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山泉潺潺,沟壑纵横,它们仿佛是大自然的使者,温柔地萦绕着这座静谧的茅屋书斋,为其增添了几分清幽与雅致。云霞在蔚蓝的天空中悠然飘荡,它们那绚烂的色彩映衬着墙头上攀爬的薜荔,使得这薜荔仿佛披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幔帷,更添几分神秘与浪漫。
雨后的新竹,经过雨水的洗礼,更显青翠欲滴,它们挺拔的身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们那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叫人看了不禁心生喜爱。而远处的晚山,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更显得层峦叠嶂,色彩斑斓,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祥和。
悠闲的白鹭,它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里的宁静与美好,常常早早地便飞回巢穴栖息,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安逸。而那些秋花,它们似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即便是在这即将凋零的季节里,也依然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为这秋日的书斋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家仆正辛勤地忙碌着,他们手持扫帚,仔细地清扫着萝径上的落叶与尘埃,只为迎接那即将到访的老朋友。昨日,我已与这位老朋友预约了会面日期,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喜悦。我知道,当他踏入这片宁静的书斋时,我们定能在这清幽的环境中,共叙旧情,畅谈人生。
从诗题中不难看出这是一首邀请朋友赴约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他的书斋的清幽雅致,意在表达对杨补阙的盛情,期待他能如期来访,而这些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准确、细腻的描绘来实现的。
首联中“茅茨”为“茅屋”之意,在这里指的是诗人简朴的书斋。“薜帷”指“薜荔的墙帷”。应理解为墙上长满了薜荔,显示了居所的自然状态。句中用得最妙的是“带”字,应为动词“像带子一样环绕”,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能充分的引发读者的想象:山泉沟壑萦绕着诗人的小屋,浮云彩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此联为全诗的起笔,远观书斋,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如赏人间仙境。
颔联与颈联写书斋周围的景物,“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是此诗是最出彩的句子,二者为倒装句,先突出了竹林山色令人怜爱,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指出它们令人怜爱的原因是雨后新绿、夕阳渲染,如此遣词造句,不仅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而且让它们具有了极强的色彩感,使读者很有质感地感受到竹林高山的清秀壮丽。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写了这里的鸟与花。白鹭早早的休息,只因一个“闲”字,充分说明了这里的幽静:鸟儿少有人打扰,便可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秋花迟迟不肯落下,只能说明这里的环境适宜它们生长,便可久驻枝头。写鸟、花意在突出书斋环境的清幽雅致、清新宜居。
尾联写诗人早已让家人把那缀满绿萝的小径打扫干净,原因是昨天与杨补阙的约定。一如“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之妙。诗人在上文极力地推崇书斋的环境,意在引出这个约定,希望朋友能如约而至。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每日一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