被炸成了碎片!有这十门炮镇守四门,建奴再敢来犯,保管让他们有来无回!”
王二柱攥着糙米袋的手紧了紧,眼中露出希冀的光芒。他的儿子去年被建奴掠走,不知死活。
如今明军收复盖州,还带来了这样的“神器”,或许日子真的要变好了。不不不,还是手中的糙米重要,如今这朝廷也开始把老百姓当人看了,以前是两边都不当人看。
不远处,几名妇女正围着军需官领取布料和针线,她们的丈夫多是阵亡的士兵,督师府不仅给了抚恤金,还安排她们在营中缝补衣物,换取口粮。
崇祯皇帝很乐意给士兵拉帮牵线,打仗打到一个地方,就要把组织相亲会,低级军官都有可能有军属随军。“听说朝廷还要修房子,给俺们分田地呢。”
一个穿蓝布衣裳的妇人说道,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悦,“要是真能安稳过日子,俺以前就是辽人,逃回关内好几年了。这就把老家的弟弟也叫来,跟着陛下当兵杀奴!”
崇祯皇帝带着人马恰好走到校场,听到了百姓们的议论,嘴角露出一丝浅笑。他走到王二柱面前,温和地问道:“家里的房子毁了?粮食还够吃吗?”
王二柱没想到皇帝会主动搭话,吓得连忙跪倒在地,结结巴巴地回道:“回、回陛下,房子炸塌了两间,不过督师府给了糙米和救济银,够俺娘俩吃些日子了。多谢陛下,多谢朝廷!”
崇祯伸手扶起他,沉声道:“老乡,起来说话。盖州是大明的土地,你们是大明的子民,朕收复盖州,就是要让你们能安稳种地、平安生活。后续会有工匠帮你们修缮房屋,等局势稳定,就给大家分田,免除三年赋税。”他转头对身旁的户部主事吩咐,“再调拨两千匹布料、五百斤棉花,给城中百姓过冬用,尤其是阵亡将士的家属,要格外照料。”
“陛下圣明!”王二柱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叩首,周围的百姓也纷纷跪倒,山呼万岁的声音此起彼伏,久久回荡。
······
蓟镇总兵官杨国柱也是接到了调令,坐船来到了辽南。崇祯皇帝觉得辽西走廊的弹丸之地,不用部署太多军队。各镇抽调的官兵,都调集到辽南镇这边。杨国柱此刻也伴驾,这位老将军他是第一次看到新式火炮,抚摸着崇祯一式火炮冰冷的炮身,语气中满是底气:“陛下,有这十门火炮镇守四门,再加上三万将士,盖州可固若金汤。昨日末将已让人在城墙内侧挖掘了弹药库,炮弹、火药都已储备充足,随时可以应战。”
崇祯点点头,目光望向城外辽阔的原野:“这只是开始。辽东战场,光靠防守不够,还要有主动出击的底气。后续工部会再送二十门崇祯一式火炮过来,还要赶制热气球,用于侦察敌情。”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建奴占我土地、杀我百姓,此仇不共戴天。朕要以盖州为起点,逐步收复辽东,让建奴血债血偿!”
午时刚过,城西的官道上尘土飞扬,一队由二十辆马车组成的粮队缓缓驶来,为首的是山东布政使司的参军赵文彬。“陛下,首批救济粮三千石、药材两百箱已运到!”赵文彬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崇祯面前躬身禀报,“袁总督特意吩咐,后续粮草会分三批运送,确保十日之内足额抵达。”
崇祯走上前,掀开马车的粮袋,饱满的糙米散发着清香。“好!”他赞道,“袁总督办事得力,赵参军辛苦了。即刻组织人手,将粮食分发给百姓,药材送往军营医馆,不得有半点克扣!”
夕阳西下,盖州城内炊烟袅袅,久违的烟火气渐渐复苏。校场上,士兵们正在操练,呐喊声震天动地;街道上,工匠们忙着修缮房屋,叮叮当当的声响不绝于耳;督师府内,崇祯正与曹变蛟、孔有德等人商议新军训练事宜,灯火通明。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