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了民生基本盘,江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关乎清河长远发展的招商引资工作上。然而,真正的招商引资绝非简单的“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一场涉及产业导向、资源匹配、政策竞争和长远眼光的复杂博弈。
近期,一个投资额高达五十亿元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项目,引起了清河市的极大关注。投资方是国内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昊天科技”,项目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符合清河市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方向。如果能成功引进,将对清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市长方远对此项目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亲自带队赴企业总部进行了多次洽谈,并向市委常委会做了专题汇报,力主全力争取。他在汇报中列举了项目的诸多好处:投资大、产值高、税收可观、能解决大量就业,并能极大提升清河在新能源领域的知名度。
然而,在项目评审论证会上,分歧出现了。市发改委和环保局的专家提出了谨慎意见。发改委认为,该项目虽属新能源领域,但正极材料生产本身能耗较高,且对上游锂矿资源依赖严重,供应链风险需要评估。环保局则指出,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和废气,虽然投资方承诺采用先进环保技术,但最终效果需要实践检验,对清河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考验。
更关键的是,项目选址存在争议。投资方看中了位于清河下游、靠近水源保护区的原市化工厂闲置地块,理由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但环保部门和部分专家强烈反对,认为此地环境敏感,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建议选址到远离水源的工业园。
方远在会议上有些激动:“同志们,机遇稍纵即逝啊!周边几个市都在虎视眈眈,给出了非常优惠的条件。我们不能因为一些莫须有的风险就裹足不前!环保问题,可以靠技术解决嘛!选址问题,可以再和投资方协商,加强防护措施。如果过分苛求,项目很可能就黄了!”
会场气氛一时有些僵持。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江辰。
江辰没有立即表态,他仔细翻阅着项目可研报告和各部门的意见,沉思良久。他知道,方远是从加快发展、追赶标兵的角度考虑,心情可以理解。但作为市委书记,他必须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进行决策。
“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江辰缓缓开口,“招商引资,我们渴望大项目、好项目,但不能饥不择食,更不能以牺牲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对于这个项目,我原则同意积极争取,但必须有前提。”
他环视众人,条理清晰地说:“第一,环保底线不能破。项目必须采用国际一流的环保技术和标准,这不是商量,是硬要求。环保部门要牵头组织最严格的专家评审,通不过,一票否决。第二,选址问题要科学论证。不能只看眼前方便,要进行全面的环境风险评估。如果现有选址确实存在不可控风险,宁可配套成本高一些,也要坚决调整到更安全的区域。第三,要算综合账。不仅要算税收、就业的经济账,还要算环境账、资源账、长远发展账。发改委要牵头,对项目的能耗、资源依赖、产业链带动效应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他最后看向方远:“方市长,谈判要继续,诚意要足,但我们的原则也要清晰传达给对方。真正有远见的企业,会理解并尊重我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如果对方仅仅是因为我们环保要求高、选址谨慎而放弃,那这样的企业,或许也并不完全符合清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招的,是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不是短期逐利的过客。”
江辰的决策,为项目的引进划定了清晰的边界。方远虽然有些遗憾,但也只能按照市委的要求去推进谈判。
后续的谈判果然变得异常艰难。投资方对调整选址和更高的环保投入表示难以接受,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方远几次向江辰汇报,语气中透露出焦虑,暗示是否可以在某些环节上适当让步。
江辰的态度却很坚决:“告诉对方,清河欢迎投资,但绿水青山是我们的底线。我们可以在地价、税收、服务等方面提供最大优惠,但在环保和安全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昊天科技’觉得做不到,我们只能表示遗憾。”
就在清河方面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转机出现了。投资方总部派来了一位更高级别的副总裁进行最后一轮谈判。这位副总裁在详细了解了清河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特别是亲眼考察了清河市在“3·15”事故后对环保和安全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后,态度发生了转变。他私下对谈判团队说:“一个对环境和安全如此负责的地方政府,其诚信和执行力是值得信赖的。在这里投资,长远看风险更低。”
最终,经过多轮拉锯,“昊天科技”基本接受了清河市提出的环保和选址要求,项目成功签约,但选址调整到了远离水源的开发区,政府也在土地价格上给予了相应补偿。
项目签约仪式上,江辰和方远共同出席。方远在发言中热情洋溢地展望了项目前景,而江辰的发言则显得更为沉稳。他不仅感谢了企业的信任,更强调了清河市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尤其将坚守生态红线,与所有投资者共同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