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十的晨光带着欢快的气息,漫过“山海花田”的向日葵田时,花田已被装点得格外喜庆。入口处的木拱门上缠绕着金黄的绸带和新鲜的葵花枝,田埂边的木桌上摆满了各色点心和茶水,空气中飘着葵花的清香与食物的香气,引得乡亲们早早地聚在花田边,脸上满是期待的笑意。
“人都到得差不多了,‘葵花宴’可以开始了!”老水手站在花田中央,手里拿着个铜锣,轻轻敲了两下,热闹的氛围瞬间被点燃。乡亲们纷纷围到木桌旁,有的拿起葵花籽酥品尝,有的端着绿豆汤细细啜饮,谈笑声、赞叹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温馨。
谢怜和花城正忙着给乡亲们递点心,小海娃穿着新做的蓝布短褂,穿梭在人群中,手里捧着一盘刚做好的葵花籽馒头:“李奶奶,您尝尝这个!是我和奶奶一起做的,里面放了好多葵花籽仁!”“王爷爷,这馒头可香了,您多拿两个!”
墨尾也跟着凑热闹,蹲在小海娃脚边,要是有人掉落了葵花籽,就飞快地叼起来,惹得乡亲们阵阵欢笑。一位大婶笑着说:“这小狐狸真机灵,跟小海娃一样,都是咱们花田的开心果!”
正热闹着,远处传来锣鼓声。文书带着镇上的戏班子赶来了,戏班子在花田中央的空地上搭起戏台,穿着鲜艳戏服的演员们很快就开始了表演。唱的是乡亲们耳熟能详的地方戏,悠扬的唱腔伴着锣鼓声,引得众人纷纷围到戏台旁观看,时不时还跟着哼唱两句,场面格外热闹。
南风和慕情则忙着给乡亲们分发绣娘做的葵花荷包:“大家拿着这个荷包,既能闻香,又能当个念想,”慕情笑着把荷包递给一位小姑娘,“这荷包上的葵花是绣娘一针一线绣的,可好看了。”
小姑娘开心地接过荷包,小心翼翼地别在衣襟上:“谢谢姐姐!这个荷包真好看,我要好好保管!”
中午时分,戏班暂歇,午餐正式开始。长桌上摆满了用花田自产食材做的菜肴:金黄的葵花籽炒鸡蛋、清爽的向日葵叶拌豆腐、鲜美的野菜丸子,还有用新麦粉做的馒头和面条,热气腾腾的,透着家常的暖意。老水手举起酒杯,对众人说:“今天的‘葵花宴’,多亏了大家的帮忙,也多亏了这片土地的馈赠。我提议,咱们敬这花田一杯,也敬咱们彼此的情谊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米酒的醇厚混着葵花的清香,在舌尖散开。小海娃也举起果汁杯,大声说:“我也要敬!敬向日葵!敬大家!明年咱们还要办更热闹的‘葵花宴’!”
午后,阳光渐渐柔和。文书组织乡亲们开展“摘葵花籽”比赛,在指定区域内,谁摘的葵花籽最多、最饱满,就能获得绣娘做的葵花形状布偶。乡亲们热情高涨,纷纷走进花田,小心翼翼地采摘葵花籽。小海娃也加入其中,虽然动作慢,却格外认真,墨尾则蹲在他身边,帮他把掉落的葵花籽扒到竹筐里,一人一狐配合得格外默契。
傍晚时分,“葵花宴”接近尾声。乡亲们陆续离开,不少人还带着打包的点心和晒干的葵花花瓣,脸上满是满足。小海娃拉着谢怜的衣角,不舍地说:“谢怜哥哥,今天真热闹!明年的‘葵花宴’,咱们还要邀请更多人来好不好?”谢怜笑着点头:“好,明年咱们不仅要种更多向日葵,还要种更多品种的花,让花田更热闹,让‘葵花宴’更红火。”
回到故事阁,夜幕已经降临。谢怜把今日“葵花宴”的事详细记在四季花事册上,还贴上了一颗饱满的葵花籽,作为纪念。花城则在厨房忙碌,煮了一锅莲子羹,给大家清热解乏。
夜深了,小海娃躺在床铺上,手里捧着今日获得的葵花布偶,很快就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意。谢怜和花城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水。
“三郎,”谢怜轻声说,“看着乡亲们欢聚一堂,看着这片花田给大家带来这么多快乐,才真正觉得,守护这片土地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以后的每一年,我们都会守着这片花田,办更多热闹的盛会,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里的美好。和身边的人一起,把这‘山海花田’变成四季常青、岁岁欢歌的家园,让每个日子都像这‘葵花宴’一样,热闹又温暖。”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桌上的四季花事册和那幅“葵花向阳图”上。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院中的虫鸣,像是在为这热闹的“葵花宴”奏响圆满的乐章,也为花田的下一个季节,埋下丰收的期待。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天官赐福:与君共赴烟火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