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慧的蔡琰当即摇头:“夫君最不喜这些虚礼。在他心中,家人和睦远胜名分高低。”她虽年幼,然博览群书心智早熟,更与陆风朝夕相处深谙其性情。
蔡琰心中早已认定,陆风便是这样的人。
作为陆家未来的当家主母,她自然要展露足够的胸襟,让众姐妹和睦相处,使陆风的后院安稳无忧。
甄姜闻言先是一愣,抬眼望向陆风。见他报以温和笑意,心头顿感温暖,随即向蔡琰欠身行礼:\"多谢姐姐提点。\"
\"你们姐妹先熟悉熟悉吧。\"陆风轻抚二人柔荑安抚道,随后走向正在交谈的蔡邕与荀攸。
\"看来倒是我多此一举了。\"见二人相谈甚欢,陆风笑着打趣。
蔡邕斜睨他一眼:\"公达说书院之事你都筹备妥当了?\"
\"一月前就已竣工。\"陆风正色答道,\"只待先生前来主持。以先生清誉,天下士子必当纷至沓来。预祝先生桃李盈门,芳名永驻。\"
这番话说得蔡邕抚须开怀,挺直腰板笑道:\"巧言令色!你办书院的心思老夫岂会不知?不过此事正合我意,便应下了。\"
这确实是两全其美之事。更何况陆风乃是他的东床快婿,自当鼎力相助。
\"学生拜谢。\"陆风郑重行礼,继而相邀:\"春寒犹在,请先生移步入城再叙。\"
蔡邕欣然应允。连日舟车劳顿,纵使乘坐特制马车,年迈的身躯也需好生将息。
《归途与书院》
众人正说话间,陆风朝甄姜和蔡琰挥手道:\"姜儿,琰儿,该启程回府了。\"
蔡琰轻声应和,众人纷纷登上马车或跨上骏马,朝黄县城内疾驰而去。
入城后,陆风将蔡邕父女暂时安顿在太守府。他早就在城内购置土地,建造了数座气派的宅院。典韦、黄忠、荀攸等人各得一套三进院落,蔡邕自然也不例外——陆风深知这位师长不会长居太守府。
翌日清晨,蔡邕迫不及待地拉着陆风参观书院。漫步其间,蔡邕赞不绝口:\"这书院造得极好!既显恢宏又不失庄重,山水布局更是独具匠心。\"
陆风朗声笑道:\"老师喜欢就好!这可是学生呕心沥血之作,还运用了不少机关巧术。\"
\"哦?\"蔡邕诧异挑眉,\"你何时学的木工机关?两年前可不见你会这些。\"
\"学生天资聪颖嘛!\"陆风挺直腰杆,\"这些都是近两年学的。\"
蔡邕轻哼一声,显然不信。
来到书院门前,蔡邕望着空白的匾额问道:\"此处为何尚未题名?\"
蔡琰浅笑接话:\"想必是夫君特意留给父亲题写。\"
陆风击掌赞叹:\"还是琰儿知我!这既是老师的书院,自然该由老师命名题字。老师的飞白体独步天下,谁人不知?\"
【
各地学子将来书院求学时,进门便能仰望恩师墨宝,岂不美哉?
这番安排正是为了增强蔡邕对书院的归属感。
为了让老人家欢心,陆风可没少费心思。
\"哈哈!\"
蔡邕抚须大笑:\"既如此,便由老夫执笔吧!备墨!\"
说罢广袖一展,就要挥毫。
\"陆一!取物件来!\"
早有准备的陆风向远处招手。
陆一会意,立即带着几名仆人呈上特制金漆——这是专为匾额准备的。
只见陆风来到匾额下,足尖轻点腾空而起,轻松摘下数十斤重的木匾。
\"当心!\"
蔡邕父女齐声惊呼。
陆风却举重若轻地捧着牌匾落地:\"请老师赐墨。\"
\"你这孩子!\"蔡邕瞪眼道,\"往后不可再这般鲁莽!\"
蔡琰也气鼓鼓地挥着拳头,杏眼里满是嗔怪。
\"嘿嘿...\"陆风揉揉她的发顶,\"我的本事你们还不晓得?比起战...\"话到嘴边瞥见二人板起面孔,连忙改口:\"咳...下不为例。\"
\"这还像话。\"父女俩这才作罢。
\"莫要挡着!碍老夫运笔!\"蔡邕笑骂道。
(
蔡邕一把推开陆风,抓起蘸满金漆的毛笔,在牌匾上行云流水地挥洒起来。转瞬间,\"东莱书院\"四个遒劲大字便跃然匾上。
\"妙极!\"陆风与闻讯赶来的荀攸、戏志才等人齐声喝彩。
\"先生笔力更胜当年!这字写得愈发有神韵了!\"陆风竖起拇指赞叹。
荀攸颔首附和:\"久闻蔡公飞白体独步天下,今日得见真迹,果然名不虚传!\"
戏志才凝视匾额道:\"这字既飘逸如云,又沉稳似岳,当真好书法!\"
蔡邕搁下毛笔,抚须大笑:\"你们这些年轻人,净会说些奉承话!\"说着向陆风挥手示意:\"快把匾挂起来吧。\"
陆风本想亲自上阵,却在蔡琰目光注视下作罢,转而向陆一使了个眼色。陆一会意,立即指挥仆役将匾额悬挂妥当。至此,东莱书院正式落成。
蔡邕对陆风嘱咐道:\"老夫近日要邀请康成公、你卢师以及马日磾等好友前来。康成公那边我需亲赴高密,其余人的邀约书信就劳你派人递送了。届时接待事宜也要安排妥当,可有问题?\"
陆风连忙应道:\"学生自当尽心。先生有任何需要,尽管吩咐学生或公达、陆一他们。\"又补充道:\"先生去高密时,可否让学生同行?正好拜会这位青州大儒。\"
蔡邕闻言失笑:\"我看你这小子,拜会是假,网罗人才才是真吧?\"
---
“康成公就别指望了,那老顽固死板得很,绝不可能出山助你!”
蔡邕对郑玄的脾性显然极为了解。这位老友被早年的党锢之祸吓破了胆,对仕途避之不及。
“哈!”陆风闻言笑道:“老师放心,我本就没打算请康成公出山。他自己不愿为官,难道还能拦着门下 ** 奔前程?”
郑玄的名望虽高,但在陆风看来,他与蔡邕一样,都是适合执掌书院的人物。眼下青州有蔡邕坐镇便已足够,待将来势力扩张,再建座学院请郑玄来教书育人即可——不问政事,专司讲学总无妨吧?若真淡泊名利,又何必广收门徒?
蔡邕颔首道:“既如此,随我同去吧。你打算何时动身?如今青州黄巾局势如何?”他对当地情形尚不了解,但途经琅邪、城阳二地时,满目疮痍之状仍触目惊心。若非商队与暗卫震慑,加之陆风暗中布置人手清除威胁,此行凶险远不止于此。
这些隐情蔡邕自然不知,陆风亦不会点破。倒是东莱郡令他惊喜——黄县城中街市虽不繁华,却已显生机勃勃之态。两月间能有此变化,足见自己这学生兼准女婿的本事。想到此处,蔡邕心头泛起几分自豪。
---
(
陆风毫不犹豫地应道:\"有精锐骑兵护送,安全自然无虞!这两天正忙着筹建水师,新造的战舰也要试航,五日后启程可好?届时我亲率三千铁骑护送恩师!\"
\"那青州黄巾军......\"
\"两月前初到任时,我曾与贼首管亥交手,将其打得溃不成军。斩获五千余首级,还收编了两万多名精壮降卒。如今这厮缩在泰山里已两个多月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偶尔还会派出小股贼寇袭扰北海、齐郡、济南等地。\"
\"但见到我军铁骑便望风而逃,不足为虑。\"
这自然是表面说辞。
暗中操控管亥之事,知情者越少越好。像黄忠、荀攸这些必要接触机密的心腹知道也就罢了,蔡邕实在没必要知晓内情。
况且以这位老先生的耿直秉性,若是知晓其中端倪,还不知会作何反应。
\"你既有把握,老夫也就放心了。五日后再动身正好,我也好多将养些时日,做些准备。\"蔡邕捋须颔首,忽又好奇道:\"不过你说的'海军'与寻常水师可有何不同?那些即将下水的战船,可否容老夫前去观礼?\"
老人家平生未曾见过这般阵仗,颇觉新奇。
\"恩师肯赏光再好不过!明日正有宝船试航,届时我派人来接您。\"陆风欣然应允。
立在旁边的蔡琰眨着水汪汪的眼睛,虽不作声却难掩期待。
陆风会意地轻抚她发梢:\"自然也少不了琰儿。\"
\"嗯!\"少女顿时笑靥如花。
这时陆一前来禀报:\"主公,太史慈家眷都已安置妥当。不仅为其老母修缮了宅院,还安排她在村塾执教,只需教导稚童识字便可。\"
原来月余之前,陆风就已寻访到太史慈的故居,当时家中仅剩年迈的老母亲独居。
太史慈家的老宅年久失修,房屋破败不堪。去年寒冬时节,太史老夫人险些冻死在漏风的屋子里。后来陆风得知此事,不仅送去生活物资,还派人修缮了房屋。起初老夫人执意推辞,生怕给儿子添麻烦。经过陆风耐心开导,说明这反而是在帮太史慈尽孝道,并承诺不会为难其子,老人才勉强接受部分援助。
\"这样便好。\"陆风听完汇报后吩咐道:\"保持现状即可,只需定期探望老夫人。那边的学堂就作为试点,既能让老人家有事可做,也能让她安心接受帮助。免除所有学童的学费,提供免费午餐;每月举行测试,前十名给予实物奖励。\"说着将实施方案交给陆一,\"其他百余所学堂试点都照此办理。另外通知公达,在收容流民时优先录用识字者,派往尚未设学的村落任教,待遇从优。\"
教育大计刻不容缓。虽然世家子弟不屑教授平民子弟,但流民中不乏识字的落第文人可供差遣。
管亥在这件事上出力甚巨。
\"遵命!\"
陆一领命后立即告退。
戏志才目睹此景,笑着对陆风说道:\"主公这项举措堪称创世之举,日后必将赢得万民感戴!\"
\"民心所向,皆归主公!\"
也只有陆风具备这般胆识与远见,敢于推行如此变革。
\"此乃制衡士族之策,破除其垄断朝堂之关键。\"
陆风含笑颔首:\"百姓或许会感恩,但那些士族迟早要恨我入骨。\"
戏志才不以为然:\"真正明智之士,自会看清此举利在千秋。譬如公达,定会支持主公。\"
\"至于那些顽固不化者,不过是历史糟粕,铲除便是!\"
言辞间尽显戏志才对新政的鼎力支持。这位寒门出身的谋士,对垄断仕途的世家大族素来深恶痛绝。
往昔苦无对策,如今陆风的方略让他瞥见曙光。当然,他并非嗜杀之人——若士族肯改弦更张,想必主公会网开一面。
虽不能再独揽大权,但凭其家学渊源与丰厚底蕴,仍可领先寻常百姓。
\"但愿识时务者能多些。\"陆风深以为然。
既来此争霸天下,总要为后世留些基业,方不负此行。
翌日拂晓,陆风便率蔡邕父女、戏志才、典韦等人启程。半日疾驰,威海船厂已映入眼帘——新建的宝船即将下水,改良飞剪船早已泊在港中。
飞剪船主要用于海上运输。
大明宝船以及后来陆风与黄承彦等人合作改进的次级战船,将成为海军未来装备的主力舰艇。
\"主公!你们终于来了!就等你们了!\"
见陆风一行抵达,甘宁快步迎上前。
\"你这性子还是太急了些。\"
陆风笑着摇头:\"走吧,去看看宝船下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