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院的工坊内,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日夜不绝。范·海斯特带领工程师们,对着速射武器的设计图反复推敲,每一个部件都要经历“设计-否定-简化-再设计”的循环,核心原则只有一个:放弃精密,追求可靠。
“枪管短后退原理不能变,但自动开锁机构太复杂,我们用‘刚性闭锁’替代!” 范·海斯特拿着一根粗壮的钢制零件,语气笃定,“把枪机做得像铁疙瘩一样,射击后枪管后退带动枪机直接开锁,没有多余的联动部件,虽然会损失一部分射速,但故障率能降到最低!”
老工匠王铁匠拿着锉刀,打磨着刚锻造成型的闭锁机构,憨厚的脸上满是专注:“这铁疙瘩足有十斤重,比三支步枪的枪机还沉,但架不住结实!就算连续射击百发,也绝不可能变形卡壳!”
供弹系统的改造更是充满“土办法”。欧洲设计的弹匣供弹需要精密的弹簧和托弹板,复国军根本无法量产。工程师李明灵机一动,提出用帆布弹链供弹:“把子弹一颗颗缝在帆布带上,射击时由副手手动转动摇柄,将弹链送进枪膛,虽然需要两个人配合,但帆布弹链成本低、容量大,一条就能装五十发子弹,完全能满足连续射击需求!”
试验台上,第一条帆布弹链被制作出来,子弹整齐地固定在帆布上,拉动摇柄,子弹就能顺畅地进入供弹口。范·海斯特看着这略显简陋的装置,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就是最适合我们的设计——不追求完美,只追求实用!”
最大的难题是散热。速射武器连续射击会导致枪管过热,轻则影响精度,重则枪管变形甚至炸膛。欧洲的解决方案是更换枪管,但复国军的工艺无法保证更换后枪管与枪机的配合精度。
“用水冷!” 范·海斯特一拍桌子,“在枪管外面包裹一个巨大的黄铜散热筒,里面灌满水,射击时水吸收热量,烧开了就更换冷水,保证枪管始终在安全温度范围内!”
这个方案立刻遭到质疑:“黄铜散热筒会让武器重量暴增,而且需要携带大量冷水,机动性太差!”
“我们不需要机动性!” 赵罗恰好巡视至此,语气坚定,“这款武器不是给步兵冲锋用的,是用来防守阵地、封锁江面的!它要的是死死钉在原地,形成一道敌人无法突破的火力墙!重量越重,越不容易被炮火掀翻,越稳定!”
赵罗的话一锤定音。工程师们不再纠结于机动性,全力推进水冷散热系统的设计。黄铜散热筒被做得异常粗壮,直径足有碗口大,可容纳十升水,外侧还铸有散热鳍片,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工坊内,越来越多的粗狂部件被制造出来:重达五十公斤的钢制枪身、两米长的加厚枪管、需要四人才能抬动的重型炮架……这些部件单独看都显得笨拙无比,但组合在一起,却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威慑力。
范·海斯特抚摸着冰冷的枪管,眼中闪过期待:“虽然它没有欧洲设计的精巧,但它是为复国军量身打造的武器,是我们工业水平下能造出的最强杀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