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的夏天,世界在战火中燃烧、呻吟。
轴心国在春夏之交发起的新一轮猛烈攻势,打得盟军阵线摇摇欲坠。
各大战场传来的都是不利的消息,
兵工厂的产能似乎永远追不上前线的消耗,兵员的损失数字触目惊心。
焦灼与绝望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在盟国高层蔓延。
压力,最终毫无保留地传递到了远东,
传递到了那个在近一年来始终保持沉默、却又让人无法忽视的巨人身上。
盟国方面在经过紧急而痛苦的磋商后,终于向重庆国民政府递出了新的橄榄枝。
这一次,他们确实拿出了比以往更多的“诚意”,
愿意坐在谈判桌前,商讨解决那些横亘在双方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谈判在重庆秘密而紧张地进行着。
盟国的代表们西装革履,言辞恳切,
他们带来的方案里,确实列出了一些愿意废除的旧条约条款,
也提及了几处可以“考虑”归还的租借地或势力范围。
然而,这份看似进步的方案,在内行人眼中,却充满了精心计算的避重就轻。
它所触及的,多是些边缘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的利益;
而对于香港、澳门等战略核心要点,
以及那些涉及巨额赔款和经济特权的核心不平等条约,
要么语焉不详,要么设置了漫长的过渡期和保留条件。
国民政府的谈判人员并非不明白其中的猫腻,但在国际形势如此危急,
自身又极度依赖外援(至少是他们所期待的外援)的情况下,他们的腰杆始终无法彻底挺直。
几轮磋商下来,进展缓慢,草案修改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在核心问题上绕圈子。
盟国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中国立刻、全面的军事支持;
而重庆方面则既想争取更多权益,又害怕要价过高导致谈判破裂,失去这“来之不易”的国际支持。
谈判陷入了僵局。
焦头烂额的国民政府代表和同样心急如焚的盟国使者,
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北方,投向了那个真正能左右局势的力量,
柯明义和他的“东山”体系。
然而,兰州方面依旧是一片沉寂,没有任何指示,也没有任何评论。
仿佛窗外那席卷全球的烽火,与深藏于太行山和黄河畔的庞大工业帝国毫无关系。
无奈之下,双方只能辗转通过延安,试图探寻那位幕后决策者的真实意图。
延安的窑洞里,灯火也常常亮至深夜。
延安的同志们,同样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他们理解柯明义的坚持,也支持彻底清算百年国耻的目标,
但面对国际国内如此复杂的局面,也需要一个明确的信号。
终于,在经过层层传递和耐心的等待后,
一份来自兰州最高指挥部的绝密回函,被送到了延安,
并最终以一种隐秘的方式,让重庆和盟国代表“意外”地获悉了其核心内容。
回函里没有冗长的分析,没有激烈的言辞,只有一张精心绘制的大比例东亚地图。
地图上,中国的版图被清晰地勾勒出来。
在那雄鸡形状的头部,也就是广袤的东北及外东北地区,被人用醒目的红色铅笔,
有力地画上了一个巨大的、几乎将整个鸡头都包裹进去的半圆弧线。
这个弧线充满了力量感和不容置疑的意味,
它越过了山海关,越过了历史上模糊的边界,
直指那片一个世纪前被沙俄强行割占的辽阔土地。
而在这片被红色弧线所涵盖的区域里,位于日本海沿岸的那个关键点,
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被一个更加浓重、更加刺眼的猩红色圆圈死死钉住!
那红色如此浓烈,仿佛是用鲜血浸染而成,带着一种冰冷彻骨的决绝和志在必得的气势。
这张地图,没有附带任何文字说明。
但它所传递的信息,却比千言万语更加震耳欲聋。
所有看到这张地图的人,都在瞬间明白了柯明义,
或者说,是整个“东山”体系以及它所能影响的强大力量的最终态度。
这不仅仅是要恢复清朝鼎盛时期的版图,
这更是要夺回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夺回那战略地位无比重要的不冻港!
这是要将百年前帝俄利用中国衰弱巧取豪夺的土地,连本带利地拿回来!
这张地图被秘密呈送到盟国最高决策层时,引发了一场无声的地震。
他们原本以为中国的要价仅限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的沿海领土和利益,
却万万没想到,柯明义的野心和目光,
竟然投向了北方那庞大的、如今正与德国血战的盟友,苏联的领土!
尽管这片土地在历史上确属中国,
但在当前苏联正与德国殊死搏斗的背景下,提出这样的要求,其意味极其复杂而深远。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被应允的条件。
不仅苏联会誓死反对,就连美英等国,在道义上和战略上,
也无法在此刻支持中国去“瓜分”他们正在苦苦支撑的盟友的领土。
这完全打乱了他们原先设想的谈判框架。
而在重庆,得知这一“地图回应”的高官们,心情更是复杂到了极点。
一方面,那种洗刷百年耻辱、开疆拓土的强烈民族情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令人血脉贲张;
另一方面,他们又深感恐惧,认为柯明义此举过于疯狂,简直是要将中国拖入与整个盟国阵营为敌的深渊。
谈判,彻底进行不下去了。
盟国代表带着震惊和无奈,暂时中止了与国民政府的接触,
他们需要时间重新评估这完全超出预期的局面,
需要与国内乃至莫斯科进行紧急磋商。
重庆的会议室里,争吵变得更加激烈。
主张妥协、尽快获得援助以稳固自身地位的声音,
与受到地图刺激、认为应当更强硬的声音互相攻讦,乱成一团。
而一切的始作俑者,柯明义,依旧稳坐兰州。
世界的风暴在窗外呼啸,而中国,这个刚刚从废墟中站起的巨人,
在柯明义冷静到近乎冷酷的掌控下,以其独特的方式,沉默地加重着在国际天平上的砝码。
那张没有文字的地图,如同一份无声的最后通牒,悬浮在所有人的心头,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东方的棋局,在这一刻,陷入了更深沉的博弈。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