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年11月,湘东王萧绎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
萧绎任命王僧辩为司徒、扬州刺史,镇守建康。
陈霸先被任命为征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
萧绎召陈霸先之子陈昌、侄子陈顼到江陵任职。陈昌任散骑常侍、陈顼为领直侍卫。
这二人其实是人质。大家都懂。
萧绎如愿称了帝,面对着的,却是一个分裂的南朝。
因为,雍州刺史萧詧是萧绎最坚决的反对者,早已投靠宇文泰,占据着西北部襄阳周边大片战略要地。
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被萧绎堵在巴蜀盆地,一怒之下,他在552年4月宣布称帝,脱离南梁中央。
南边,陈霸先迎定州刺史萧勃到广州主持大局,自己率军北上讨伐侯景去了。
自封广州刺史的萧勃聚拢了岭南几位实力派,大家讨论后一致决定不掺和北边的纷争,不接受萧绎调度。
南梁事实上已四分五裂、风雨飘摇。
……
时钟往回拨两年。
南朝将领中,若以个人战力、统军本领排名,公认柳仲礼第一、王僧辩第二、王琳第三。
柳仲礼祖籍河东柳氏,原姓姬,鲁孝公后人,是中原八大家族之一。
河东柳氏分东、西两眷。西眷居汝颖区域,就在西魏王思政霸占的河南地盘。东眷居襄阳地区。
柳仲礼属于东眷,刘宋时期军事统帅柳元景之后。
柳元景对后世的影响,从他手下两名大将可以窥见一二:薛安都,他的后人包括薛道衡、薛万彻、薛仁贵等等。
柳元景指挥攻打弘农郡时,俘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加以重用。
李初古拔又名李重耳,他的后人包括李虎、李渊、李世民。
柳仲礼担任讨伐侯景联军统帅时,没什么建树。
这使得侯景攻破台城后,对非萧氏的联军将领网开一面,让柳仲礼、王僧辩等回去担任原职。
柳仲礼带着自己人马回到义阳(信阳),继续做自己的司州刺史。
不过,皇帝萧衍一死,柳仲礼立即宣布归顺萧绎,讨伐侯景。
侯景放归原职的另一位大将是王僧辩。让王僧辩回到竟陵,绝对是侯景后半生最后悔的事。
王僧辩祖籍晋阳(太原),北方人。
他的父亲早年南下投靠雍州刺史萧衍,而少年王僧辩则成为萧绎的伴侍。
可谓死党中的死党。
王僧辩以竟陵太守身份被萧绎任命为大都督,率军一万参加勤王联军,无功而返。
萧绎却对他更加重用,委以领军将军之职。
尽管王僧辩在征伐河东王萧誉时曾遭萧绎怀疑,但萧绎后来还是重新启用他。
王僧辩也不负萧绎厚望,干掉了萧誉。
侯景之败,固然是因许多时代背景因素所致,但最直接的攻击,则是来自王僧辩和陈霸先。
侯景放走的第三位将领是王琳。
王琳出生于会稽王家。他自幼身强体壮,喜欢刀枪剑戟,练得一身好武功。
他的姐姐嫁给萧绎做侧室,受到萧绎宠爱。
王琳因而被萧绎招到麾下,渐渐成为得力将领。
萧绎派王僧辩、王琳去攻打侯景的时候,同时派柳仲礼攻打雍州刺史萧詧。
南梁新的竟陵太守孙暠归附萧詧,投靠西魏。宇文泰派大都督符贵在此镇守。
柳仲礼率军出发进攻襄阳路过竟陵时,孙暠反水,擒获符贵向柳仲礼投诚。
柳仲礼留下部将王叔孙和孙暠一起守竟陵,自己率大军继续北上襄阳。
宇文泰自然不愿放弃襄阳,他命令杨忠领军出击,南下迎攻柳仲礼。
杨忠和柳仲礼斗智斗勇,经过了多次长途奔袭、固守死拼等战役。
最后,杨忠与柳仲礼在安陆附近决战。
杨忠亲手生擒柳仲礼,几乎俘虏了柳仲礼全部人马,占据了竟陵、安陆、随郡等地盘。
杨忠率大军进驻石城(麻城),准备攻打江陵。
梁元帝萧绎见势不妙,派遣使者到襄阳找杨忠议和。
双方约定:南梁、西魏边境以石城、安陆一线为界;萧绎将儿子萧方略派去长安作人质;江陵政权成为西魏附庸,按规矩纳贡。
合约达成后,杨忠撤军回襄阳。
南梁彻底失去对雍州地区的控制权
……
551年,侯景攻占郢州、直指江陵之际,萧绎又将南郑(汉中)割让给西魏,换取西魏出兵支援。
那时,掌控南郑的是梁秦二州刺史、宜丰侯萧循。
萧循是萧衍侄子、鄱阳王萧范的异母弟。
萧范一派最讨厌萧绎,所以萧循不服从萧绎命令、拒不移交汉中给西魏,而是派人联络益州刺史萧纪,投靠于后者。
萧纪求之不得,立即派潼州刺史杨乾运率军赶去南郑,支援萧循。
宇文泰哪能容忍嘴边的肥肉丢失,于是派大将达奚武率3万步骑兵进攻汉中。
另派大将军王雄从子午谷进攻上津(十堰市),策应达奚武。
552年正月,王雄攻破上津,南梁东梁州刺史李迁哲投降。
4月,达奚武在南郑西北的白马镇击败杨乾运,并将大量俘虏驱赶到南郑城下陈列,打击南郑守军士气。
萧循亲自率军士出战达奚武,不敌,退守城内。
双方激战一月后,萧循粮草不济,命令开城门投降。
这样,剑阁以北的汉中地区也落入西魏之手。
……
即使西魏打到了蜀地门口,武陵王萧纪依然不改初心:东下攻打江陵,击垮萧绎,夺取萧家南梁大统。
553年3月,萧纪与自家“太子”萧圆照商议后决定出兵,东下进攻江陵。
梁元帝萧绎本来是南梁实力最强的藩王,无奈这些年与侯景、西魏、北齐、萧纪等多方博弈,军力财力都大不如从前。
他得知萧纪来攻,自知不敌,于是再次向“上国”西魏求救。
宇文泰与西魏群臣讨论后认为:这是西魏全面征服梁国的大好时机。
于是,宇文泰作出部署:明面上,派大将军尉迟迥督率原珍等六营轻骑兵1万、精甲步兵1.2万人,从散关攻打萧纪的蜀地;暗地里,荆州刺史长孙俭准备进攻萧绎的江陵。
5月,萧纪的舰船大军正在行进途中,收到西魏军伐蜀的军报。
益州军中,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多数是本地人。他们认为家眷和故乡更重要。
这些人纷纷请求船队调头回援成都。
但是萧纪却不这样想。
萧纪认为帝位最重要。
而萧氏贵族、亲随、高级军官们的家乡在建康、江东,他们更愿意攻打江陵、杀回建康。
于是,萧纪只派南梁州刺史谯淹领5000人回援成都。
他自己率领大军,按原定计划继续东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幸好遇见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