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贡院之内,规则如同无形的枷锁,森严而不可逾越。
全场肃静,禁止交谈和随意走动。
试题由专人下发,答题需用特制朱卷,严格遵循格式,不得有任何标记。
号军来回巡视,目光锐利,时刻捕捉任何异常。
每个考生的饮食自理,皆在这狭小号舍内完成。
巨大的压力笼罩着每一个角落,空气中凝结着汗味。、
还有一种关乎前途命运的无形博弈感。
何明风就静静地等待着。
等到所有考生都入场后,又不知道过了多久。
忽然间,不远处,浑厚悠远的钟声骤然敲响,一霎那就传遍贡院的每一个角落。
刹那间,所有号舍内的举子几乎同时动作!
展卷声窸窣响起。
偌大的贡院瞬间陷入一片寂静之中,先前所有的喧嚣仿佛被瞬间抽空,只剩下手指摩挲纸面的沙沙声。
密集如雨,汇成一股低沉而震撼人心的洪流。
这声音,宣告着这场汇聚天下英才,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智谋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何明风深吸一口气,睁开眼眸,眼中一片清明澄澈,再无半分杂念。
他提笔,蘸饱浓墨,在那决定命运的朱卷上,沉稳地落下了笔锋,写下了第一个字。
会试通常在三场,每场三天,共九天。
实际每场考试,考生需要提前一天入场,后一天出场,实际在贡院号舍内需度过近十天的时间。
第一场是初二月初九日入场,主要考《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
这是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是基础也是根本。
第二场是二月十二日入场,考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
考察考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法律知识和政务处理能力。
第三场,也就是二月十五日入场,此场为重中之重,考经史时务策五道。
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经典的理解,以及针对现实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最能体现考生的真才实学和格局见识。
虽说和之前乡试格局差不多,但是,会试这一场,人人都必须要拿出看家本领了。
何明风看向第一场的题目。
“《论语·颜渊》篇有云:‘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试阐发其义,而论‘信’之于治国之要。”
这段话出自《论语?颜渊》。
是孔子关于治国理政的核心观点阐述。
原文字面含义为: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这三者中先去掉哪一项?”
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如果还得再去掉一项,剩下的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
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会死,但民众不信任朝廷,国家就立不住了。”
这段话通过孔子与子贡的层层追问,揭示了儒家对治国优先级的判断。
孔子首先提出治理国家的三大支柱:“足食”、“足兵”和“民信”。
这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国家稳定的前提。
当面临逼不得已的极端情境,孔子的取舍逻辑清晰展现了优先级。
先去“兵”,孔子认为军备是“防患之需”,而非立国之本。
相比之下,粮食关乎生存,信任关乎根本,故军备可暂退。
再去“食”,粮食是“生存之需”,但“自古皆有死”而“民无信不立”。
孔子此话直指核心。
若失去民众的信任,政权失去合法性,国家便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即便有粮食也无法凝聚人心、维持秩序。
何明风思索片刻。
寻常举子破题,多半会循着“足食、足兵、民信”的顺序,阐述三者重要性,最后强调“信”的根本性。
但是,他若是想从一众试卷中脱颖而出。
破题,就必须比别人更加精妙。
何明风略一沉吟,便提笔破题,开篇即石破天惊。
“圣贤论政,首重立信。”
“夫食与兵,所以卫民生、固国本也,然非信无以持久。”
“去兵去食,权也;存信守诚,经也。”
“权可暂变,经不可稍失。”
“故夫子答子贡之问,非轻食兵,乃昭示信为政本,超越生死存亡之限耳。”
何明风开篇便直接开门见山,将“信”提升到“政本”的高度。
并将“信”与“食、兵”区分为“经”与“权”,立意瞬间拔高。
“经”即为永恒的原则,“权”则是暂时的权变。
同时,何明风也点出了,孔子“去兵”“去食”的回答并非不重视二者。
而是用一种极端假设来凸显“信”的绝对优先性。
承接着破题的高立意,何明风文思泉涌,进一步阐述经世致用的抱负。
起股:“今之治政者,亦莫不曰足食足兵。”
“然或苛敛以求足食,而民不堪其扰;或穷武以饰足兵,而国已疲其力。”
“此皆徒具其形,而忘其本也。其本为何?曰信而已矣。”
……
中股:“所谓信,非虚誉也。发于君心之诚,形于政令之公,见于施行之必。”
“轻诺寡信,朝令夕改,与民争利而饰以文告,此乃大不信,虽日诵‘民信’之言,何益之有?”
……
后股:“是故,善治国者,必以立信为先。”
“省刑罚以示信,薄税敛以养信,通言路以昭信,慎赏罚以成信。”
“使天下之民,知上之意向坚定,法令画一,惠泽必及,欺罔必惩。”
“如此,则虽值饥馑、遭寇乱,民亦知上必不我弃,愿与之守死勿去。其聚力、战力,岂徒恃仓廪兵甲所能企及哉?”
何明风此文,将抽象的“信”具体化为“君心之诚”、“政令之公”、“施行之必”。
并指出“轻诺寡信、朝令夕改、与民争利”是“大不信”。
更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通言路、慎赏罚”等具体可行的“立信”措施。
然后再次强调,真正的凝聚力战斗力源于“信”而非单纯的“兵”,回扣主题,逻辑闭环。
最后便是束股。
“故曰:民信者,非惟治国之末节,实乃立国之宏基。”
“足食足兵,其效见于一时;民信之立,其功垂于万世。”
“夫子之言,非迂远也,实为万世不易之准则。后之执政者,可不慎欤?”
正当何明风洋洋洒洒地挥墨时,突然,一阵略显急促和混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片区域的宁静。
只见两名身着号服、面色冷峻的号军,停在了一位距离何明风约莫五六个号舍开外的中年举子门前。
“你!起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