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1月,仿佛被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金融寒流席卷,而比特币市场,正是这股寒流的中心。曾经喧嚣震天、充斥着“to thE mooN”(直冲月球)口号的各大论坛和聊天群组,如今一片死寂,间或冒出的帖子也弥漫着恐慌与绝望。
“崩盘了!区块链是骗局!”
“我的积蓄全没了……”
“快跑吧,还能留下点渣滓。”
曾经逼近2万美元神话高点的比特币价格,如同断线的风筝,一路向下俯冲,毫无阻力地跌破了数个整数关口,最终在15,000美元的位置摇摇欲坠。K线图上那根陡峭的、几乎呈九十度向下的阴线,像一把冰冷的尖刀,刺穿了无数投机者的财富幻想。
“澈观资本”的顶层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巨大的显示屏上,那条代表比特币价格的曲线触目惊心。旁边分屏上,主流财经媒体的标题更是雪上加霜:“比特币泡沫破裂?”、“加密市场迎来至暗时刻”、“矿工关机潮来临”。
负责区块链投资板块、一路跟随林澈从早期论坛挖矿时代走来的核心成员陈默,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终于忍不住,看向坐在首座,面色平静得甚至有些过分的林澈,开口道:
“林总,价格已经跌到一万五了。市场情绪完全崩溃,恐慌性抛售还在持续。我们……要不要先卖出部分,锁定利润,规避进一步的风险?”
他的话代表了此刻会议室里大多数团队成员的心声。毕竟,在短短一个月内,眼睁睁看着资产市值缩水四分之一,这种视觉和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即便他们信任林澈,但人类规避损失的本能仍在强烈地作用着。
坐在林澈身侧的李娜,快速在平板电脑上调出一系列数据图表,她的声音依旧冷静,试图进行客观分析:“从技术面看,这确实是一次深度的技术性回调,挤泡沫的过程。链上数据也显示,长期持有者的筹码有所松动。短期来看,下行压力确实存在。不过,从长远……”
她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她个人倾向于陈默的观点,至少是部分减仓以控制风险。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林澈忽然动了。
他并非看向陈默或李娜,而是目光扫过会议室里每一张带着疑虑和不安的脸。然后,他抬起手,不算重,却极其清晰地“啪”一声,拍在了光滑的会议桌面上。
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让所有人的杂念瞬间清空,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慌什么?”
林澈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稳定力量,穿透了空气中的焦躁。
“市场的噪音,就让它们留在市场。我们投资的,是区块链技术底层逻辑的价值,是去中心化金融的未来前景,而不是这短时间内的价格波动图表!”他的话语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一个真正颠覆性的技术,其发展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泡沫会被挤掉,投机者会被洗出局,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在废墟中站立得更加挺拔!”
他站起身,走到那面显示着惨淡K线图的大屏幕前,伸出手指,虚点在那个15,000美元的位置上,仿佛那不是深渊,而是一个绝佳的跳板。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林澈转过身,眼神锐利如刀,“现在,正是市场最恐惧的时候。传我指令——”
他的命令清晰无比,不容置疑:
“动用储备资金,在15,000美元及以下价位,分批买入,目标追加20,000枚比特币!”
加仓?!
在这个价位,追加两万枚?!
这个指令让陈默和李娜都瞬间怔住。这完全是逆市场共识、逆人性直觉的操作!
但林澈没有给他们消化或质疑的时间,他继续说道:“记住,我们之前的策略,在接近两万美元时,已经分批减持了约六万枚,锁定了超过十亿美元的利润。现在,我们用利润的一部分,在更低的位置买回更多的筹码。这不是冒险,这是战略性的‘高抛低吸’,是夯实我们比特币储备基础的最佳时机!”
他环视众人,语气放缓,却带着更重的分量:
“执行吧。相信我,也相信你们自己选择的道路。几年之后,你们会为今天在这个会议室里做出的决定,感到无比自豪。”
沉默。
短暂的沉默之后,陈默第一个站了起来,脸上的疑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点燃的决然:“明白,林总!我立刻去安排下单!”
李娜也深吸一口气,快速在平板电脑上开始进行资金规划和风险模拟,不再有任何反对意见。
整个团队像一台精密机器,瞬间被注入了新的指令和动力,高效运转起来。没有人再质疑,因为下达指令的人是林澈。是他,在比特币仅值零点几美元时就看到了未来;是他,带领他们穿越了无数次这样的“至暗时刻”,并最终迎来了更加辉煌的黎明。
这一次,他们选择毫无保留地相信。
随着指令下达,庞大的资金开始悄然流入市场,在恐慌的抛售潮中,贪婪地吸纳着那些带血的筹码。每买入一枚,他们的平均持仓成本就在降低,而未来的潜在收益空间,就在扩大。
林澈重新坐回座位,看着屏幕上依旧在不断波动的价格,眼神深邃。
寒冬已至,但他知道,这恰恰是为下一个春天,积蓄能量的最好时节。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