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萧绎为了将萧纪堵在巴蜀境内,派护军将军陆法和在峡口(巫峡)最窄处两岸修建了两座堡垒,取名七胜南城、七胜北城。
巫峡全长90里。
上游是不到20里长、最窄处仅100米的瞿塘峡。瞿塘峡东部河道中央有座小岛,岛上建有白帝城堡垒。
巫峡下游就是西陵峡,全长240里。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合称三峡。
陆法和的斥候探知萧纪大军乘船东下,立即上报给陆法和。
陆法和的人马、战船并不多,他知道自己绝对挡不住益州军,于是急派军信使向萧绎求助。
萧绎下令湘州刺史王琳率军增援陆法和。
哪知王琳将自己的主力留在长沙,只带几百人赶到江陵。
萧绎大怒,将王琳逮捕下狱。
手下将领捉襟见肘,无人可用,萧绎只好把两名俘虏从大牢里放出来,好言相劝、许以前程,让他们为自己出征。
这两名将领就是侯景旧部任约、谢达仁。
他们同萧绎谈妥条件后,领1万军队乘船西上,与陆法和会合、阻击萧纪。
王琳被萧绎抓起来关进了大牢,他的长史陆纳随即在长沙宣布造反,并表示造反的唯一目的是解救王琳。
萧绎诏令坐镇建康的王僧辩率军赴湘州平叛。
这个时候,梁元帝萧绎三面受敌:北面西魏荆州刺史长孙俭跃跃欲试,西面萧纪大军压境,南面遭逢陆纳内部叛乱。
萧绎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他派人将王琳送到王僧辩军中。
王僧辩率军兵临长沙城下,要王琳出面喊话。
陆纳立即开城门投降。
湘州叛乱平定,没有造成太大损失。
在王僧辩建议下,萧绎恢复了王琳的官职待遇,让他率军西去抗击武陵王萧纪大军。
此时萧纪的心情,比之前萧绎更糟。
前面有萧绎的三路大军阻击, 后面西魏大将尉迟迥在巴蜀攻城掠地的噩耗接连传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
萧纪不理会老巢成都危机,一心一意强攻峡口江陵军,打定主意弃西向东,攻下江陵后直捣建康城。
萧纪却不明白,他的益州军已经军心涣散,战斗力跌落谷底。
7月,在陆法和、任约、谢达仁、王琳联合攻击下,萧纪大军全面溃败。
萧纪也死于乱战之中。
挡住、瓦解了萧纪的进攻,萧绎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萧纪的地盘正被尉迟迥蚕食鲸吞着,萧绎自身难保、不能吭声。
也就是说,萧绎消耗了巨量人力物力,战争胜利果实却被西魏拿走。
萧绎对此也无可奈何。
他被迫原谅了王琳部下的反叛,但心里存下了隔阂。
击败益州军后,萧绎下诏调王琳去岭南任南道大都督、广州刺史。
王琳接到诏书,对身边幕僚李膺叹息道:“江陵遭敌军环伺,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正是需要用人之际,可陛下却调我去岭南。唉,此后恐怕报国无门啰。”
李膺只能摇头叹气。
王琳离开江陵远赴岭南,萧绎等于自断一臂。
……
萧纪东征前,留“太子”萧圆照监国,成都太守萧执辅佐。
潼州刺史杨乾运外围守护。
后来又派南梁州刺史谯淹回援。
杨乾运有个侄子名杨略,头脑灵活,很得杨乾运喜欢,一直带在身边。
6月某天,叔侄二人讨论战事。
杨略对杨乾运道:“伯父,侯景是梁国公贼,他被杀头后,萧氏皇族即便不能同心协力重建梁国,也应该维持现状、休养生息,而不该为了皇位相互攻伐,令天下生灵继续遭受战火涂炭。在这点上,西魏宇文家、北齐高家都比萧家强得多。”
“贤侄意思是……?”杨乾运问。
“回伯父。”杨略拱手道:“侄儿觉得,萧纪萧绎都是朽木不可雕也。咱们放弃他们萧家,并不违背大义。侄儿认为咱们应该向尉迟大都督投降,为巴蜀谋得长久太平。”
杨乾运听了,捻须沉吟一阵,仰天叹息一声,道:“贤侄言之有理。”
于是,二人开始部署接应西魏大军之事。
杨略率2000精兵守剑阁。
杨乾运女婿乐广率3000人镇守安州。
杨乾运派亲信去找死党、沙州刺史杨法琛,把自己的计划告知对方,要他作好准备。
杨法琛同意。
杨乾运分别派使者去见尉迟迥和宇文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
宇文泰大喜,任命杨乾运为西魏骠骑大将军、梁州刺史。
同月,尉迟迥派前锋侯吕陵率军到剑阁,得到杨略接应。
尉迟迥大军顺利进至涪水,进入杨乾运驻扎的潼州城。
西魏军稍作休整后,南下进攻成都。
谯淹等将领率军抵抗,与原珍、侯吕陵部交战。
益州军多次被击败。
8月,萧圆照、萧执决定投降。
尉迟迥率军进入成都。
宇文泰任命尉迟迥为益州刺史,镇守成都。
……
西魏荆州刺史长孙俭负责监察南梁局势。
他感觉时机差不多了,便向宇文泰上书,请求出兵攻打江陵。
长孙俭在请战书中说:湘东王萧绎即位快3年。我们本意是等他东下建康再攻江陵,现在看来,他无意迁都建康。尉迟大都督已占领益州,如果我们再拥有江汉平原,将二者连成一片,那么就能彻底解决西魏赋税、粮食不足的难题。属下长孙俭请大将军下令:拿下江陵城。
宇文泰同意长孙俭的建议,开始作周密部署。
554年9月22日,宇文泰下令:常山公于谨为总都督,统中山公宇文护、大都督杨忠,率5万军队,南下攻打江陵。
10月初9,长孙俭与于谨会合。
长孙俭向于谨请教战术打法。
于谨表示:萧绎若在汉水、沔水布防,渡江据守北岸,是上策;若萧绎将江陵外城居民迁入内城,加固城墙固守,是中策;萧绎若是重兵据守江陵外城,则是下策。现在咱们大军已至,就看萧绎如何应对了。
长孙俭与于谨关系很好,于是问于谨:于公判断萧绎会取哪一策?
于谨笑答:萧绎占据江陵多年,不愿轻易放弃土地人口;他还抱有侥幸心理,以为我们顾忌北齐牵制,不敢分兵;萧绎此人,多疑寡断,未经大战。加上江陵百姓安逸惯了,动迁很难。我看萧绎极有可能采用下策。
……
19月初10,南梁武宁郡太守宗均向萧绎报告:西魏大军入侵。
萧绎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众人都认为:咱们已经臣服于西魏了,关系一向友好,他们怎会攻打我们?
10月13日,于谨部队抵达襄阳,与梁王萧詧会合。
到10月18日,萧绎才急召王僧辩率军赶赴江陵,任命他为荆州刺史,统帅军队抵御西魏军。
又命陈霸先改任扬州刺史,移镇建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幸好遇见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