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宁这才惊觉,这一个月埋头苦读,竟将开学时与顾淮那个温暖的约定忘得一干二净。愧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不敢直视他温和的目光。
“实在对不起……”
她脸颊发烫,声音越来越轻。
“我这一个月光顾着补课,把办借阅证的事忘得彻底。你那天是不是……白跑了一趟?”
顾淮凝视着她慌乱无措的模样,眼底掠过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
“我还以为你突然原地消失了呢。”
“怎么会……”
苏婉宁下意识地轻轻拉住他的衣角,这个突如其来的动作让两人都微微一怔。她慌忙松开手,耳根染上绯红:
“要不……我请你吃晚饭赔罪吧?”
那顿晚饭最终还是被顾淮悄悄结了账。走出小馆子时,晚风拂面,他停下脚步,目光温和却坚定:
“明天下午两点,我在校门口等你。”
苏婉宁抬头望进他清澈的眼眸,用力点头。这一次,她将这份约定深深烙在了心底。
回到宿舍,苏婉宁轻轻取出那本蓝皮笔记本。台灯下,纸页泛着温柔的光泽,她翻到新的一页,笔尖在纸上停留片刻,终于落下:
《星约》
如果说每一次相遇都是星轨交叠,
我愿是那颗循着你光芒的小行星,
在浩瀚星河里守护既定的轨迹。
不说永远,只诉朝夕——
晨光中你军装上的露珠,
暮色里你眼底的暖意,
都是岁月赠予我最珍贵的期许。
她望着墨迹未干的诗行,又在页边轻轻画下一颗五角星,与扉页的那颗遥相呼应。
窗外月色正好,一如他告别时温柔的目光。
午后阳光正好,苏婉宁提前来到校门口,不时望向那条通往军区的小路。树影婆娑间,一个熟悉的身影骑着二八大杠出现在视野里,她的心轻轻快了一拍。
顾淮在离她两步远的地方利落地刹住车,长腿支地。
他今天穿着一身笔挺的常服,领口的风纪扣系得一丝不苟,军裤熨烫出的中线像他人一样挺拔利落。
“都准备好了。”
他从上衣口袋取出一个信封,朝她微微一笑。
“现在过去时间刚好。”
他的声音沉稳如常,可苏婉宁却注意到他额角细密的汗珠和他眼下淡淡的青影,想起南燕说过办证需要层层审批:
“辛苦你了……”
“顺路。”
他接过她的书包,轻巧地挂在车把上。
“部队每周都要去市里取资料。”
见她望着后座有些踌躇,他伸手调整了下坐垫:
“放心上来吧,我骑车很稳。”
苏婉宁小心地侧坐在后座上,手指轻轻扶住车架。车轮转动时带起微风,她不得不稍稍靠近他挺直的脊背。
“抓紧些。”
他的声音随风传来。
“前面这段路有点颠。”
她犹豫片刻,终于轻轻攥住他军装的下摆。布料在指尖泛起细微的褶皱,如同她此刻泛起涟漪的心绪。
“图书馆的工程类藏书很丰富。”
他平稳的嗓音随风传来,仿佛不曾察觉她细微的紧张。
“特别是机械制图和精密仪器方面的,你应该用得上。”
“嗯……”
“以后查阅资料就方便多了,不必总往书店跑了。”
他稳稳掌着车把,她攥着那一角温热的布料,忽然就希望这条林荫路能再长一些,长到可以一直听见他清朗的嗓音,感受这春日午后恰到好处的暖意。
图书馆是幢颇有年岁的俄式建筑,红砖墙上还留着斑驳的旧标语。
门卫仔细核验着介绍信上的每个公章,当目光扫到落款处的部队番号时,他立即挺直腰板,郑重地敬了个礼。
办证窗口前队伍挪动缓慢,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重复着:
“学生证、单位介绍信、街道证明,缺一不可。”
轮到他们时,顾淮将整叠材料递进窗口。工作人员翻看着那张盖了五个红章的介绍信,又反复核对苏婉宁的学生证,眉头越皱越紧:
“学生借阅专业资料,按规定还需要导师签字……”
“李科长在吗?”
顾淮忽然开口,声音平稳。
“麻烦转告,十八团三连的顾淮找他。”
工作人员怔了怔,急忙起身往里走。不多时,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快步迎出,热情地握住顾淮的手:
“顾连长!上次演习多亏你们技术支援!”
李科长的目光随即落在他身旁的苏婉宁身上。
“这位是……”
“帮朋友办借阅证。”
顾淮侧身让出位置,语气自然。
“她在江南大学读书,需要查阅专业资料做课题。”
“江南大学?”
李科长推了推眼镜,露出亲切的笑容。
“那是我母校啊!同学是哪个专业的?”
苏婉宁轻声答道:
“精密仪器与机械。”
李科长闻言一怔,随即笑得更深了:
“这真是巧了。”
他想起家中老爷子,每每提起这个专业时骄傲的神情,转身对工作人员郑重交代:
“给这位同学办理专家级借阅证,所有库区全部开放。”
见工作人员还有些犹豫,李科长又补充道:
“这是李秉诚教授重点发展的专业,我们要全力支持学生的科研需求。”
当他们拿着崭新的证件穿过长廊时,苏婉宁忍不住轻声问:
“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知识本该为需要的人敞开大门。”
顾淮推开阅览室厚重的木门,阳光透过彩玻璃窗,在他肩头投下温暖的光晕。
“况且——”
他转头看她,目光笃定。
“你确实在做的,正是值得被支持的研究。”
苏婉宁按照索引找到工程类书架,在积着薄尘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整排牛皮纸封面的《中国航空》合订本。
当她小心翼翼地抽出1937年那卷时,一张泛黄的借书卡从书页间飘落。
顾淮俯身拾起,目光扫过借阅记录:
“这些旧期刊,看来很久没人翻阅了。”
苏婉宁接过借书卡,目光落在第三个名字上时,呼吸微微一滞——
周敬之。
太姥爷的名字!
她强抑住心头的悸动,装作若无其事地翻开书页。
当翻到机载雷达相关章节时,她一眼就认出了页边那些熟悉的字迹。关于“谐振腔精度”的铅笔批注,笔锋走势与她木箱里那些手稿如出一辙。
“你看这里。”
她不动声色地将书页转向顾淮
“好像有前人留下的笔记。”
他俯身细看,袖口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温热的触感让她指尖微颤,却听他低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很专业的批注。看来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在这个领域深耕了。”
阳光从高窗洒落,为泛黄的书页镀上一层金边。
那些跨越时空的智慧,此刻正以这种奇妙的方式,将两代人的理想紧紧相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征途与山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