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退兵后,下邳城仿佛从一场漫长的噩梦中缓缓苏醒。然而,梦醒之后,面对的却是断壁残垣、民生凋敝的残酷现实。城内人口因战乱和饥荒锐减,街道冷清,商铺关门,田地荒芜,一派萧索景象。
刘备深知,要想在这片废墟上站稳脚跟,进而图谋发展,首要之事便是恢复生机,赢得民心。他将州牧府(原吕布府邸)的大部分区域开放,用以收容无家可归的百姓和伤兵,自己则只占据了一处偏僻简朴的院落。他下令开仓放粮,赈济饥民,虽然存粮本就不多,但他坚持与民同苦,每日饮食与普通士兵无异。
在徐庶的辅佐下,刘备颁布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令:免除辖区一年赋税,鼓励流民返乡和开垦荒地;由官府提供种子和农具,奖励耕作;兴修水利,疏通因战乱堵塞的沟渠;整顿市场秩序,打击趁乱抬价的奸商;简化诉讼程序,亲自审理案件,力求公正。
高顺则全力投入到军队的整编和城防的修复中。他收编了一部分愿意归顺、素质较好的吕布旧部,与原有的嫡系部队混编,依旧以严苛的法度进行训练,强调纪律和团队协作。同时,他组织士兵和民夫,抢修在战争中损毁的城墙、敌楼,深挖护城河,加固防御设施。
张飞也没闲着,他被任命为巡查使,带着一队精锐骑兵,每日在辖境内外巡逻,清剿小股溃兵和土匪,保障商路和百姓安全。他那雷霆般的手段和标志性的大嗓门,确实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尽管百废待兴,政务军事千头万绪,刘备却时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反思。他招来徐庶,袒露心声:“元直,我自起兵以来,至今已近二十载,然颠沛流离,屡遭挫败,至今方得尺寸之地。每每思之,常感力不从心。是否因我智虑短浅,才德不足,故而上天不予垂青?”
徐庶宽慰道:“主公过谦了。主公仁德信义,百折不挠,此乃成大事者之根基。然纵横天下,确需经天纬地之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庶之所能,在于查漏补缺,临机应变。至于总揽全局,制定长远国策,非庶所能及也。主公麾下,顺之将军善治军,简雍、孙乾长于政务外交,皆一时之选,然确需一位能统筹文武、高瞻远瞩之栋梁,方能助主公成就王霸之业。”
刘备握住徐庶的手,恳切道:“元直可知,何处有此等大贤?”
徐庶沉吟良久,方道:“庶确知一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伊尹、吕尚之俦。其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因避乱隐居南阳隆中,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先生’。此人乃天下奇才,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卧龙……孔明……”刘备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和称号,眼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渴望光芒,“若果真如元直所言,备必当亲往求之!纵使千难万险,亦要请得先生出山!”
徐庶道:“孔明志向高远,非等闲可见,更非财物官职所能动。其尝言‘非梧不栖,非主不依’。主公若有意,恐怕……非得效仿古人,示以至诚,或可打动。”
刘备重重地点了点头,将“南阳隆中诸葛亮”这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他知道,在整顿内政、积蓄力量的同时,寻访这位“卧龙”,将成为他下一阶段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一股强烈的预感告诉他,若能得此人之助,眼前所有的困境,或许都将迎来转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穿越,兴复汉室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