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淮开口相请,崔华自然答应。他连向师父请示一下都不用。
“大淮,你们家的事我就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到时候保证不误了小洛的喜事儿。”
“崔哥,你看我给你多少钱一桌合适?我估计我们家得摆上十来桌。”
“咱弟兄俩就别提钱。不过到时候我得带两个人过去,一个是岚姐,另一个是我表弟。到时候你给他们一人两块钱,再给点肉就齐活。”
“那可不行,哪能让你白忙活,没有这个道理,也不合你们这行的规矩。这么着吧,多了我也不给,给你一个整数二十,你看怎么样?少是少了一点,全当哥哥你给兄弟我帮个忙。”
“你说多少就多少吧。苏淮同志,你跟我客气,我也跟你客气。”崔华立马撂脸子,说起拒人千里之外的话来。
观察到崔华的脸色,苏淮立马改了口,“得了崔哥,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你呀一分钱都没有。”
崔华这才转怒为喜,“这才对嘛。咱俩是朋友,是兄弟。”
“今天下午有人给我送鹿肉,也不多,有个十来斤。下午下班家拿去。你自己留一点儿,你再孝敬老阎师傅一点儿。全当我苏淮的一点心意。”
“新鲜的鹿肉?”
“不新鲜的我也不好意思送你和阎师傅呀。”
“这可稀罕,那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崔华比挣了几十块钱还要高兴。
位于大平原上的海城,就算是顶级的大厨,拥有着顶级的拿货渠道,也搞不来新鲜的鹿肉呀。
“咱可说好了,下班家里拿去。对了,你还没去过我家吧,回头你晚走一会儿,跟小洛一起家去。”
“成,就这么定了。可说好了,你可别准备什么菜。我从后厨里带些过去。咱们哥俩好好喝上一会子,顺便我给你开菜单子。”
苏淮就这么轻易地搞定了厨子。剩下就是买菜,这对于苏淮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套被子,缝喜衣这些细活儿,虽然日子定得有点紧,但也有个把月的时候来准备。这些也不用苏淮来操心,一切都有孙氏来操持着。
更有老邻居们听到风声,有那心灵手巧的,一个个抽空都过来帮忙。
至于烟、酒、糖这些需要票的东西,苏淮就更不操心了。有张宁这个票贩子,还能搞不来票?
苏洛的婚事,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
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苏家院里满是人。
明天就是苏洛结婚的大日子,阴沉了好几天的天空,并没有影响到苏家的喜庆。
苏明止、苏明虑、苏明静这三家人作为至亲,自然是要到场。孙守山也带着一大家子人,早早地赶到了苏家,他们也是至亲。而左邻右舍也纷纷过来帮忙。
“大淮,这么冷的天儿,你打哪儿买的这么些子活鲤鱼?呦,还有蟮鱼呢,更少见喽。”苏明静看着一样样的菜品,不夸赞两句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
“大淮,我刚才和你大爷盘算了一下,好像没有什么需要我们操心的了。你这孩子,有个稳当劲儿。好!”苏明虑更要夸赞自己的侄子。
而苏明止则蹲在堂屋门旁一直猛抽着烟,两只眼皮低垂着,不说一言一语。
苏淮感觉大爷心里有事儿,于是他蹲到了大爷的旁边,自己也点上一支烟,爷俩都闷声抽着。
一支烟抽完,苏淮才小声地问着苏明止,“大爷,以我的估计,你是在想该不该让我去请我小叔一家。”
“……”苏明止没说话,但他的头抬了起来,看着苏淮的两只眼里有亮光。
到底是亲兄弟,不管当弟弟的犯了多大的错,作为大哥,好像都能原谅。
苏明止可以原谅他,苏淮是绝对不会原谅这个苏明得的。于是苏淮继续说道:
“大爷,我知道你们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不过对于我来说,可就不是这样的了。他没有拿我爸当成他的亲二哥,他更没有把我们这一家人当成他的亲人。要不是我回来得及时,还不知道我这个家会落个什么样的下场。所以大爷,你可以原谅你弟弟,但我绝对不会原谅他这个叔。他做事太过分了。”
“嗨……,大淮,你说得对。是大爷我想多了。”苏明止长叹了一口气,他没有劝苏淮。
爷俩一进都陷入了沉默。
就在此时,听到外面敲锣打鼓的声音,由远及近。
“外面这是怎么了?又是锣又是鼓的。”苏明止借着这个机会,打破了爷俩的沉默。
“不知道……,不对,大爷,咱们赶紧出去。说不定家里喜事临门了。”苏淮突然想到一件大事儿,他“噌”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除了小洛的婚事儿,还能有什么喜事?”苏明止有些疑惑。
“走吧大爷。说不定真是天大的喜事儿。”
苏淮不仅叫上苏明止,还叫上了大姑和三叔。
出了大门,果然就见街道办的王主任领头,后面跟着一帮街道办里的工作人员,敲着锣打着鼓正朝这边来。
“大淮,大淮,你们家可是有了大喜事呦。”王主任离着老远,就冲着苏淮大声报着喜。
苏淮心里顿时一阵轻松。他知道自己回来,改变了家里的困境,但并没有改变弟弟、妹妹的大学梦。
果然,街道办一行人走近了之后,王主任示意静音。然后她大声地宣布道:
“苏家的苏淇,考上了北京大学!苏济,考上了复旦大学!苏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还是咱们国家最好的大学里的大学生!”
听到王主任的宣布,不管是苏家人,还是四邻,一时都陷入了沉默。大家伙都没有反应过来。
过了好大一会儿,苏明止才带头拍起掌来,“好!好!好!我们苏家出大学生了!还一下子出了两个!”
“好!”众人跟着也叫起好鼓起了掌。
苏淮赶紧安排苏洛回屋拿烟拿糖,分发给报喜的人,也分发给四邻。
……
送走了街道办的人,苏家人都聚到了堂屋里。孙氏尽管不认识字,但她还是捧着两张录取通知书,左看右看,怎么看都看不够。
“弟妹,你这是苦尽甘来。家里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这以后家里就有两个国家干部了。苏洛现在也是股级干部了。你这日子越来越红火。”苏明静搂住孙氏的胳膊,真心为她高兴。
“嗨,这话怎么说的。我是真没想到,小淇和小济考上了大学。你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参加了高考,也不知道跟大爷说一声。”苏明止早就高兴得找不到了北。
“小淇、小济,三叔也为你们高兴。这样,等办完你二哥的婚事儿,三叔带你们下馆子,再去百货大楼。三叔得多给你们买几件好衣裳。出门上大学,可不能让人家看不起。”苏明虑一高兴就喜欢大出血。到底是孪生兄弟,和老二苏明安差不多。
孙守山、孙守民、孙守军、孙守江……,作为孙氏的娘家人,他们见到妹妹\/姐姐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一个个只会咧着大嘴笑。
长辈们说话,晚辈们不敢插言。
不过老大家的苏钦、苏铃、苏锐,老三家的苏椒、苏榕、苏松,都围着苏淮、苏洛哥俩,小声地夸赞着苏淇、苏济。
“大爷,今天咱家可是双喜临门。一会儿崔师傅过来,我就让他安排几桌席面出来。咱们好好庆祝庆祝。”苏淮提议道。
“好。应该庆祝。咱们苏家出了秀才……”
“大哥,你这个比方不对。大学生,相当于过去的进士了。”苏明虑纠正着他大哥的错误。
“对,咱们苏家出了两个进士,一定要好好庆祝。老三,你再想办法搞几挂鞭炮来呗。咱们得给两个孩子喜庆喜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从72年知青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