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到败退之际遭赵岑偷袭时,李肃突然伏地痛哭:
“丞相明鉴!末将虽罪该万死,但对您赤胆忠心!若非敌军诡计多端,岂有今日之败?”
“赵岑该千刀万剐!”
这番话让董卓勃然大怒,肥硕的身躯气得直颤,一拳砸在案几上:
“早知这逆贼包藏祸心,当初就该处决!”
而李儒却听得脊背发凉——仔细推敲,此战确实非战之罪。纵使换作自己,面对这般连环算计,恐怕也难逃败局。
对手的每一步棋,都是针对我方的策略而设。
我方一旦中计,便会牵连后续将士接连陷入圈套,最终满盘皆输!
想到这里,李儒的眉头早已拧成了疙瘩:
“相国,敌营中藏有高人!”
“此事非同小可!”
见李儒神色凝重,董卓沉声问道:
“高人?文忧,依你之见,此人比你如何?”
李儒斩钉截铁地答道:
“此人之智谋,远胜于我!”
话毕,他脑海中闪过某个姓贾的影子。
若非确信此人就在己方阵营,他几乎要怀疑敌方军师就是那家伙了!
这番话说得轻巧,却令董卓心头大震。
在他眼中,自己这位女婿足智多谋,已是顶尖的谋士。
可如今敌军中竟有更胜一筹的人物?
想到此处,董卓不禁忧心如焚:
“若真如此,该如何是好?”
“那孙坚本就骁勇,如今又得此人相助,岂非如虎添翼?”
“眼下只有两条路可走!”
李儒眯起眼睛道:
“其一,派人前往孙坚营中,不惜代价劝其归降!”
“若孙坚愿降,此战尚有转圜余地!”
董卓皱眉道:
“孙坚性情刚烈,此计恐怕难成。若他执意不降,又当如何?”
“唉!”
李儒长叹一声:
“若孙坚拒不归降,那就只剩最后一个选择了!”
董卓急忙追问:
“什么选择?”
李儒沉默片刻,缓缓吐出两个字——
## “迁都?”
战事结束后的二日,孙坚麾下众将齐聚汜水关,共商进军之策。
听罢秦鸣的分析,祖茂猛然站起,惊呼道:
“军师是说,董卓可能会迁都?”
其余将领虽未如祖茂这般激动,但眼中无不流露出震惊之色。
军师这论断来得突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面对众人的惊愕,端坐在孙坚右侧的秦鸣淡然一笑:
“不错,我敢断言,董卓必会选择迁都!”
“而且动作极快,或许此刻败报传回时,便已开始行动了!”
“此刻已在迁都?!”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孙坚不禁苦笑:
“军师,董卓不过丢了汜水关,何至于迁都?”
“若董贼真在迁都,我军为何不乘胜追击,反而停驻此地?”
\"确实,请军师详细讲解!\"
众将领纷纷颔首,迫切想明白其中缘由。
秦鸣见状起身笑道:\"既然诸位想听,那在下便斗胆献丑了!\"
说罢走到大幅地图前。此刻的地图描绘极为简略,仅标出主要山川河流及大致地名。
他目光扫过地图,随即指向一处:\"先说说董卓为何要迁都。\"
\"请看这里——董卓出身西凉,起兵河东。\"
\"自入京后,他先调本部兵马进驻,又吞并丁原部众,整合西园军,总兵力已超二十五万。\"
\"加之与羌胡交好,麾下还有胡人骑兵,可谓兵强马壮。\"
\"反观诸侯联军,各部多则三万,少则一两万,合计近三十万人马。\"
\"表面看双方势均力敌,所以诸位认为董卓不该迁都,可对?\"
见孙坚等人都点头认同,他忽然摇头:\"若真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
\"以我之见,单论军力,董卓其实略胜一筹。\"
\"但用兵之道,兵力从来不是决胜关键。\"
\"如今董卓虽拥重兵,却只掌控关中、河南、河东及部分凉州。\"
\"而天下诸侯,北起辽东,南至南阳,遍布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荆州!\"
\"此形势下,董卓南有袁术袭扰,北有王匡张杨威胁,东面更受兖豫两州牵制。\"
\"洛阳虽据险关,实已陷入包围,兵力分散难以集结。\"
\"纵使此次得胜,将来诸侯轮番进犯,不出三年,其部必疲。\"
\"待诸侯积蓄实力后再度合围,董卓必败!\"
\"但若现在迁都,一可收缩防线——依先秦故地,据守函谷关、潼关、武关,使东方诸侯难进。\"
\"二能集中兵力,先定凉州,再取汉中蜀地。\"
\"如此不仅立于不败之地,更能坐观诸侯相争。\"
\"待时机成熟,效仿秦国东出函谷,天下岂不定鼎?\"
\"故而迁都对董卓而言,实为绝处逢生之策。其帐下必有谋士洞察此中玄机。\"
汉末烽烟
议事厅内檀香袅袅,秦鸣捻须而谈:\"董贼迁都,已成定局!\"说罢向孙坚抱拳落座,留待众人思量。
他心知肚明,这迁都之策实属高明。若非董卓刚愎自用,汉室江山何至于三分?
祖茂突然拍案:\"军师慧眼!\"众将恍然,纷纷称是。孙坚剑眉紧蹙:\"既如此,当速取洛阳!\"
\"生擒董贼!\"
\"莫让老贼逃了!\"
厅内嚷声四起,却见秦鸣笑而不语。
孙坚急问:\"军师之意?\"众人目光灼灼。
秦鸣正色道:\"不如转战河东。\"
满座哗然。孙坚困惑:\"诸侯会战在即,为何舍近求远?\"
\"所谓精锐...\"秦鸣轻摇羽扇,\"西凉虎狼之师,并州百战之卒,最次亦是西园禁军。诸侯联军除白马义从,尽是乌合之众。\"
他目光如炬:\"此战必败!\"
我军若继续驻守此处,既无法逼近洛阳,也难以取得战果!
目前我军在汜水打开突破口后,董卓为抵挡联军主力,必然抽调各处兵力,导致其他防线空虚。
南面的大谷、伊阙、武关等要隘易守难攻。
而北面只需渡过黄河,就能直取洛阳!
此刻正是我军北上的绝佳战机!
言尽于此,他不再多言。
自攻陷汜水关那一刻起,无论正史演绎都已失去参考价值。
原剧情中董卓军作为防守方,才容得吕布单人搦战。
如今董卓既要防备联军进犯洛阳,又想伺机夺回汜水关。
因此敌军必将谨慎布防,全力攻守!
汜水关战线势必陷入僵持,我军唯一的机会就是趁诸侯主力吸引敌军注意时,从北面突袭洛阳!
这正是乱中取利,壮大实力的最佳时机!
他确信以孙坚的军事才能,定能洞悉其中玄机。
果然,短暂的沉默后,孙坚恍然大悟。
这分明是要他脱离联军单独行动!
当前董卓迁都在即,唯军师一人预见。
若我军北上,诸侯只会以为是要攻打牛辅,断不会察觉真实意图是虚晃一枪直取洛阳。
而董卓受联军牵制,更不会在意我军动向!
如今我军实力大增,趁势杀入洛阳岂非易如反掌?
思及此,孙坚轻抚短须,内心震动不已。
原以为军师年纪轻轻精通战术已属难得,未料战略谋划竟也如此出类拔萃!
真乃天纵奇才!
021章 初会诸侯,锋芒初露
\"就依军师之计,待诸侯抵达汜水后,我军即刻借故北上!\"
经过深思,孙坚果断做出决定。
这个决定他做得问心无愧。
先前袁术克扣粮草致其险些兵败,早已对联军失去信任。
这所谓联军不过徒有其表,实乃乌合之众!
与其在此虚与委蛇,不如北袭击敌侧翼。
纵使诸侯各怀鬼胎,凭我一军也要诛灭董卓!
决心既定,孙坚顿觉豁然开朗。
胸中豪情激荡,畅快难言。
随着孙坚定下战略方向,众将领的讨论焦点从行军路线转为如何北上以及隐藏真实意图。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商议,士兵传来诸侯联军抵达的消息,会议才告结束。将领们各自离去部署军务,唯有秦鸣跟随孙坚来到汜水关前迎接诸侯。
……
汜水关外,袁绍率诸侯联军列阵而立。望着城头飘扬的\"孙\"字战旗,众人神色各异。
此刻诸侯们心中百味杂陈——先前的种种猜疑在事实面前烟消云散。孙坚竟真以本部兵力攻陷了这座雄关!但更令他们介怀的是,如此显赫战功竟被孙坚独占。相较之下,他们与徐荣长期对峙却寸功未建,高下立判。
这种复杂心绪,大抵可归纳为羡慕、嫉妒,乃至恨意。当然,怀恨在心的唯有一人:袁术袁公路。
正当众人思绪翻涌时,沉重的关门缓缓开启。只见孙坚率数百亲卫昂然而出,身后跟着位英挺青年。未及走近,洪亮的笑声已传遍全场:\"盟主与诸位来迟了,孙某已恭候多时!\"
袁绍当即展颜笑道:\"文台不愧江东猛虎威名!吾等尚在筹划增援,未料贤弟已独破雄关。当世名将,舍你其谁?\"其余诸侯也纷纷上前:
\"此战真乃经典!\"
\"孤军克险,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此。\"
\"孙将军立此奇功,令人钦羡!\"
虽贺词有真有伪,但总算场面热络。孙坚朗声笑道:\"诸位过誉!如今天寒,关内已备薄酒,请随我入席畅谈如何?\"
见其大胜后仍谦逊有礼,袁绍暗自赞许:此子不居功自傲,确是可交之才。
孙坚迅速部署部下安置军队,自己则与众诸侯一同进入关内主厅。
步入厅内时,孙坚照例将袁绍让到主位,自己正要往中后排就座。
曹操见状笑道:\"文台兄何必拘礼?此关乃兄亲取,立此大功岂能再居末席?\"
袁绍也起身附和:\"正是!文台为联军立下汗马功劳,若仍坐末位,倒叫我们无地自容了。\"说着便离席走向孙坚,\"依我之见,这主位该由文台来坐!\"
孙坚连忙推辞:\"万万不可!盟主乃众望所归,坚岂敢僭越?\"
袁绍不由分说拉住孙坚手臂:\"即便不坐主位,至少也该居次席。\"边说边将孙坚扶起,\"来,就坐我身旁!\"
众诸侯纷纷响应:\"文台兄不必推辞,以战功论当居次席!\"众人说着主动调整座次。
这番礼遇令孙坚颇感意外。想当初以偏远太守身份列席末位时,何曾受过这般重视?今日待遇简直天壤之别。
行至主位前却出现尴尬局面:袁绍左侧是曹操,右侧是袁术。原定座次调整到袁术处便停滞不前。
曹操见状起身:\"文台兄请坐我这里。\"
孙坚推辞道:\"孟德乃联盟发起者,岂能让位?\"说着看向袁术身侧:\"我坐那边即可。\"
曹操笑道:\"军中 ** 行赏,文台兄建功立业,理当居前。操未立寸功,换位何妨?\"说着与袁绍一同执意相让。
孙坚迟疑间,不由望向秦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