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工作小组的机制如同给生锈的齿轮注入了润滑油,“三角地”区块的前期工作开始艰难地启动。自然资源局牵头的确权摸底小组已经进驻,对每一寸土地、每一栋建筑的来源和现状进行登记造册;评估机构也开始对现有资产进行初步估值。然而,更深层次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这天下午,示范区指挥部的小会议室里,一场关于“三角地”及周边区域初步规划方案的讨论会正在进行。参会者除了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的江辰、罗成,还有市规划设计院的两位主要设计师,以及天湖区、经开区负责规划和城建的分管领导。
设计院的项目负责人通过投影,展示着初步的概念性规划方案。图纸上,原本杂乱无章的“三角地”被勾勒成一个充满现代感的绿色廊道和创新园区,与两区的发展蓝图紧密衔接,看起来前景诱人。
“……我们计划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塑,将这片区域打造为连接天湖区生活服务中心和经开区产业核心的绿色纽带。同时,依托现有的空间基底,植入创新孵化、研发中试等高端功能,实现区域的整体价值提升……”设计师侃侃而谈。
方案展示完毕,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天湖区那位分管副区长率先开口,他扶了扶眼镜,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规划理念很好,我们天湖区原则上支持。不过,我们有一个核心诉求。”他指向图纸上靠近天湖区一侧的区域,“这一片,按照方案是布局研发中试和配套服务。我们认为,考虑到未来人流和产业聚集效应,这里应该适当提高商业服务和高端住宅的配比,这更符合我们区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定位,也能更快见到效益,反哺我们区在前期的投入。”
他的意思很明确,希望在天湖区接壤部分获取更多能够快速带来税收和城市形象提升的开发权益。
他的话音刚落,经开区那位分管副主任,一位面色黝黑、作风硬朗的中年干部,立刻敲了敲桌子,声音洪亮地反驳:“我不同意!‘三角地’问题的核心是产业协同和转型升级!规划必须向产业倾斜!”他指向图纸中心区域,“这里,还有靠近我们经开区这一侧,必须预留足够规模的标准厂房和产业用地,重点承接我们经开区溢出的、有升级潜力的制造环节,以及未来计划引入的先进制造项目。搞太多商业住宅,那是本末倒置!我们经开区的产业工人也需要住房,但不能挤占宝贵的产业发展空间!”
双方各执一词,都试图将规划导向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本质上是在争夺未来这片区域的主导权和利益分配。
设计院的两位设计师面露难色,这种涉及区域利益的争论,往往让他们这些技术部门无所适从。
罗成组长试图打圆场:“两位领导的意见都有道理,咱们是不是可以再融合一下,找个平衡点?比如在靠近天湖区这边适当布局一些商业服务,在靠近经开区那边保障产业用地……”
“平衡?”经开区副主任声音又提高了几分,“罗组长,这不是和稀泥的时候!产业的聚集有其内在规律,零敲碎打地布局,形成不了集群效应!必须集中连片!”
“集中连片也不能忽视城市功能和民生需求!”天湖区副区长也毫不退让。
会议陷入了僵局,气氛有些紧张。
江辰一直在安静地记录,观察着双方的争论。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规划理念之争,更是深层次的区域发展思路和利益之争。如果不能找到一个超越单个区域利益的更高维度共识,讨论只会陷入死循环。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各位领导,设计院的老师,”江辰开口,语气平和,“我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他走到投影幕布前,指向整个示范区的区域图,而不仅仅是“三角地”那一小块。
“我们讨论‘三角地’的规划,眼光或许可以放得更宽一些。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协同发展’,目标是实现‘1+1+1>3’的效果。”他的手指在天湖区、经开区和江港区三个点上划过。
“如果我们只盯着‘三角地’这块肉,想着自己能从里面分到多少,那可能永远也达不成一致。”江辰的目光扫过天湖区和经开区的领导,“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将‘三角地’视为一个引爆点,一个试验田。”
他回到“三角地”的规划图前:“这里的规划,是否可以更侧重于构建一个共享的平台功能?比如,打造一个三个区都可以共享的公共研发平台、检测中心或者中试基地?产业的布局,不一定非要画地为牢,可以探索‘研发在三角地,量产在经开区,服务支撑在天湖,配套拓展到江港’的跨区域产业链协同模式。”
他停顿了一下,让众人消化这个想法,然后继续说道:“至于商业服务和住宅配套,完全可以依据未来实际产生的需求,在周边区域进行精准补充,而不是现在就在这块核心区域争得你死我活。规划应该留有弹性,为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
江辰的发言,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试图将大家的思路引导到如何利用“三角地”这个节点,最大程度地激发整个示范区的协同效应上来。
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下来。天湖区的副区长若有所思,经开区的副主任紧绷的脸色也缓和了些许。江辰提出的“共享平台”和“产业链协同”概念,确实提供了一个跳出零和博弈的新视角。
设计院的负责人眼睛一亮,连忙附和:“江主任这个思路很有建设性!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对方案进行深化,重点突出平台的共享属性和区域的协同功能!”
罗成也赶紧表态:“我觉得江辰同志的建议值得深入研究。咱们是不是可以先围绕构建共享平台和探索协同模式这个方向,继续深化方案?具体的用地比例和功能布局,可以在这个大原则下再细致推敲?”
天湖区和经开区的领导互相看了一眼,虽然未必完全认同,但在指挥部的人员和设计院都倾向于这个思路的情况下,也不好再强硬坚持己见。
“可以再研究。”天湖区副区长最终松口。
“我们也没问题,只要对示范区整体发展有利。”经开区副主任也闷声表态。
第一次规划对接会,在江辰看似不经意实则关键的引导下,避免了不欢而散的结局,勉强达成了继续深化的共识。
散会后,罗成拍了拍江辰的肩膀,低声道:“可以啊,江主任。你这四两拨千斤的功夫,见长。”
江辰微微摇头:“只是提供了一个讨论的方向。真正的难点,还在后面。”
今天的会议只是暂时缓和了矛盾。一旦涉及到具体的平台谁主导、利益如何分配、成本如何分摊等实质性问题,更激烈的争论必然还会出现。他提出的“共享”与“协同”理念,需要更精细的制度设计和更强有力的推进机制来支撑。
规划图纸上的每一笔,都牵扯着巨大的利益。他这只刚刚伸入迷局的手,需要更稳,也更巧。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