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尘双星的行星被孩子们称为“沙晶星”。这颗星球没有固定的陆地,表面覆盖着流动的“光尘沙海”——沙粒由透明的水晶与金色的星尘混合而成,在紫外线恒星的照射下,水晶沙反射出七彩的光,星尘则吸收光能,释放出温暖的热,让沙海既璀璨又灼热。
“生命信号在沙海深处的漩涡里。”星禾的探测器穿透沙层,显示那里有个巨大的液态水囊,水囊周围的沙粒呈现出规律的螺旋状,像被什么力量梳理过,“是沙海的‘能量眼’,光与尘的能量在这里交汇。”
登陆舱在沙海表面着陆时,船体立刻陷下去半米。水晶沙的棱角刮擦着舱体,发出刺耳的声响,星尘吸收的热量透过隔热层传来,舱内温度迅速升高。孩子们穿着加装了焰星耐热绒毛的防护服,踩着特制的“浮沙鞋”(鞋底有螺旋纹,能减少沙粒的阻力),艰难地向能量眼跋涉。
沙海表面并非死寂。他们发现一种“沙行虫”——这些虫子的身体像透明的水晶,腹部却长着金色的星尘绒毛,能通过绒毛的摆动在沙粒间滑行,速度快得像道流光。沙行虫看到孩子们,突然集体转向,组成一条金色的路径,指向能量眼的方向。
“是‘沙海的向导’!”地球小姑娘跟着沙行虫前进,发现它们滑行过的地方,沙粒会暂时凝固成坚硬的“沙阶”,方便行走,“它们在帮我们,就像知道我们要去能量眼。”
能量眼的旋涡比想象中更壮观。沙海在这里形成了直径百米的漏斗状漩涡,漩涡中心的水面泛着淡淡的紫光,那是水晶沙的紫外线与星尘的热能反应产生的。当孩子们靠近漩涡,水面突然升起无数根“沙晶柱”——这些柱子由水晶沙与星尘凝结而成,顶端顶着水囊的液体,像群举着水杯的卫士。
“是‘光尘族’的居所!”通过共生菌的感应,孩子们“听”到了沙晶柱传递的振动——那是种清脆的“沙沙”声,像水晶与星尘摩擦,“它们说自己是沙海的‘平衡者’,用沙晶柱吸收多余的光和热,维持水囊的稳定。”
光尘族的“身体”是沙晶柱,核心是水囊的液体,液体中悬浮着能转化光热能量的微生物。但近年来,紫外线恒星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水晶沙反射的光过强,导致星尘吸收的热量过剩,沙晶柱的凝结速度赶不上沙粒的融化速度,水囊正在慢慢干涸。
“双星谣能帮它们!”小藤手取出音雾笛,吹奏起改编后的旋律——这段旋律强化了光尘双星的引力波节奏,能让光与尘的能量波动变得平缓。当笛声响起,沙海的旋涡旋转速度放缓,水晶沙的反光减弱了,星尘释放的热量也变得温和。
更奇妙的是沙行虫。它们听到旋律后,腹部的星尘绒毛开始发出金色的光,成群结队地飞向沙晶柱,将绒毛上的星尘抖落在柱子表面。星尘与水晶沙结合后,沙晶柱的硬度增加了三倍,顶端的水囊液体不再蒸发,反而开始缓慢增多。
“是‘光尘共生’!”星禾看着沙晶柱与沙行虫的互动,沙行虫需要沙晶柱过滤后的温和能量,沙晶柱则需要沙行虫的星尘增强结构,“它们本来就是互补的,只是缺少一个协调的‘节奏’。”
孩子们将红土星球的双色草种子与硅基星的晶体粉末混合,撒在能量眼周围。种子接触到沙粒后,立刻发芽生长,长出的“光尘草”既有双色草的金粉分泌能力,又有晶体的紫外线抵抗性。草叶的螺旋纹能吸收过剩的光能,根系则能固定星尘,减少沙海的流动。
“是‘沙海的锚’!”地球小姑娘看着光尘草迅速蔓延,沙海的旋涡渐渐稳定,水囊的液体开始向外扩散,滋润周围的沙粒,“它们让光和尘不再乱跑,乖乖变成滋养生命的能量。”
离开沙晶星前,光尘族用沙晶柱拼出了一幅巨大的图案:两只手,一只由水晶沙组成(透明色),一只由星尘组成(金色),手的中间捧着光尘草的种子。“把它们带给需要平衡的朋友,”沙晶柱的振动变得温柔,“光与尘不是敌人,是可以一起跳舞的伙伴。”
飞船升空时,沙海表面的光尘草已经连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沙行虫在草叶间滑行,沙晶柱的顶端绽放出紫色的花,像沙海戴上了一条华丽的项链。星禾看着终端上舞伴清单的下一个坐标——那是组“双风双星”,两颗恒星的引力形成了宇宙中最强烈的星际风,它们的行星被风包裹,像个永远停不下来的陀螺。
“下一场舞蹈,是和风一起跳。”地球小姑娘望着窗外的沙晶星,那里的光与尘还在随着双星谣的节奏轻轻起伏,“不管多狂野的力量,找到节奏就能变成美丽的舞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朱墙玉碎:重生为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