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自初春至暮春,近两个月的时光倏忽而过。汴京西郊的演武场及周边山川,已然成为一座巨大的军事学院与试验场。赵佶在此期间,仅因必要政务返宫数次,与后妃短暂相聚,其余时光皆与将士同食同宿,坐镇军中。皇帝的亲临与专注,本身就是对全军最有力的鞭策与激励。
这两个月,是脱胎换骨的两个月。
将作大营开足马力,日夜不停。源源不断的新式装备被送入各军营地。最显着的改变是,九支主力军已全面完成了神臂弩的换装,昔日良莠不齐的弓弩被统一制式、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上弦更省力的新式神臂弩取代。弩手们经历了严苛的集中训练,无论是齐射覆盖还是精准狙杀,效率皆不可同日而语。
床子弩(床弩)的改进更是重中之重。宇文恺带领工匠,依据赵佶提出的“标准化”、“模块化”概念,对床弩进行了大胆改造。关键部件实现了通用与快速拆装,并加装了更省力的绞盘上弦机构和带有简易转向基座的轮式底盘。虽然依旧沉重,但转移、部署、瞄准的速度已提升了数倍,真正具备了“机动远程打击”的雏形。当改造后的床弩在演练中首次进行快速阵地转移与集火射击时,其展现出的效能让以往抱怨最多的李都头等人也闭上了嘴,眼中只剩下震撼。
而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林灵素负责的火药作坊送来的新一批“震天雷”。经过无数次失败与调整,采用了颗粒化火药、定长油纸引信、以及内嵌铁屑瓷片的铸铁壳体,并用蜡密封的新版震天雷,其威力和稳定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在一次小范围实爆演示中,其巨大的轰鸣声、炽烈的火光以及四散飞射、深深嵌入厚木靶的破片,让观礼的众将无不色变,继而狂喜。此物,俨然成了攻坚拔寨、震慑敌胆的“大杀器”。
更重要的是,经过反复的磨合、争吵、调整乃至皇帝亲自出面协调,九支军队之间,步、骑、弩、炮(指床弩与震天雷部队)的协同已臻化境。参谋司的旗号、鼓号、灯火信号系统被各级军官熟练掌握,传令曹的骑兵穿梭不息,确保军令畅通。各军不再仅仅是名义上的编制,而是真正形成了可以有机配合、互相掩护的拳头。
这一日,春风和煦,赵佶立于中军高台,望着下方气象一新的庞大军队,心中豪情与欣慰交织。他转过身,对肃立身后的参谋司众人及随行将领沉声道:
“两个月的汗水,两个月的磨合,朕,与诸卿,与全体将士,共同见证了这支大军的蜕变!如今,刃已开锋,阵已练熟!”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然,实战之残酷,远超演练百倍!为检验最终成果,查漏补缺,朕决定,三日后,举行最后一次全军实地演练!”
“此次演练,不再预设固定剧本!”赵佶语出惊人,“由参谋司情报曹模拟金军统帅部,依据真实燕云地形与推测之敌情,随机设置战场态势与突发状况!各军需依据实时‘敌情’,自行判断,临机决断,协同应对!朕与参谋司,只观战,不干预!朕要看看,离了朕与参谋司的详细指令,尔等能否真正独立应对一场复杂、多变的大规模战役!”
此令一出,众将先是愕然,随即眼中都爆发出强烈的战意与挑战欲。这意味着,他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自主指挥权,也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吴敏、宇文虚中!”
“臣在!”
“着你二人,即刻组织情报曹,拟定尽可能贴近真实的复杂敌情想定,务求刁钻、多变!”
“臣领旨!”
“种师中、王麟!”
“末将(臣)在!”
“负责演练全程之安全与裁决,确保不至演变为真正混战,若有争议,及时判定!”
“遵旨!”
“传令各军都指挥使、监军赞画!”赵佶声音陡然提高,“告知全军将士,此次演练,即为出征前最后之磨刀石!表现优异者,重赏!暴露问题者,尚有时间弥补!若仍浑浑噩噩,敷衍了事……休怪朕,临阵换将!”
“万岁!” 台下闻令的将领与传令兵轰然应诺,声浪如潮。
消息迅速传遍各军营寨,原本因长期训练而略显疲惫的士气,瞬间被这最后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演练点燃!所有将士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演练,更是对他们两个月来所有努力的最后验收,是决定谁能在即将到来的北伐中担任主攻、赢得荣耀的关键一役!
整个演武场区域,瞬间进入了一种极度亢奋而又井然有序的临战状态。磨刀霍霍,旌旗蔽日,一股无形的、引而待发的雷霆之势,已然凝聚完毕。三日后,这片土地将成为检验新军成色的最终试炼场,而通过试炼者,便将追随他们的皇帝,踏向北伐燕云的铁血征途!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宋骑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