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九日,山海关的晨雾尚未散尽,城墙上已布满了手持弓箭与火铳的士兵。多尔衮身披玄狐裘,站在山海关的箭楼上,目光扫过下方绵延的城墙与城外的平原,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身旁的吴三桂身着银甲,手持长枪,眼神中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昨夜巡逻骑兵带回的“钢铁怪物”消息,虽被多尔衮斥为谣言,却始终在他心头萦绕。
“吴将军,”多尔衮的声音带着草原民族特有的雄浑,打破了箭楼上的寂静,“王巢的军队虽来势汹汹,但山海关乃天下第一雄关,城墙高达三丈,宽两丈,又有护城河环绕,他纵有百万大军,也难以逾越!”
吴三桂连忙躬身应道:“摄政王所言极是。山海关固若金汤,再加上我五万关宁铁骑与摄政王十万清军精锐,定能将中华军挡在关外,让他们有来无回!”话虽如此,他的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南方——那里是中华军进军的方向,此刻还一片平静,但他知道,一场大战已近在眼前。
多尔衮显然并未察觉吴三桂的异样,他抬手示意,身后的亲兵立刻展开一幅山海关防务图。图上用红笔清晰标注着联军的部署:山海关南城由吴三桂的五万关宁铁骑驻守,重点防御城南的正门与两侧的瓮城,每个城门配备两千名士兵、五十架投石机与二十门青铜炮;北城由多尔衮亲自率领的十万清军骑兵驻守,除防守北门与水关外,还需兼顾山海关两侧的角山与燕塞湖,防止中华军从侧翼迂回;此外,在角山与燕塞湖的制高点上,各部署了五千名弓箭手与十门青铜炮,形成交叉火力网,覆盖城外的每一片开阔地。
“本王已令士兵在城外挖掘三道壕沟,宽三丈、深两丈,沟内布满尖刺与陷阱,”多尔衮指着防务图上的壕沟标记,语气笃定,“中华军若想攻城,必先越过这三道壕沟,届时我军的弓箭与火炮便可从容射击,将他们一一射杀在沟前!”
吴三桂凑近看图,心中却愈发不安。他曾与中华军交手,深知其火力之强——之前在北京城外,中华军的后膛炮曾轰开过大顺军的防线,如今若他们带着同样的火炮来攻山海关,仅凭这三道壕沟与青铜炮,恐怕难以抵挡。但他不敢反驳多尔衮,只能强压下疑虑,补充道:“摄政王考虑周全。末将已令关宁铁骑分为三队,轮流在南城巡逻,若中华军发起进攻,第一队负责坚守城墙,第二队在城下支援,第三队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反击。”
多尔衮满意地点头,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好!有吴将军的关宁铁骑相助,何愁中华军不灭?待击溃王巢后,本王奏请大汗,封你为平西王,统辖辽东之地,让你永享富贵!”
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贪婪,连忙谢恩:“多谢摄政王提携!末将定当拼死作战,不负摄政王厚望!”
就在两人商议防务时,一名清军斥候匆匆跑上箭楼,单膝跪地:“启禀摄政王、吴将军,中华军已抵达山海关南侧三十里处,正在孟姜女庙附近扎营,兵力约有二十万,还带着许多‘钢铁巨兽’!”
“钢铁巨兽?”多尔衮眉头一皱,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又是这些无稽之谈!不过是王巢用来吓唬人的把戏罢了。传令下去,让角山与燕塞湖的弓箭手加强警戒,若发现中华军动向,即刻回报!”
“是!”斥候领命退下,吴三桂却忍不住开口:“摄政王,或许……或许斥候说的是真的?之前在北京城外,中华军就有能轰开城墙的火炮,如今再出现新式武器,也并非不可能……”
“够了!”多尔衮厉声打断他,眼神中带着不满,“吴将军,你是被王巢打怕了吗?不过是些唬人的玩意儿,也值得你如此惊慌?山海关天险在前,我军又有十五万精锐,纵使他有什么‘钢铁巨兽’,也休想攻破此城!”
吴三桂被怼得脸色涨红,不敢再说话,只能默默退到一旁,心中的焦虑却愈发浓重。他知道,多尔衮过于自负,根本没把中华军的新式武器放在眼里,可一旦这些“钢铁巨兽”真的有摧毁城墙的能力,山海关的防务将不堪一击。
当天午后,多尔衮亲自前往北城视察防务。十万清军骑兵已在北城外的平原上列阵,士兵们身着皮甲,手持弯刀与弓箭,战马嘶鸣,气势如虹。看到这一幕,多尔衮的自信心再次膨胀,他勒住马,对身旁的将领们高声说道:“诸位将士,王巢的军队已在城南扎营,明日便会发起进攻。本王要让他们看看,我大清铁骑的厉害!待明日开战,你们便率骑兵冲锋,将中华军冲散,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天下真正的强者!”
“谨遵摄政王令!”将领们齐声应道,声音震彻平原。多尔衮满意地看着麾下的士兵,心中暗忖:王巢啊王巢,你以为凭借一些新式武器就能打赢我大清铁骑?明日我便让你尝尝惨败的滋味,让中原大地,成为我大清的囊中之物!
与此同时,吴三桂正在南城部署防务。他令士兵在城墙上加装木板与沙袋,加固城墙;又在护城河上铺设临时浮桥,以便骑兵随时出城反击;此外,他还将自己的亲卫部队安排在南城正门,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做完这一切,他登上南城箭楼,望着南方的孟姜女庙方向,心中默默祈祷:希望那“钢铁巨兽”真的只是谣言,否则,山海关危矣。
四月二十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山海关外便传来了震天动地的脚步声。中华军的先头部队已抵达城下,整齐的队列如同一道灰色的城墙,缓缓向山海关推进。城墙上的清军与关宁铁骑见状,纷纷拿起武器,紧张地盯着城外的中华军,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多尔衮与吴三桂也登上了中央箭楼,看着城外的中华军。当看到中华军阵前的坦克部队时,多尔衮的脸色终于变了——那些“钢铁巨兽”比他想象中还要庞大,灰黑色的钢板在晨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炮口直指城墙,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气息。
“这……这是什么东西?”多尔衮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自信。他终于意识到,斥候说的不是谣言,中华军真的拥有足以摧毁城墙的新式武器。
吴三桂的脸色更是惨白,他指着坦克部队,声音嘶哑:“摄政王,这就是中华军的新式武器!之前在北京城外,他们就是用类似的武器轰开了大顺军的防线!”
多尔衮强作镇定,下令:“传令下去,角山与燕塞湖的弓箭手即刻开火,用弓箭射杀中华军的士兵,阻止他们靠近城墙!”
然而,他的命令刚下达,中华军的火炮部队便率先发起了进攻。两百门后膛炮同时开火,炮弹如雨点般砸向山海关的城墙与两侧的山头。角山与燕塞湖的弓箭手来不及反应,便被炮弹炸得血肉模糊,青铜炮也被炸毁大半,交叉火力网瞬间崩溃。
“快!快让士兵们躲到城墙后面!”多尔衮大声下令,城墙上的清军与关宁铁骑纷纷躲到城墙下,不敢露头。炮弹落在城墙上,碎石与尘土飞溅,原本坚固的城墙被轰出一个个缺口,护城河的水面也被炮弹掀起巨大的浪花。
吴三桂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一片绝望。他知道,山海关的天险在中华军的火炮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他转头看向多尔衮,声音带着哀求:“摄政王,中华军的火力太强,我们根本抵挡不住!不如……不如暂时撤军,退回辽东,再做打算?”
“撤军?”多尔衮怒视着他,“现在撤军,只会被中华军追杀!我们已无退路,只能死守山海关!传令下去,让北城的骑兵准备冲锋,从侧翼袭击中华军的火炮部队,打乱他们的进攻节奏!”
“是!”亲兵领命退下,多尔衮深吸一口气,拔出腰间的弯刀,指向城外的中华军:“今日,我大清与山海关共存亡!将士们,随本王杀出去,让中华军看看,我大清铁骑的厉害!”
城墙上的清军士兵见状,也纷纷鼓起勇气,拿起武器,准备与中华军决一死战。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华军的坦克部队已缓缓向前推进,履带碾压地面的声音如同一阵阵惊雷,向山海关逼近。一场决定中原命运的大战,已正式打响。
吴三桂站在箭楼上,看着城外不断逼近的坦克部队,心中充满了悔恨。他后悔当初降清,引狼入室,更后悔没有早点重视中华军的新式武器。如今,山海关危在旦夕,他与多尔衮的命运,也即将走向终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明末龙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