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也暗暗佩服:能将敌情剖析得如此透彻,这军师果然不凡。
唯独孙坚听到这里,眉头微微一皱。
“军师所言我也考虑过,但除了孟津,实在找不到其他适合大军南渡的渡口了!”
“刚才军师说西侧各处皆可渡河,难道是要绕道蒲坂?”
“那可就直接进入关中腹地了!”
众将领闻言,纷纷点头赞同。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若真从蒲坂渡河,无异于孤军深入敌境,凶险难料!
见众人神色凝重,秦鸣朗声笑道:
“诸位这是作茧自缚了!”
“我军何必非要全军同时渡河?”
“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岂非不智?”
“须知我军四万之众,而敌军防线仅布防万人,甚至不足!”
“不如化整为零,分批渡河——今日三千,明日五千,沿黄河数百,里防线择机登陆!”
“莫说敌军难以察觉,即便发现零星渡河,难道他们能守住整条黄河防线?”
“若敌军敢分兵百,里追击,我军即刻从孟津主力强渡!”
“若其按兵不动,不出数日,我军便可全员过河!”
“如此,天堑变通途,岂不快哉?”
众将闻言愕然,随即恍然大悟。
自古渡河皆集中突破,何曾见过这般蚂蚁搬家的策略?
这完全是以兵力优势碾压敌军防线漏洞,堪称兵不血刃的妙计!
孙坚击掌赞叹:“军师此计大善!按此施行必能安然渡河!”
忽又皱眉道:“唯有一虑——若先头部队渡河后遭遇敌军突袭,虽主力可顺利过河,但先锋岂非白白折损?”
秦鸣从容解答:“此事早有对策,需设双重保障。”
“其一,佯攻河东。令敌军误判我军意图,放松沿河戒备。”
“明攻河东,暗度黄河,正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妙!”
“其二,夜渡为要。兵卒卸甲伪装百姓渡河,过河后于北邙山秘密集结。”
“即便偶有暴露,敌军亦难窥全貌!”
孙坚闻言开怀:“军师筹谋周全,倒是某多虑了!”
众将喜形于色——至此渡河难题迎刃而解,只待商讨过河后的战略部署。
典韦凝视着洛阳周边地形图,眉头紧锁道:
\"军师,洛阳北侧有北邙山作为屏障,即便渡过黄河,仍需突破小平津关与孟津关两处要隘!\"
\"我军应当选择哪条路线攻入洛阳?\"
韩当仔细研究地图后提议:
\"军师,既然董卓准备迁都,不如先夺取小平津关,切断其退路如何?\"
众将领纷纷颔首,唯独秦鸣突然出声反对:
\"此举实属下策!\"
\"贸然夺取关口只会打草惊蛇。若截断董卓退路,他必会放弃与其他诸侯周旋,转而全力攻我关隘!\"
\"届时孟津关守军切断我军退路,再加上牛辅从河东出兵,我军将陷入三面夹击的绝境!\"
这番分析令众人悚然一惊。
深思熟虑后,确实如此——渡河看似占据地利,实则孤军深入险境!
孙坚急切追问:
\"那依军师之见,莫非放任董卓逃窜?\"
\"非也!\"秦鸣肃然道:
\"我军渡河后便是一支奇兵,必须静待良机。\"
\"唯有在董卓迁都之际,方可发动突袭!\"
赵岑忍不住插言:
\"难道在迁都前就按兵不动?\"
众人虽然诧异于赵岑首次发言,但更关注秦鸣的答复。
所有人眼中都带着同样的疑问:难道辛苦渡河却要无所作为?
秦鸣轻笑一声,手指点向地图某处:
\"自然不会闲着!\"
\"可派遣精锐翻越北邙山,在此处秘密行动。\"
众人凝神看去,那处位于平津关以西的瀍河——洛水上游的一条支流。
孙坚大惑不解:
\"在此处设伏?要埋伏也该选函谷关!\"
面对众将疑惑的目光,秦鸣眼中精光闪动:
\"此行绝非游山玩水!\"
\"这支奇兵须在此筑坝蓄水,准备半渡而击!\"
\"半渡而击\"四字一出,众将豁然开朗。
孙坚立即醒悟:\"军师要借水势截断敌军?\"
027章 一水三用,董卓欲焚洛阳?
这个绝妙计策令所有将领都为之一振。
他凝视着地图,发现自洛阳前往长安的路线,必须横穿涧河峡谷,顺着河谷行进至函谷关,方能踏入弘农郡地界。
而瀍河与涧河在此交汇,最终注入洛水,恰巧横亘在董卓大军的行军路线上!
若在上游筑坝截流,待敌军渡河时突然开闸放水,顷刻间就能将董卓大军斩为两段!
众人盯着地图,顿时领悟了秦鸣这支奇兵的奥妙!
祖茂击掌赞叹:
\"原来军师的伏笔藏在此处!\"
\"着实精妙!\"
\"以此计策,我军兵不血刃便可令董卓部众阵脚大乱!\"
秦鸣颔首道:
\"我军南渡后需隐匿行踪,若全员翻越北邙山恐暴露行迹。\"
\"故待董卓迁都时,我军当取道小平津关!\"
\"此处守备薄弱,可速战速决。\"
\"夺关后沿官道疾驰南下,纵使敌军察觉我军动向,这滔天洪水亦能阻断其退路,正可一鼓歼之!\"
\"不过筑坝蓄水另有深意——\"
\"尚有余韵?\"
众将领闻言俱是愕然。
不仅另有深意,竟还是双重后手?
这岂不是一石三鸟之计?
孙坚凝神思索片刻仍不得要领,急问:
\"请军师详解这双重后手?\"
见众人困惑,秦鸣拂袖点向地图:
\"其一乃是迟滞敌军,其二实为助我军破敌!\"
\"董卓麾下西凉铁骑骁勇。\"
\"迁都之时必以精骑断后,我军新练骑兵难撄其锋!\"
\"故需借天地之力制约敌骑——诸位且看,瀍河地势居高临下,下游尽为平川。\"
\"待洪峰过境后,会呈现何等景象?\"
赵云突然剑眉一扬,眸中精光迸射:
\"先生莫非是要借水势淤积,令敌骑陷于泥泞难以驰骋?\"
这位骑术大家此刻已看透玄机——对于骑兵而言,泥淖之地实乃灭顶之灾!
众将闻言恍然,帐中霎时响起一片赞叹之声。
【战策】
以水制骑?
此计堪称西凉铁骑的克星!
孙坚猛然击案而起,朗声大笑:
\"军师此计一出,董贼铁骑必溃!\"
帐中诸将闻言精神大振。
董卓麾下西凉骑兵素来是江东军心头大患,如今竟有 ** 之法,实在妙极!
秦鸣见众人已领会玄机,便不再多言。
待议论稍歇,孙坚突然追问:
\"军师既说有两重深意,这二重是?\"
众将顿时恍然。
祖茂按捺不住催促道:
\"还请军师明示!\"
秦鸣神色骤然凝重:
\"这二重,是为防备董卓焚毁洛阳。\"
\"什么?!\"
祖茂失声惊呼。
帐中顿时哗然。
迁都已是骇人听闻——
竟要焚毁帝都?
这是要掘大汉龙脉?
孙坚怒发冲冠:
\"军师此话当真?\"
秦鸣安抚道:
\"焚城之事尚未可知,但董卓暴虐成性,岂容帝都完好落入诸侯之手?\"
\"今春旱少雨,若真起火势,洛水支流可保救火之需。\"
言毕默然。
他虽不敢断言董卓必行此暴举,但早做防备总归稳妥。
沉默便是最有力的回答。
众将神色渐渐凝重。
若真如此......
这秦军师竟能预见未发之祸?
此等先见之明,着实令人心惊!
或许早在决定挥师北上之前,军师就已预见了这一切?
倘若真如此,此人的谋略实在令人胆寒!
众人队列中,赵云望向秦鸣的眼神里充满了崇敬。
迁都密谋他自然无从知晓。
但今日军帐议事,秦鸣先是推演多方局势,继而制定连环对策,竟连最凶险的处境都留有后手。
难怪孙坚对此人推崇备至!
真乃当世奇人!
孙坚心中的惊叹更甚。
他对秦鸣的评价,已从\"奇才\"升级为\"鬼才\"——
若非通晓阴阳的鬼谋神算,怎可能设下这般天衣无缝的计策?
长时间的沉默后,孙坚最终拍案定策。
四万大军再度启程,一边征集渡船准备分批过河,一边部署佯攻河东的疑兵之计。
而此刻,汜水关外的平原上,一场恶战已经拉开血腥序幕......
028章 联军溃败,董卓迁都
汜水关前,天地肃杀。
董卓大军铁甲森然,战阵横贯数里。长矛寒光刺破云霄,刀戟锋芒织成死亡密林。
中军高台上,董卓踞坐如虎,李儒羽扇轻摇。
李傕、郭汜、张济、张辽等猛将如狼似虎列阵在前。
西凉精锐肃立如松,整支大军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对面,袁绍与诸侯联军排出十余万人马。
两军对垒时,盾墙如银浪翻涌, ** 似黑云压城。二十余万大军铺满旷野,旌旗遮天蔽日,宛如两片金属海洋即将碰撞。
尚未接战,空气中已弥漫着黏稠的血腥气。
\"本初兄,且看敌军阵势!\"
曹操紧锁眉头。多年征战养成的直觉告诉他:
眼前这支西凉军不止十万,且全无新败之象——战马腾跃嘶鸣,士卒杀气冲天!
反观联军虽众,却多是临时征召的壮丁。
他清晰感受到恐惧正在士兵间传染,当即谏言:\"今日不宜决战,当暂退关内......\"
袁绍正沉浸于统率千军万马的豪情中——这毕竟是他首次指挥如此规模的会战。
听到撤军建议,顿时不悦道:\"孟德何出此言?\"
令军情紧急,战局正酣,正是破敌良机,孟德何故畏缩不前?
\"若此刻退兵,军心必溃,何谈他日再战?\"
曹操听罢,暗自咬牙。
说甚军心动摇,岂不见士卒早已胆寒?
他正欲开口,却见各路诸侯皆在冷笑。
急报恰至,哨兵高呼:
\"禀盟主!董卓遣人送来木箱,邀您阵前一叙!\"
此言一出,满座哄笑。
袁绍扬鞭指天,嗤之以鼻:
\"孟德可瞧见了?适才还劝我退兵,董贼这不是先怕了?\"
\"此刻求见,莫不是要献降?\"
他讥讽毕,厉声下令:
\"现在求降为时已晚!斩了来使,抬箱上来!\"
哨兵抱拳应诺,匆匆退下。
曹操见状暗叹。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本初此举实为不智。
但念及董卓身份,终未出言劝阻。
不多时,侍卫捧来血首级并数口大箱。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