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绘就,说干就干!家庭会议后,张家乃至整个山海屯都仿佛上紧了发条,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新船的建造是头等大事。 张西龙将卖鹿茸、豹皮等山货换来的厚厚一沓“大团结”,连同家里的大部分积蓄,小心翼翼地包好,带着张西营和大壮,再次找到了当年建造“海龙号”的老船匠李木匠。
李木匠的船坞依旧弥漫着桐油和木材的清香。看到张西龙三人活着回来,老船匠也是唏嘘不已,连声道“祖宗保佑”。当张西龙说明来意,并拿出他精心绘制的新船设计草图时,李木匠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起来。
“嗯……船型更瘦长些,船头尖,利于破浪……龙骨和主要肋骨都用更粗壮的木料,关键连接处用铁件加固……预留了安装设备的底座……西龙啊,”李木匠抬起头,眼中带着赞赏,“你这趟遭难,没白遭,琢磨出来的东西,在理!”
得到老船匠的肯定,张西龙心里更有底了。双方谈好了工钱和用料,签订了简单的契约。李木匠保证,会选用最好的东北红松和榆木,严格按照图纸施工。
造船的钱解决了大部分,但购买二手柴油机的资金还有缺口。张西龙没有犹豫,将目光投向了后山的养殖场。
养殖场的产出,成了新船建设的“输血泵”。 张西龙亲自带着新制成的鹿茸和一批品相好的皮子,再次前往县城,找到了药材公司的小王和外贸局的熟人。凭借过硬的品质和之前建立的信誉,这批货卖出了不错的价钱,加上张西营近海作业陆续的一些收入,购买一台状况良好的二手柴油机的资金终于凑齐了。
与此同时,“养殖合作社”的构想也开始落地。 张西龙和张西营分头行动,找到了之前就看好的赵老蔫家和海生家。这两家都是屯里出了名的老实勤快人家,劳力也足。
在张家堂屋,张西龙掰着指头给他们算账:“加入合作社,不用你们投钱。我们提供鹿羔、羊羔或者猪崽,你们负责喂养,饲料主要是山上的草和家里的部分粮食、泔水,我们按量补贴一些精料。等技术成熟,也可以赊给你们种苗。等到出栏或者产茸了,扣除种苗成本,利润咱们对半分!平时你们自己地里、海里的收入还照旧。”
这个条件可谓极其优厚,几乎是无风险创业。赵老蔫和海生爹听得眼睛发亮,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下来,当场就在张西龙拟好的简单合作协议上按了手印。很快,第一批鹿羔和猪崽就被欢天喜地的两家人接了回去,精心照料。山海屯的集体养殖业,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参园那边也没闲着。 张西龙虽然忙碌,但每隔几天必定要去看看。他发现自己离开这段时间,参苗虽然总体长势不错,但有些畦垄的参苗明显矮小发黄。他蹲下身,仔细扒开土壤查看,又观察叶片,怀疑是土壤肥力不均或者发生了轻微的根腐病。
他记下情况,回头就去找福海商量,又托人去公社的农技站询问。最后采用了他的建议:将草木灰和腐熟的兔粪、羊粪混合,少量追施,增强地力;同时用大蒜和辣椒煮水,放凉后喷洒,进行土法杀菌。一段时间后,那些孱弱的参苗果然慢慢恢复了生机。这件事让张西龙更加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就在这紧张而充实的筹备中,时间悄然流逝。张家新添的男丁小海洋,在全家人的呵护下,一天一个样,白白胖胖,咿呀学语,成了全家人的开心果。他的存在,仿佛也预示着张家乃至山海屯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两个月后,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新船终于完工了!
崭新的渔船静静停泊在船坞里,船身刷着深蓝色的防锈漆,白色的船舷线条流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比“海龙号”稍小,但看起来更加挺拔精神。那台二手柴油机已经安装到位,虽然有些旧,但李木匠检查过,核心部件没问题,动力足够。
山海屯的乡亲们几乎都来到了码头,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王梅红和林爱凤抱着小海洋也来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张改成老爷子抚摸着崭新的船舷,眼眶湿润。
“吉时已到!新船下水!”随着李木匠一声高喊,悬挂在船头的红布被张西龙一把扯下!岸上的人群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张西龙、大壮、赵小山三人,穿着崭新的海魂衫(张西龙特意从县里买回来的),精神抖擞地登上新船。张西龙亲自摇动柴油机,“突突突……”沉闷而有力的轰鸣声响起,黑色的烟囱冒出一股青烟!
“解缆!启航!”张西龙站在船头,意气风发地下令。
新船缓缓驶离码头,劈开平静的海面,向着蔚蓝的远方驶去。岸上的人群久久没有散去,朝着新船挥手,直到它变成海面上的一个小黑点。
这艘被张西龙命名为“新海龙号”的渔船,承载着无数的希望,开始了它的首次航行。
首航的目标是熟悉的碗礁岛海域。那里暗礁丛生,水流复杂,但也是各种礁盘鱼类(如石斑、黑鲷、黄鱼)和贝类(如鲍鱼、海螺)富集的地方。
到达预定海域后,张西龙没有急于下网。他先是降低船速,仔细观察着海面的水色和漂浮物,凭借经验判断鱼群可能聚集的位置。
“停船!准备延绳钓!”张西龙下令。他们这次主要采用延绳钓,目标明确,专攻价值高的鱼类。
大壮和赵小山熟练地协作起来。长长的干绳被缓缓放入海中,上面每隔一段距离就系着一根带着锋利鱼钩的支线,鱼钩上挂着新鲜切好的小鱼块或贝肉作为诱饵。数百个鱼钩如同布下的一张无形大网,静待鱼儿上钩。
下完钓具,“新海龙号”在附近海域缓慢漂流等待。张西龙则拿出自制的、带浮标的简易刺网,在另一片水草丰茂的区域布下,准备捕捉一些喜欢在草丛中活动的对虾和螃蟹。
等待的时间里,张西龙也没闲着。他穿上水靠(一种简陋的潜水服),戴上自制的防水镜(用玻璃片和橡胶皮圈做成),口含一根长长的芦竹杆作为通气管,一个猛子扎进了清澈的海水里。
水下是另一个世界。阳光透过海面,形成道道朦胧的光柱。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北方主要是岩礁和藻类)如同海底的山峦,各种小鱼在其中穿梭。张西龙的目标是礁石缝隙里的鲍鱼和海螺。他如同一条灵活的鱼,在礁石间潜行,目光锐利。很快,他就发现了几只吸附在礁石背阴处的、比巴掌还大的鲍鱼。他拿出特制的鲍鱼铲(用铁片打磨而成),看准时机,迅速一撬,肥厚的鲍鱼便脱离了礁石,被他收入腰间的网兜。接着,他又在礁石底部捡到了几只像小刺猬一样的海胆和几个拳头大的香螺。
当他浮出水面,将满满一网兜收获扔上船时,大壮和赵小山都兴奋地围了过来。
“嘿!西龙哥,你这水下功夫,一点没丢啊!”大壮看着那几只硕大的鲍鱼,啧啧称赞。
“有了这些好东西,咱们这趟就算不亏了!”赵小山也眉开眼笑。
这时,延绳钓的浮标也开始有了动静!几个浮标猛地被拖入水下,支线绷得笔直!
“有鱼上钩了!快收线!”张西龙立刻指挥。
三人一起动手,开始收线。手感沉重,显然收获不小!一条条海鱼被提出水面,在甲板上活蹦乱跳:有身体侧扁、鳞片金黄的黄鱼;有头大嘴阔、身上带着黑色斑点的石斑鱼;还有几条银光闪闪、体型修长的海鲈鱼!个个都有两三斤重,活力十足!
“好家伙!这么多!还都是好货!”大壮一边解鱼,一边激动地喊道。这些鱼在市场上可比那些廉价的杂鱼值钱多了!
刺网那边也有收获,捞上来几十只活蹦乱跳的对虾和几只张牙舞爪的梭子蟹。
首航的收获,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当“新海龙号”满载着各类优质海产,迎着夕阳返航时,船上的三人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信心。
新船性能良好,操作顺手;首战告捷,收获颇丰;家里的养殖业和参园也稳步发展……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更加红火的时代,正在向他们招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