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使带来的警讯与市舶司呈报的惊人利润,如同冰火交织,让赵佶在备战北伐的最后关头,做出了更深远的布局。他深知,未来的威胁不仅来自北方铁骑,更可能来自浩瀚海洋。而海外贸易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则为他提供了另一条强国之路。
在最后一次全军演练开始前,赵佶于垂拱殿再次召见了枢密院、工部及市舶司负责人。
“金人桀骜,其志非小。北疆之战,关乎社稷存亡,然万里海疆,亦不可不防,不可不图!”赵佶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工部尚书苏启明和市舶司提举身上,“苏卿,朕命你工部,即刻抽调精干匠师,汇同将作大营中精通船舶营造者,成立‘舟船监’,专司战船、海舶之研究与升级!”
他条分缕析地下达指令:“战船方面,首要在于抗风浪、速度快、载重大、利于接舷与远程打击。可借鉴福船、广船之优长,研究增设水密隔舱以增抗沉性,改良帆装以提高航速与逆风航行能力,船体关键部位尝试包覆铁皮以增防护。同时,研究如何将床弩、乃至小型投石机、震天雷更有效地装备于战舰之上!”
“海商之船,则重在载货量、续航与适航性。需能抵御远洋风浪,开辟更远航路。舟船监需尽快拿出新式战船与海舶的图样,先行试制,务必求精!”
苏启明肃然领命:“臣遵旨!工部必集中全力,攻克舟船革新之难题!”
“至于市舶司,”赵佶看向那位满面红光的提举,“前期贸易所得五十万贯利润,朕准你所奏,全部用于扩大海外贸易!即刻着手招募、雇佣更多熟练水手、通译,鼓励海商建造更大、更坚固的海船,组建官方与民间结合的贸易船队!不仅要往高丽、倭国,更要大胆探索通往南洋、天竺(印度),乃至大食(阿拉伯)的稳定航路!沿途可尝试建立补给点,绘制精细海图。所需护航力量,朕会谕令沿海水师予以配合。”
“臣谢陛下信重!定当竭尽全力,使我大宋海舶遍及四海,财货通于万国!”市舶司提举激动得声音发颤,这笔巨款和皇帝的支持,将彻底改变海贸的格局。
“记住,”赵佶最后叮嘱,“舟船之利,与火器、新军一般,皆为国之本。需严格保密,尤其是战船之设计、海图之绘制,绝不可外泄!”
“臣等明白!”众人齐声应道。
安排好这关乎未来海洋战略的重要一环,赵佶心中稍定。他知道,这将是一项长期投入,但其战略意义,绝不亚于一场北伐。
政务暂毕,距离最后演练尚有两天。赵佶罕见地没有立刻返回军营,而是摆驾回到了后宫。他深知,一旦誓师出征,归期难料,刀剑无眼,即便他身为皇帝,亦不能保证全身而退。此刻,他需要,也想要,与自己的家人,享受这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他先去了皇后郑氏宫中,没有谈论国事,只是陪着她说些闲话,听她念叨着孩子们近来的趣事,品尝着她亲手调制的羹汤。郑皇后似乎也感受到丈夫即将远行,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忧色,却努力维持着温婉的笑容,细心地为他整理并不凌乱的衣袍。
而后他又去了刘清菁刘贵妃和韦贤妃处。刘贵妃依旧活泼,试图用娇嗔与笑语驱散离别的愁绪,献宝似的拿出新学的点心。韦氏则依旧沉静,只是默默为他斟茶,那担忧的目光,却比任何言语都更令人心软。赵佶将新得的几样精巧海外奇珍分赠给她们,引得她们阵阵惊叹,暂时忘却了忧愁。
最多的时光,他还是留在了孩子们身边。他考校了太子赵桓的功课,见他比之前沉稳了不少,心中稍慰,勉励他监国期间要多听、多看、多思,遇事不决可询于李纲等重臣。他与郓王赵楷赏玩新近贡上的书画,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儿子,他心中总是多一份偏爱与期许。
他抱着年幼的公主们在御花园中散步,看着他们在春光下追逐蝴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柔福帝姬赵多富依旧是最黏他的那个,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叽叽喳喳地说着她在宫中的“见闻”,还将自己舍不得吃的御赐乳糖偷偷塞给父皇。
这一刻,赵佶完全放下了帝王的身份。他只是丈夫,是父亲。享受着妻子们的温存,感受着儿女们的依赖。宫中烛火温馨,笑语晏晏,与宫外军营的肃杀、北方暗藏的锋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短暂的温情,如同冰冷铠甲内里最柔软的衬垫,将成为他未来面对血火硝烟时,内心深处最珍贵的慰藉与力量。
他知道,这样的宁静很快就会被打破。但此刻,他只想沉浸其中,将这片刻的天伦之乐,深深烙印在心底。因为明日,他便要重返军营,去主持那场最终的检验,而后,便是金戈铁马,万里征途。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宋骑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