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帖子的出现,像一粒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照海市小小的政治圈子和关注时政的民间层面,确实激起了一些议论。
虽然尚未形成舆论风暴,但那“嗡嗡”的杂音已然可闻,带着质疑与观望的气息,悄然弥漫。
叶辰对此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冷静。他严格按照对秘书小陈的指示,没有大张旗鼓地组织“反击”,也没有在公开场合对此事发表任何评论,仿佛那篇帖子从未存在过。
但他内紧外松,一方面让网信部门按照预案,适时通过官方渠道释放了一些关于高新区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注重风险防控的正面信息,如召开专家咨询会、严格项目准入标准等,以事实进行温和的对冲,
另一方面,他加强了对内部工作纪律的强调,尤其是在数据管理和信息保密方面,再次敲响了警钟。
他知道,这种时候,任何过激的反应都会显得心虚,反而落人口实。
沉住气,做好自己的事,是最好的防御,也是最有力的进攻。
几天后,在一次高新区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的内部周例会上,科技局局长在汇报研发投入提升方案时,语气中不免带上了几分因外界质疑而产生的焦躁,提出是否应该先集中资源打造一两个“亮点项目”,以快速回应舆论。
叶辰听罢,轻轻放下了手中的笔,目光平静地扫过与会众人。
“同志们,”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急着去点亮几盏灯给别人看,而是要耐着性子,把我们脚下的地基,一尺一寸地夯实。 外界的议论,无论是善意的提醒还是恶意的揣测,我们都应该听,但绝不能乱了自己的方寸。”
他拿起那份研发投入提升方案,语气转为严肃:“研发投入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的是长效机制,是培育创新的土壤。指望靠堆砌一两个项目来装点门面,那是舍本逐末,即便暂时堵住了别人的嘴,也骗不了我们自己,更骗不了未来评审专家的眼睛。”
“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稳步提高。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定力。”
他看向科技局局长,眼神锐利而坚定:“方案的方向是对的,就按照这个思路,扎扎实实地去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去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去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至于外界的噪音,交给时间和我们未来的成绩去回答。”
科技局局长面露惭色,随即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市长。是我们有些心浮气躁了。”
叶辰又将目光转向发改委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负责人:“选址和产业规划也是如此。不要因为有人唱衰,就急于求成,仓促拍板。科学的比选、严谨的论证,一步都不能少。我们要对的起脚下这片土地,对得起照海的未来。”
他的这番话,如同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会议室里些许浮躁的气息。
与会者们重新意识到,他们正在从事的是一项长远的事业,不能被眼前的小风浪带偏了航向。
会后,叶辰特意留下了政策研究室的李博主任。
“李主任,那篇帖子,你也看到了吧?”叶辰语气平和地问。
李博推了推眼镜,点头道:“看到了,市长。内容看似客观,实则包藏祸心。”
“嗯,”叶辰微微颔首,“这说明,已经有人坐不住了。我们的对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关注我们,也更善于使用盘外招。你们政策研究室,除了继续深化政策研究,也要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分析这方面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同时,要加强对我们自身工作亮点的总结和提炼,未雨绸缪,准备好应对更复杂舆论环境的素材。”
“是,市长。我们立刻调整工作侧重。”李博心领神会。
处理完这些,叶辰才稍稍松了口气。
他知道,这场风波暂时被压了下去,但根源未除,隐患仍在。
这第一次的“微澜”更像是一次预警,提醒他前路的崎岖与复杂。
晚上,他难得地准时下班,去了林筱筱那里。他没有向她提及工作上的烦心事,但细心的林筱筱还是从他眉宇间一丝难以化开的疲惫中看出了端倪。
她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为他泡了一杯安神的热茶,坐在他身边,陪他看着窗外宁静的夜色。
“有时候,真羡慕你,工作相对纯粹。”叶辰握着温热的茶杯,忽然轻声说了一句。
林筱筱侧头看他,温柔地笑了笑:“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难处。只是,你肩上的担子更重,看到的风景更复杂,需要应对的……也更多。”
她轻轻靠在他肩膀上,“不过,我相信你。就像你相信我一样。”
简单的话语,却带着熨帖心灵的力量。叶辰心中的些许郁结,在这份静谧的陪伴与无条件的信任中,渐渐消散。他握紧了她的手,感受着那份安稳。
“定风波”,定的不仅是外界的风波,更是自己内心的波澜。
叶辰知道,他必须始终保持这份清醒与定力,才能在这愈发复杂的棋局中,走稳接下来的每一步。
而身边这个给予他宁静港湾的女子,是他能够保持定力的最重要源泉之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