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们的归来,为宁远侯府注入了无尽的活力。府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水,都成了孩子们探险嬉戏的乐园。往日里肃穆宁静的外书房,如今也常常被孩子们稚嫩的背书声或是好奇的提问所打破。
顾廷烨发现,自己那间藏书丰富、以往只与幕僚或成年子女讨论军政要事的外书房,如今竟成了孙儿们最爱流连的地方之一。尤其是团哥儿的长子顾铮,似乎天生对沙盘、兵书、舆图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敢随意翻动祖父那些珍贵的孤本兵法和标注精细的边防舆图,却常常踮着脚尖,眼巴巴地看着书架高处那些泛黄的书册,或是围着巨大的边境沙盘转悠,用小手指点着上面的城池关隘,问些诸如“祖父,这里为什么有个城堡?”“如果敌人从这里打过来,我们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
若在以往,顾廷烨或许会觉得稚子扰了清静,但如今,他却极有耐心。他会将孙儿抱到膝上,指着沙盘,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山川地势与排兵布阵的关系。“你看,这座山像不像一道天然的屏障?”“这条河,既是运输粮草的要道,也可能成为阻挡敌人的天堑。”他偶尔甚至会拿出一些制作精巧的小木人、小旗子,在沙盘上简单地演示攻守。小顾铮听得目不转睛,乌溜溜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对祖父的无限崇拜。这种隔代的传承,少了严父教导儿子时的望子成龙与恨铁不成钢,多了几分纯粹的知识分享与天伦乐趣。
而明兰这边,则更像是孙辈们温暖的港湾。她的院落里,常年备着各色适合孩童口味的点心蜜饯,以及各种有趣的玩具、启蒙读物。女孩们喜欢围在她身边,看她描画花样,或是听她讲那些蕴含深意的民间故事、世家旧闻。她会借着故事,告诉她们何为淑女的仪态,何为姐妹间的友爱,何为持家的道理。男孩们玩闹累了,或是与堂兄弟起了小争执,也会跑到祖母这里寻求安慰和“仲裁”。明兰从不一味偏袒,总是耐心听完双方的“控诉”,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分析对错,学会谦让与和解。
除了团哥儿和次子的孩子,长女、幼女也时常带着外孙、外孙女回府。府中便更热闹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聚在一起,大的带着小的,在庭院里捉迷藏、投壶、踢毽子,欢声笑语几乎要掀翻屋顶。有时为了一个玩具争抢起来,顿时哭声、告状声此起彼伏,引得奶娘丫鬟们一阵忙乱,也逗得大人们忍俊不禁。
明兰看着这满堂的儿孙,看着他们或英武、或文雅、或活泼、或娴静的不同模样,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与幸福。她与顾廷烨相携一生,历经风雨,所求的,也不过是家族兴旺,儿孙绕膝的平安喜乐。如今,这愿望已然实现,并且比想象中更为圆满。
她常常会与顾廷烨在傍晚时分,于庭院中散步,看着夕阳的余晖将孙辈们嬉戏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记得我们刚成婚时,这府里多是些老仆,总觉得空旷得很。”明兰感慨道,“如今,倒是嫌这院子不够孩子们跑了。”
顾廷烨握住她的手,目光扫过不远处正被几个孩子围着、要求讲故事的长女,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热闹些好。盛极而衰是常理,但若能代代有才俊出,家族方能长久不衰。我看铮儿、珣儿他们,都是好苗子。”
“是啊,”明兰点头,“不求他们个个都封侯拜相,但求他们能明事理,走正道,兄弟姐妹间能一直如今日这般和睦友爱,便是我与你最大的福气了。”
暮色渐浓,仆役们开始在廊下点燃灯笼。孩子们被各自的乳母丫鬟唤回去用膳、洗漱,喧闹了一日的府邸渐渐安静下来。但那空气中残留的童言稚语,那庭院里被踏乱的花草,无不昭示着这里的生机与希望。顾廷烨与明兰相视一笑,携手缓缓走回灯火通明的内室。窗外,月华初上,繁星点点,预示着又一个安宁而充满希望的明天。这份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便是他们戎马半生、操持半世后,所收获的最为甘美的果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