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霓裳羽衣曲
第四十二章 銮舆播越
第一节:泾师东征
建中四年(783年)的秋天,长安城是在一种极度压抑和恐慌的气氛中度过的。河北、山东四王割据,中原淮西李希烈叛乱愈演愈烈,称帝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帝国的财政在连年战争中濒临崩溃,两税法所带来的增收,早已被巨大的军费开支吞噬殆尽。太仓空空如也,朝廷甚至不得不向富商豪贾“借”钱,名为借贷,实近掠夺,引得怨声载道。
八月,李希烈围攻襄城(今河南襄城),此地乃屏护洛阳及漕运之要冲,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德宗焦灼万分,环顾四周,却发现可用之兵已然捉襟见肘。朔方、神策等精锐或陷于河北战场,或需防备西陲吐蕃。情急之下,德宗做出了一个日后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决定:征调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五千,东出救援襄城。
泾原镇(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地处西北边陲,士卒素以骁悍着称,但同样也以桀骜难驯闻名。他们长期戍边,生活清苦,此番被调往更加惨烈的中原战场,本就心存怨望。更致命的是,朝廷国库空虚,竟无法给出像样的赏赐。
十月,姚令言率泾原兵五千人,冒着凄风冷雨,抵达长安城东的浐水畔。京兆尹王翃奉命犒军,送来的却只有粗米饭和些许不见油腥的菜羹。这些期盼着进入繁华帝都、能得厚赏的边军士卒,见到如此“犒劳”,积压的愤怒瞬间爆发了!
“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耶!闻琼林、大盈二库(皇帝私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队伍中有人振臂一呼,顿时应者云集。兵士们自行擂鼓呐喊,调转枪头,直扑长安城!
第二节:长安哗变
乱军如潮水般涌向长安城。姚令言闻变大惊,疾驰至长乐坡,试图安抚部下。他挡在军前,高声道:“诸君失计!东征立功,何患不富贵,乃为族灭之计乎!”话音未落,乱箭已向他射来。姚令言侥幸跃入沟中逃脱,知事已不可为,乱兵裹挟着他,一同冲向京城。
此时长安城内毫无戒备,禁军(神策军)主力大多在外,德宗闻讯,惊骇失措,急命普王李谊(德宗侄)为元帅,宦官白志贞为都知兵马使,企图闭城抵御。然而,白志贞所募的禁军多是市井子弟,名在军籍而人实居市廛,仓促之间,竟无人应召。乱兵轻易砍断禁苑大门门栓,涌入长安城。
德宗仓皇召集禁卫,仅有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等率百余名宦官及部分亲王随从护驾,从宫苑北门狼狈出逃。事起突然,连德宗的诸位嫔妃、公主都大多未能跟上。唯有翰林学士姜公辅拦马进言:“朱泚尝为泾原帅,今废居京师,心常怏怏。若乱兵奉以为主,则难制矣!请召其同行。” 德宗此时已魂飞魄散,只道:“不及矣!” 竟弃朱泚于不顾,直奔奉天(今陕西乾县)而去。
消息传出,长安城内一片混乱。乱兵与市井无赖趁机大掠府库,市民亦争入宫禁,盗取金帛锦彩,直至深夜,喧嚣之声不绝。
第三节:朱泚称制
德宗出奔,长安无主。哗变的泾原兵士,虽一时痛快,却也深知犯下滔天大罪,亟需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出来主持局面,对抗朝廷可能的讨伐。他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曾担任过泾原节度使、如今罢职闲居在长安晋昌里的太尉朱泚。
朱泚,乃幽州朱滔之兄。其人性情阴沉,野心勃勃。当初其弟朱滔在幽州自立,朱泚为表忠心,主动将兵权交还朝廷,入朝任职,实则被软禁于长安。此刻,面对泾原乱兵的“拥戴”,他心中蛰伏已久的欲望,瞬间被点燃。
起初,他尚故作姿态,居于府中,只以故帅身份安抚乱兵,命其严守宫门、坊市,禁止劫掠。但当他见到乱兵们纷纷拜倒,口称“万岁”时,那虚假的推辞便再也无法说出口。权力的诱惑,如同毒药,让他甘之如饴。
在姚令言及部分心怀叵测的朝臣(如源休、李忠臣等)的拥戴下,朱泚移居大明宫含元殿,自称权知六军(暂时代理禁军统帅)。他效仿当年玄宗、肃宗故事,遥尊德宗为“太上皇”,并遣使至奉天,言语间充满威胁,企图逼迫德宗“禅位”。
然而,奉天城内的德宗,在经历初期的恐慌后,已稍稍镇定。他拒绝了朱泚的“好意”,并下诏征调四方兵马入援。朱泚见政治诱降不成,终于扯下伪装。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八日,朱泚在大明宫宣政殿正式登基,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他任命姚令言为侍中、关内元帅,李忠臣为司空兼侍中,源休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度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伪朝廷。同时,他加紧修缮长安城防,积聚粮草,并亲自率军,西出长安,意图一举攻下奉天,擒杀德宗,永绝后患。
第四节:奉天围城
朱泚亲率数万大军,号称十万,浩浩荡荡杀奔奉天。此时的奉天,只是一座小小的县城,城墙低矮,守军寡弱。德宗身边,仅有浑瑊等少数将领以及仓促集结的数千兵马。闻听朱泚大军压境,人心惶惶,甚至有人建议德宗继续南逃。
左金吾大将军浑瑊挺身而出,力陈奉天虽小,但城池尚坚,且援军已在路上,必须坚守!他的坚定,感染了德宗和守城将士。德宗将守城重任全权委于浑瑊。
浑瑊,铁勒族名将,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他立刻组织军民,日夜加固城防,分配守具,严明号令。朱泚大军将奉天围得水泄不通,日夜猛攻。他们制造了高大的云梯,上载壮士,下施巨轮,企图强行登城。浑瑊则命人挖掘地道,内积薪油,待云梯靠近,便点燃地道,烈焰从地下喷涌而出,云梯及梯上士卒皆焚为灰烬。
朱泚又驱使百姓填平壕沟,浑瑊则趁夜派死士出城,击杀填壕之敌。战斗异常惨烈,城中箭矢用尽,浑瑊便以重赏激励百姓拆屋取木,制作简易的防守器械。德宗亲自抚慰将士,将自己的衣食用品分赏给守城有功者,甚至解下自己的腰带赐给浑瑊,士气得以维系。
然而,形势依旧万分危急。城中粮草将尽,只能以稀粥度日,甚至拆下马鞍煮食皮革。十一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更是雪上加霜,冻死饿死者日众。德宗与群臣相对哭泣,几近绝望。
第五节:灵武援军
就在奉天城岌岌可危之际,转机终于出现。德宗在出逃前发出的勤王诏书,开始发挥作用。
首先赶到的是邠宁节度使韩游瑰、庆州刺史论惟明率领的三千骑兵,他们突破叛军封锁,冲入奉天城中,虽然兵力不多,但极大地鼓舞了守城军民的士气。
紧接着,更为关键的一支援军到了——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所部朔方军精锐五万人,自魏州前线星夜兼程,回师勤王!李怀光性格粗猛,但对朝廷尚存忠心,且与朱泚素有嫌隙。他率军经蒲津渡河,进抵醴泉(今陕西礼泉),大败朱泚部署在当地的叛军,兵锋直指奉天。
同时,神策军河北行营节度使李晟,在得知长安剧变后,也当机立断,率军自定州(今河北定州)出发,沿途收拢兵马,斩关夺隘,向关中疾进。镇守易定的义武节度使张孝忠,受到朱滔的威逼利诱,但感念李晟的恩义和忠诚,发兵相助,使得李晟得以顺利西归。
李怀光大军的逼近,给了朱泚致命一击。朱泚围攻奉天一月有余,师老兵疲,士卒冻馁,闻听李怀光大军将至,恐惧不已,唯恐被内外夹击,只得于十一月二十日夜间,焚营撤兵,退回长安。
奉天之围遂解。德宗与守城将士,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生死考验,终于得以喘息。然而,危机并未结束。李怀光性情骄悍,自恃解围之功,对德宗身边信任的宰相卢杞、宦官翟文秀等人极为不满,认为正是这些奸佞蒙蔽圣听,才导致天下大乱。新的矛盾,已在勤王功臣与朝廷之间,悄然滋生。
帝国的命运,在经历了一次险些覆亡的劫难后,又被拉回了平衡点,但前方等待的,依旧是吉凶未卜的漫漫长路。
(第四十二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唐内外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