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江的波涛,昼夜不息地奔流,见证着江泉的沧桑巨变。数载砥砺奋进,江泉已然脱胎换骨,从昔日的“沉疴积弊”中涅盘重生,跃升为全省乃至全国瞩目的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经济的筋骨强健有力,生态的底色清丽动人,民生的温度可感可触,文化的魅力日益彰显,治理的智慧浸润人心。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凝聚了以周海洋、秦风为首的江泉新班子与全市人民的心血与汗水,也赢得了来自各方的赞誉和肯定。
然而,历史的脚步从不停歇,发展的征程永无止境。当江泉站在新的高峰眺望远方时,更广阔的天空、更艰巨的挑战、更光荣的使命,已在前方发出召唤。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江泉的故事,即将翻开崭新的篇章。
初夏时节,省会南州,省委大院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而热烈。全省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暨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此召开。各地市党政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便是由江泉市作典型经验发言。
主席台上,省委书记王力面容肃穆,目光睿智。在听取了几个地市的汇报后,他翻开了身前的材料,目光投向坐在台下的周海洋和秦风。
“同志们,”王力书记的声音沉稳有力,“今天,我想重点谈一谈江泉。”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
“几年来,江泉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污染,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转型,以人民至上的情怀改善民生,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雾江由浊变清,产业由黑变绿,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江泉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方向正确、措施得力、真抓实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转变不了的发展方式!”
王力书记的语调逐渐高昂,充满了肯定与期许:“江泉的经验,不仅属于江泉,对全省同类地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省委对江泉的工作是满意的,对周海洋、秦风同志带领的班子是充分肯定的!”
这番话,如同暖流,激荡在周海洋和秦风的心间。多年的艰辛、压力、争议,在此刻化为了沉甸甸的认可。
紧接着,王力书记话锋一转,目光更加深邃:“但是,表彰成绩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省委对江泉,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江泉不能满足于‘一城一地’的变化,不能止步于‘盆景’和‘样板’。要在现有基础上,抬高发展坐标,拓宽战略视野,勇于承担更大的责任!”
他具体提出要求:“下一步,江泉要思考如何将自身的探索实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江泉智慧’。更要思考,如何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与周边兄弟地市携手,共同破解发展难题,打造新的增长极!”
会议结束后,王力书记特意留下了周海洋和秦风。在小会议室里,他语重心长地说:“海洋同志,秦风同志,江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省委正在谋划推动‘清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希望江泉能勇挑重担,在这个跨区域的重大战略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这是对你们的新考验,也是江泉迈向更高发展平台的重大机遇。你们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和担当!”
带着省委的殷切嘱托和全新的战略任务,周海洋和秦风返回江泉。一路上,两人心潮澎湃,既感使命光荣,更觉责任千钧。
回到江泉,市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传达学习省委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的气氛,在振奋之余,更多了几分凝重与深远。
周海洋书记主持会议,他首先传达了王力书记的讲话精神,然后环视与会常委,语气沉稳而坚定:“同志们,省委的肯定,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最大褒奖;省委赋予的新使命,更是对我们未来能力的深度信任和考验。我们绝不能有丝毫自满松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江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的视野,要从治理好‘一江水’、发展好‘一座城’,扩展到服务‘一片区域’、探索‘一条新路’上来。”
秦风市长接着发言,他的面前铺开了一幅巨大的区域地图。他拿起激光笔,指向地图上蜿蜒的清江及其流经的多个地市。
“各位同志,王书记点题的清江流域示范区建设,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宏大构想。清江流经三市九县,流域内生态关联性强,经济互补性高,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很突出。过去,各自为战甚至以邻为壑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低水平竞争。” 秦风的声音清晰而有力,“省委要求我们发挥核心引领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跳出江泉看江泉,在更大空间尺度上谋划发展。这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责任。”
会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刘玉凤常务副市长思考着说:“跨区域合作,难点在于利益协调和机制创新。比如生态补偿如何量化?产业布局如何优化?交通网络如何无缝对接?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协调机构和强有力的推进机制。”
张伟常委副市长从产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将江泉在绿色产业、数字经济方面的优势,与上游地区的生态资源、清洁能源优势,下游地区的市场、港口优势结合起来,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共赢。”
王建国副市长关注农业协同:“清江流域是重要的粮仓,可以联合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共建农产品品牌,打通销售渠道。”
其他常委也纷纷从各自分工角度提出建议。
经过深入讨论,常委会初步达成共识:成立由周海洋、秦风负总责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江泉市服务融入清江流域示范区建设”的前期研究规划工作。目标是将江泉的发展战略与省级区域战略无缝对接,在生态共保、交通共建、产业共兴、服务共享等方面实现突破。
深夜,市政府大楼的灯光大多已熄灭,只有市长办公室和小会议室的灯依然亮着。秦风和刘玉凤,以及发改委、规划局、交通局、环保局的负责人,正围坐在会议桌旁,桌上铺满了各种规划图纸和数据资料。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
墙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清江流域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各种符号和箭头。秦风手中拿着笔,站在地图前,眉头微蹙,陷入沉思。
发改委主任汇报着初步调研情况:“秦市长,刘市长,根据初步摸底,清江上游的丽山市生态资源极好,但产业薄弱,财政困难;下游的临港市交通便利,商贸发达,但环境容量接近饱和。我们江泉处于中游,产业基础和生态条件相对均衡。合作潜力巨大,但协调难度也不小。”
规划局长补充道:“关键是找到各方利益的契合点和突破口。比如,联合申报跨区域的生态修复重大项目,共同向上争取资金政策;共建清江旅游风景道,将沿线景点串联成线;推动江泉的新能源企业到上游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实现‘绿电’外送……”
刘玉凤仔细听着,不时发问:“生态补偿的标准怎么定?才能让上游保护者有积极性,下游受益者也能接受?共建产业园的税收、Gdp如何分成?这些都需要极其精细的设计。”
交通局长提出:“当务之急是打通断头路,提升航道等级。建议将江泉至丽山的高速公路、江泉至临港的快速干道,以及清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作为首批优先推进的互联互通项目。”
讨论深入而具体,甚至有些激烈。面对跨区域合作这一全新课题,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每一个细节都涉及复杂的利益平衡和制度创新。
秦风一直沉默地听着,记录着。直到大家告一段落,他才放下笔,目光扫过众人疲惫但专注的脸庞,缓缓说道:“同志们,困难很多,但机遇更大。这件事做成了,不仅是为江泉开辟了新天地,更是为全省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协同发展探索新路。我们不能怕难,要敢于碰硬。当前首要任务是吃透情况,把规划做深做细做实,特别是合作机制的设计,要体现互利共赢。明天,我亲自带队,先去丽山市和临港市走访,面对面沟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
会议结束时,已是凌晨。众人离开后,秦风和刘玉凤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宁静的城市。远处,雾江上的灯光如星辰点点。
“玉凤市长,又是一场硬仗啊。”秦风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
刘玉凤点点头,目光清澈:“是啊,秦市长。但这次,我们不是孤军奋战了。我们有省委的支持,有江泉这几年积累的底气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这条路,符合规律,顺应大势。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远。”
数日后,市政府常务会议室。新的清江流域区域合作规划草图已经初步绘制完成,虽然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但整体的框架和方向已然清晰。
秦风与刘玉凤并肩站在规划图前。图纸上,清江如一条玉带,将江泉与丽山、临港等城市紧密相连。绿色的生态廊道、金色的交通干线、蓝色的产业协作带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协同发展、共生共荣的宏伟蓝图。
“玉凤市长,你看,”秦风的手指划过图纸,“从治理雾江,到共建清江流域示范区,我们的舞台更大了,责任也更重了。这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拓展,更是发展理念和治理能力的升级。”
刘玉凤深有同感:“是啊,秦市长。这要求我们具备更强的战略思维、协调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过,回想几年前,我们面对雾江的污染和产业的困境,不也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吗?只要保持那股子闯劲、韧劲和为民的初心,我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两人的目光都异常坚定,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他们知道,江泉的发展,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这不再是单打独斗的突围战,而是携手共进的团体赛;目标不再仅仅是自身的繁荣,而是区域的共同现代化。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