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城门的青石板路上,马蹄声哒哒作响。
王进身着便服,牵着马,刚踏入城门,便被一名身形瘦小、眼神灵动的汉子拦下。
这汉子头戴毡帽,腰间别着一把短刀,正是姜齐麾下的军情司总管时迁。
“这位可是少华山来的王进教头?”时迁脸上带着笑意,语气却不容置疑,“陛下在城西‘醉仙楼’设下薄酒,特让小人来请教头一叙。”
王进心中一惊,他刚到燕京,尚未通报,姜齐便已知晓,足见其情报之灵通。
他压下心中的忐忑,拱手道:“有劳时统领带路。”
时迁引着王进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市,来到醉仙楼前。
酒楼二楼的靠窗雅间早已备好,时迁推开门,做了个“请”的手势:“陛下在里面等您。”
王进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焦挺,郁保四,相互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走进雅间。
只见姜齐身着常服,正坐在桌前,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目光平静地看着他。
雅间内没有其他侍从,只有窗外传来的街市喧嚣,气氛一时间有些凝重。
王进打量了一番姜齐,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年,此时已经是高居九重天……
“草民王进,参见陛下。”王进躬身行礼,姿态恭敬。
他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见惯了朝堂权贵,可面对此时一身常服的姜齐,还是忍不住心生敬畏,当年那青年,仅用数年时间,便平定北方,威慑四方,绝非宋室那些昏庸之君可比。
姜齐放下茶杯,抬手道:“王教头不必多礼,坐吧。”
王进谢过后,在姜齐对面坐下。
时迁端上两碟小菜与一壶酒,便退了出去,雅间内再次陷入沉默。
两人对视良久,没有言语,只有酒壶中的酒液在杯中轻轻晃动。
王进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早年间在史家庄的种种,少华山的种冽,想起战死的宗泽,想起如今的乱世,最终长叹一声,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叠整齐的降书,双手捧着,递到姜齐面前:“陛下,少华山种冽,愿率麾下五千弟兄归降大乾,此乃降书,还请陛下过目。”
姜齐接过降书,缓缓展开。
降书中详细写了少华山的兵力、粮草与军备情况,字里行间满是诚意。
姜齐快速浏览一遍,将降书放在桌上,目光落在王进身上,语气平淡:“种冽愿归义,朕心甚慰。不知王教头与种冽,可有想过归降后的安排?”
王进闻言,心中一紧,几乎是本能的起身,一礼到底,说道:“草民与种将军,只求能为陛下效力,平定乱世,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至于职位安排,不敢逾越,全凭陛下做主。”
姜齐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缓缓说道:“种家世世代代镇守西北,从种世衡到种师道,皆是国之栋梁,为大宋抵御西夏,劳苦功高。可如今,种家却落得退守少华山的地步,这并非种家无能,而是宋室无德,重用奸臣,荒废国事,才让忠臣良将无处容身。”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朕虽另开田地,却也敬佩种家的忠勇。种家的功绩,不能被埋没,朕决定,在西北设立‘种家忠烈祠’,为种世衡、种师道等先辈立庙竖碑,让后人铭记他们的功绩,供奉香火,永世不绝。”
王进听到这话,眼中满是震惊与感激,连忙起身,对着姜齐躬身行礼:“陛下此举,实乃仁君所为!草民代种家上下,谢陛下恩典!”
他从未想过,姜齐竟会如此厚待种家,不仅不追究其“占山为王”之过,还为其先辈立庙纪念,这份恩宠,足以让种冽与少华山的弟兄们安心。
姜齐抬手示意王进坐下,继续说道:“至于种冽,他有勇有谋,却缺乏朝堂历练。朕安排他来燕京进修,学习大乾的律法与军政,暂任厢指挥使,统领一厢兵马,待他熟悉政务后,再委以重任。”
他看向王进,语气中带着期许:“王教头曾是禁军教头,精通武艺与兵法,朕任命你为营指挥使,统领一营精锐。如今西夏仍在边境作乱,他日朕攻打西夏时,定让你与种冽担任前锋,率军出征,收复西北失地,也让你们有机会建功立业,不负胸中才学。”
王进听到姜齐的安排,激动得浑身颤抖,再次起身,对着姜齐深深一揖:“陛下知遇之恩,草民与种将军定当铭记于心!他日攻打西夏,我二人定当冲锋陷阵,死而后已,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与期许!”
姜齐看着王进激动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朕相信你们的能力。如今乱世未平,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你们忠心耿耿,为大乾的统一大业出力,朕定不会亏待你们。”
他亲自为王进斟上一杯酒,递到他面前:“这杯酒,朕敬你与种冽。愿你们早日到任,为大乾效力,也愿早日平定西夏,让西北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王进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酒液入喉,带着辛辣,却也温暖了他的心。
从这一刻起,他与种冽,终于找到了真正能施展抱负的地方,而姜齐这位帝王,也值得他们为之效命。
当日午后,王进带着姜齐的旨意,快马返回少华山。
雅间内,姜齐看着窗外的燕京城,眼中满是坚定,收服王进与种冽,不仅增添了两员猛将,更能借助种家在西北的威望,为日后攻打西夏奠定基础。
就像是借杨家安抚代州一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