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朱元璋那句“你们看着办”的默许后,王卓与朱高炽立刻行动起来。
将构建全球贸易体系的首要任务,放在了搭建一支强大的海外开拓船队上。这不仅是贸易的载体,更是大明力量投送的象征。
关于船队总负责人的人选,几乎没有任何争议。
王卓力荐,朱高炽附议,一个名字被迅速提上议程并——马三宝(郑和)。
此时的马三宝,他不仅是历史上七下西洋的航海先驱,更接受了东大系统的现代航海、天文、气象、地理乃至基础外交知识的培训。
理论与历史的结合,使他成为执掌这支肩负新使命船队的不二人选。很快,旨意下达,擢升马三宝为钦差总兵太监,全权负责开拓航线、宣抚海外事宜。
第一次远航的目的地,经过慎重考量,定在了东南亚地区。
这里是大明传统的朝贡体系范围,情况相对熟悉,作为新体系的试点再合适不过。
王卓与朱高炽规划的方案是:组建一支以官方船队为核心、配属部分民间贸易商船的混合船队,以“宣抚诸藩、友好访问”的名义,重启海上丝路,并将传统的朝贡关系,逐步导向更紧密、更制度化的经济贸易关系。
然而,当这份详尽的计划呈报至朱元璋面前时,老皇帝对航线和人选均无异议,唯独对“让民间力量参与进来”这一条,皱紧了眉头。
“让那些逐利的商贾掺和进来?与民争利尚且不说,若是彼等在外滋事,坏了我大明的名声,该如何是好?”
朱元璋的语气中带着对商人本能的不信任,以及对皇室独占利益的坚持。在他传统的观念里,此等“宣威海外”的盛事,理应由朝廷独揽,利益自然也应收归内帑。
对此,王卓早有准备。他上前一步,躬身解释道:“陛下圣明,虑及深远。然,臣等此举,正是为了避免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哦?历史覆辙?”朱元璋目光一凝。
“正是。”王卓不慌不忙,“陛下可曾细思,为何史上那等规模浩大的下西洋之举,最终却难以为继,无疾而终?”
“究其根源,在于其利归内帑,而国库 却要承担庞大的造船、养船、赏赐之费。于皇室而言,可以得到不菲的收益,然于国家财政,却是沉重负担。更为关键的是,天下勋贵、士绅、商贾,在此过程中毫无收益,反而可能因朝廷加税以充船资而利益受损。如此一来,下西洋便仅是皇帝一个人的意志,而不是举国支持的国策,一旦……一旦时移世易,自然人亡政息。”
王卓顿了顿,观察了一下朱元璋的神色,继续道:“但若将勋贵士绅也拉进来,让他们也能从这海外贸易中分得一杯羹,情形便截然不同。海外开拓,便由皇帝个人之雄才大略,转变为与整个统治阶层利益攸关的国家意志!届时,非但无人反对,天下有力者皆会鼎力支持。”
接着,他抛出了更具体的利益计算:“而且,朝廷并非无利可图。远洋航行,风险莫测,需强大水师护航。士绅勋贵的商船欲借朝廷虎威,保其平安,缴纳一笔‘护航费用’,是否天经地义?此其一。”
“其二,所有进出口货物,在口岸由朝廷设卡征收关税,这是自古以来都有的成例。朝廷既可借此获得稳定财源,更能通过税率高低,调节经济,平衡贫富。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让商业活起来,朝廷方能从中汲取更多血液,用于强兵、惠民、兴学,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朱元璋听着,脸色变幻不定。王卓的话语,句句戳在历史上官营事业的痛点上,又描绘了一个朝廷、皇室、勋贵、士绅多方共赢的美妙前景。尤其是“国家意志”四个字,深深触动了他。他深知,只有将利益捆绑,才能让一项政策长久。
良久,朱元璋带着几分无奈,又似有几分释然,挥了挥手:“罢了,就依你们所言。只是需得严加管束,若有坏我大明声名者,严惩不贷!”
“陛下圣明!”
旨意迅速下达。由皇太孙朱高炽亲自牵头,改组并强化原有的市舶司,成立“大明皇家市舶总司”,统一管理一切海外开拓与贸易事宜。
很快,市舶司颁布章程:民间商行,只需向市舶司缴纳货物总值一成的“护航费”以及三成的“关税”,即可登记在册,跟随钦差总兵太监的官船队,前往指定区域进行贸易,并受大明水师保护。
消息传出,朝野瞬间沸腾!
对外贸易,尤其是利润丰厚的海上贸易,对于这些嗅觉敏锐的勋贵和江南士绅而言,他们再熟悉不过了!
南宋时,市舶司年入二百万贯,从而支撑起半壁江山。
海上丝绸之路输送的香料、珍宝、象牙、犀角,运回中土便是数十倍、上百倍的利润。以往,他们或零散走私,规模小,风险还无法管控,如今,朝廷竟然大开方便之门,虽然税收不菲,但有官方强大的舰队护航,安全系数大增,贸易规模亦可急剧扩大,这依然是前所未有的黄金机会!
一时间,金陵城内,各方势力闻风而动。携带重金、寻求门路的勋贵,奔走联络、意图组建商会的士绅代表,再一次如潮水般涌向太子东宫,其热情甚至超过了此前抢购“尊享套餐”之时。
半个月后,松江府外海。
晨曦刺破海平面上的薄雾,将万顷碧波染成金红。此刻,港口内外呈现出一幅令人震撼的景象——历史上那标志性的木质宝船帆影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几十艘巍峨如山的钢铁巨兽,静静停泊在深水区。
这是由东大提供的、经过适应性改装的现代中型货轮,流线型的船体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高耸的舰桥上雷达天线缓缓转动,烟囱虽未冒烟,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它们与周围那些数量更多、准备随行的传统中式帆船、以及数艘担任护航任务海警船形成了跨越时代的鲜明对比。
码头上,人声鼎沸,旌旗招展。钦差总兵太监马三宝(郑和)身着崭新的麒麟服,立于为首那艘被命名为“破浪号”的货轮船头。他不再仅仅依靠罗盘和牵星板,身旁站着数名东大培训的导航员,面前的驾驶舱内是现代化的电子海图与通讯设备。他的目光扫过身后庞大的混合船队,心中豪情激荡,更感责任重大。
吉时已到,礼炮轰鸣!在无数军民、商贾、官员的注视下,马三宝通过船上扩音系统,发出了清晰而坚定的指令:“起锚!升旗!启航!”
沉重的铁锚在蒸汽绞盘的轰鸣中被缓缓拉起。大明龙旗在各船主桅杆上冉冉升起,迎风猎猎作响。低沉的汽笛声划破长空,如同巨龙的咆哮,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钢铁货轮的柴油主机发出沉稳有力的轰鸣,推动着庞大的船体率先破开平静的海面,犁出宽阔的白色航迹。
紧随其后的传统帆船也纷纷升起各色船帆,借助风力,如同百鸟朝凤般,簇拥着它们的核心,向着南方,向着那片蕴藏着无限机遇与财富的海洋深处,浩浩荡荡地进发。
岸上,欢呼声如同海啸般响起,经久不息。王卓与朱高炽并肩站在一处高地上,望着那逐渐远去的、混合着两个时代印记的船队影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