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星的原生微生物第一次“抗议”,是在共生学校的实践课上。
那天下午,孩子们按照课程表,要学习“与原生微生物做朋友”——这些微生物是新源星诞生时,随本源壳一起出现的生命,体型微小如尘埃,却能分解土壤中的能量粒子,为植物提供养分,是星球生态的“隐形基石”。
孩子们带着培养皿来到共生林,按照教程采集土壤样本。地球小姑娘用小铲子轻轻挖开表层土壤,里面立刻飞出无数闪着绿光的微生物,像群受惊的萤火虫;硅基小晶灵想用晶体罩捕捉几只,却发现微生物一接触晶体,就立刻蜷缩成球,停止了发光。
“它们好像不高兴。”灰寂星的小蜥蜴人指着培养皿,里面的微生物原本在欢快游动,加入硅基星的营养液后,突然集体沉到皿底,绿光变得黯淡,“是不是我们的方法错了?”
星禾闻讯赶来,用共生菌的感应装置贴近土壤。装置屏幕上,微生物的“情绪波”呈现出杂乱的红色——这是紧张与排斥的信号。他立刻让孩子们停止采集:“这些微生物和我们之前遇到的不同,它们从未接触过外来生命,我们的‘友好’可能在吓到它们。”
当晚,共生广场的记忆苔藓突然变得浑浊,原本清晰的影像开始模糊。检查后发现,是大量原生微生物聚集在苔藓根部,分泌出一种透明的“隔离液”,阻止苔藓吸收外界能量。更奇怪的是,根须状的河流中,七彩的河水出现了分层,微生物聚集的区域,河水颜色变得单一,像被“划了禁区”。
“是‘领地意识’。”影界族首领变化成微生物的形态,潜入河水中观察,“它们在新源星诞生时就存在,把整个星球当成了自己的家园,我们的到来,被视为‘入侵者’。”
晶灵族的老族长提出用晶体屏障隔离微生物,却被星禾否定:“隔离只会让矛盾加深。原生微生物是星球的基石,我们要做的是让它们明起,我们不是来抢占领地,而是来一起建设家园。”
孩子们想到了共生学校的友谊花。这些花既需要外来能量,也依赖原生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或许能成为沟通的桥梁。他们采集了友谊花的花粉,混合新源星的土壤汁液,制成“亲和剂”,撒在记忆苔藓和河流中。
奇迹发生了。亲和剂接触到微生物后,它们的红色情绪波渐渐变绿,开始试探性地靠近花粉。记忆苔藓根部的隔离液慢慢消散,影像重新变得清晰;河流中的分层也开始融合,微生物甚至主动帮助分解花粉,释放出更丰富的能量,让河水的七彩光芒更加明亮。
“它们在‘品尝友好’!”地球小姑娘看着显微镜下,微生物吸附在花粉上,像在吸食甜美的花蜜,“就像我们第一次吃到其他星球的食物,需要慢慢适应。”
为了彻底消除隔阂,孩子们和微生物专家们一起,在共生林边缘开辟了“共享培育区”。这里的土壤不添加任何外来养分,只种植新源星的原生植物,微生物可以在这里自由繁殖;同时,他们在培育区周围种植友谊花,让花粉自然飘落,形成“能量过渡带”,让微生物逐渐适应外来生命的能量场。
三天后,共享培育区的原生植物长势明显变好,叶片上甚至出现了淡淡的彩虹光泽——那是吸收了友谊花花粉能量的痕迹。更让人惊喜的是,有几只微生物主动附着在孩子们的裤腿上,跟着回到了共生学校,在记忆苔藓上留下了绿色的轨迹,像在画一幅微型的共生图。
“它们接受我们了!”小蜥蜴人兴奋地指着轨迹,那些轨迹与孩子们画的重生草重叠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图案,“看,我们的画变成好朋友了!”
原生微生物的“抗议”让所有共生者明白:新源星的生命不仅包括他们带来的物种,更包括这片土地上原本就存在的居民。尊重不是单方面的施舍,而是像友谊花与微生物那样,找到彼此都舒服的相处方式,让“外来者”变成“一家人”。
当晚,星轨鱼们在共享培育区的上空,用星轨光画出了微生物的图案,图案周围环绕着各星球的标志。新源星的夜空下,微小的绿光与璀璨的星光交织,像场跨越体型的和解庆典。
星禾知道,这场“抗疫”是新源星给他们的又一堂课:
真正的共生,从不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生命。因为再小的存在,都可能是生态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就像这些微生物,虽然看不见,却能决定整个星球的生命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朱墙玉碎:重生为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