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二日。黎明前的黑暗依旧浓重,三十六师残部连同收容的溃兵、百姓,如同一条沉默而疲惫的长龙,在昆山以南的乡间小路上艰难跋涉。昨日的昆山迷雾与险中求存,让每个人都心有余悸,但队伍中却隐隐多了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于“正仪”这个临时目的地的微弱期盼。
天色微明,队伍的前锋终于抵达了正仪镇外。这是一座位于水网地带的小镇,几条河流在此交汇,几座石桥连接着镇内镇外。镇子比预想的要安静,甚至可说是死寂。没有鸡鸣犬吠,也没有炊烟升起,只有晨风吹过枯枝的呜咽声。
侦察连长赵虎带着尖兵组率先抵近侦察,很快回报:“师座,镇内空无一人,百姓似乎已逃散。房屋大多完好,但镇公所、粮仓等地有被翻捡的痕迹。未发现日军活动迹象,但镇西方向有零星枪声传来,距离较远。”
宋希濂在镇外一处较高的河堤上勒住马,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镇子及其周边地形。水网纵横,桥梁是关键。“命令部队,暂不入镇!”他沉声道,“一零六旅派出两个营,立即占领镇子四周的制高点和桥梁,构筑环形防御阵地!工兵营检查所有桥梁结构,重点控制镇东和镇南的两座主桥,并准备爆破装置!侦察连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放出警戒哨,延伸至五里外!”
“师座,部队急需休整,伤员也需要安置……”参谋长周明远看着身后东倒西歪的官兵,有些不忍。
“越是疲惫,越不能松懈!”宋希濂语气严厉,“昆山的教训就在眼前!鬼子追兵随时可能循迹而来,或者从侧翼水道渗透!必须先立稳脚跟!告诉弟兄们,忍住这一时之苦,布好防线,才能睡个安稳觉!伤员和非战斗人员,可先进入镇内边缘坚固房屋安置,医护队立即展开救治!”
“是!明白了!”周明远凛然,立刻转身传达命令。
部队迅速行动起来。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强打精神,在军官的带领下,跑步进入指定阵地,挥动工兵铲挖掘散兵坑,设置机枪火力点。工兵们则忙碌地检查桥梁,埋设炸药。一种临战的紧张气氛,瞬间取代了刚刚抵达时的松懈。
【叮!宿主选择有利地形并迅速建立防御,“绝地求生”任务执行度提升至55%。触发临时任务:“稳固据点”。】
【任务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正仪镇基本防御工事构筑,成功击退或预警日军连级以上规模的侦察\/试探性进攻,并完成部队初步休整补给。】
【任务奖励:积分250,000点,“区域水文地形详图”(正仪周边)x1。特殊奖励:若防御完备且无重大伤亡,获得“士气恢复光环”(小范围,持续48小时,小幅提升部队疲劳恢复速度)。】
系统的任务及时指明了方向。
随着防御阵地初步建立,部分部队开始轮流进入镇内休整。空无一人的民房成了临时的营房,士兵们终于可以卸下背包,找个避风的地方坐下来,啃两口干粮,喝点热水。医护队在镇中心一处相对完好的祠堂设立了野战医院,林晓梅和医疗队员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药品的短缺让她们眉头紧锁。
宋希濂将师部设在了镇公所的二层小楼里。他第一时间沟通了系统。连日激战和撤退,部队的弹药、药品、给养都濒临枯竭,必须立刻补充。
“系统,进行三次中级抽奖,目标:弹药、医疗物资、食品。”
【叮!消耗300,000积分,抽奖完成!获得:7.92mm重机枪弹链x1000条,82mm迫击炮弹x500发,医用磺胺粉x5000克,高效止血绷带x3000卷,大米x斤,罐头食品x2000罐。】
“立刻兑换:柴油x5000升(供车辆及发电机),汽油x2000升(供小型发动机),军用电台备用电池x20组。” (消耗积分150,000点)
【兑换成功!】
看着系统中依然庞大的积分余额,宋希濂略松一口气。他召来后勤部长,低声吩咐:“我们在昆山‘友人士绅’的帮助下,联系上了一支隐蔽的运输队,他们冒险送来了一批补给。你带可靠的人,到镇南三里的河汊边去接收,注意隐蔽和警戒。” 这自然是系统物资的“合理化”说辞。
后勤部长将信将疑,但见宋希濂语气肯定,便领命而去。几小时后,当满载物资的船只(系统生成,伪装成民船)被悄悄运回镇内时,整个部队都沸腾了!弹药、药品、粮食!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师座神通广大!”士兵们低声传颂着,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和希望。系统的这次及时“输血”,极大地稳定了军心,恢复了部队的战斗力。
午后,师部电台终于与第三战区长官部取得了断续的联系。电文内容却让宋希濂的心情更加沉重。
战区长官部电令:各部务必坚守现有阵地,节节抵抗,迟滞日军向南京推进的速度,为首都布防争取时间。同时,严令追究昆山等地失守责任,语气严厉。
另一份来自友军的密电则透露:溃退局势已难以挽回,高层意见分歧巨大,有的主张死守苏州、无锡,有的则要求迅速退保南京,指挥混乱,后勤补给基本中断。
“死守?拿什么守?”参谋长周明远苦笑着指着地图,“部队打残了,弹药快光了,友军各自为战,鬼子追兵势头正猛!这命令简直是让我们送死!”
作战参谋李慕华比较冷静:“师座,战区命令不可公然违抗,但也不能坐以待毙。我师当前要务是休整补充,恢复战力。正仪地形有利,可暂作停留,但必须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应立刻向战区禀报我师实际情况和所处位置,争取理解和支援,同时积极侦察敌情,自主判断下一步行动。”
宋希濂点了点头,李慕华的意见很务实。“回电战区:职部三十六师历经苦战,伤亡惨重,现暂据正仪整顿,亟需粮弹补充。当面的军坚决执行迟滞任务,但恳请上峰明察实情,速派援军与补给。另,积极侦察敌情,若战机不利,为保存战力,职部将适时向吴福线转进。” 这份电文既表明了态度,也为自己争取了机动空间。
整个下午,正仪镇周边出乎意料地平静。部队抓紧时间修复工事,分配弹药,救治伤员,埋锅造饭。炊烟袅袅升起,久违的米饭香味弥漫在镇子里,士兵们终于吃了一顿热乎饭,士气有所恢复。宋希濂亲自到各阵地巡视,慰问伤员,他的出现给官兵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然而,这种宁静并未持续太久。傍晚时分,向西延伸的侦察哨传回紧急情报:发现日军小股骑兵在十里外活动,似在进行侦察!同时,水上巡逻队也报告,发现可疑船只在水道出没!
“鬼子果然摸过来了!”宋希濂立刻警觉,“命令各部,加强戒备,夜间双岗双哨!侦察连派出精干小组,前出捕捉‘舌头’,务必弄清敌军规模和意图!”
夜幕降临,正仪镇陷入了紧张的宁静之中,只有巡逻队的脚步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犬吠(也许是日军惊动的)。每个人都明白,暂时的喘息可能即将结束,下一场战斗,或许就在黎明。
深夜,师部灯火通明。宋希濂对照着地图和侦察报告,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正仪虽好,非久留之地。日军主力一旦解决昆山等地,必然沿水陆两路继续西进、南下,正仪这个水陆枢纽迟早会成为目标。
“慕华,吴福线(吴江-福山)国防工事情况,有没有最新消息?”他问道。
李慕华摇头:“联络不畅,情况不明。但据战前所知,那些工事多年失修,守备兵力也严重不足。恐怕……难以依托。”
宋希濂叹了口气。撤退的路,似乎越走越窄。但他不能将这种情绪传染给部下。
“明远,通知各团主官,拂晓前召开作战会议。我们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向吴福线转进的预案,包括路线选择、交替掩护、后勤保障,尤其是伤员转移方案,必须周密!”
“是,师座!”
命令下达后,宋希濂独自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星月无光,寒风刺骨。他的部队暂时得到了喘息,但更大的风暴,正在黑暗中酝酿。他握紧了拳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无论如何,必须带着这些信任他的弟兄们,活下去,战斗下去!
十一月二日,在正仪镇短暂的喘息、紧张的布防、及时的补给和对未来的忧虑中度过。三十六师像一只受伤的猛虎,在舔舐伤口的同时,警惕地注视着黑暗中的危险,准备着下一场生死搏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