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的大灶上,铁锅已经烧得温热,张姐系着围裙,站在面案前,手里拿着刚磨好的艾草粉,正准备和面粉混合。苏一、陈默和张启山围在旁边,眼神里满是期待,老陈则拿着石磨,还在细细研磨黄芪粉,确保粉末足够细腻。
“张姐,艾草粉和面粉的比例一定要准,1:5,多了会苦,少了没药效。”张启山站在旁边提醒道。张姐点点头,拿起秤仔细称了50克艾草粉和250克面粉,倒入大盆里,又加入3克酵母,用温水慢慢搅拌成絮状,然后开始揉面。
她的手法很熟练,面团在她手里渐渐变得光滑有弹性,“揉面要揉到‘三光’——盆光、面光、手光,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筋道。”张姐一边揉面一边解释,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苏一在记录册上写下:“艾草馒头制作步骤1:揉面需达到‘三光’状态,确保面团光滑有弹性,发酵后口感更佳。”她抬起头,看着张姐揉好的面团,问道:“张姐,发酵需要多长时间?温度有要求吗?”
“现在天气暖和,发酵一个小时就行,要是天冷,得放在灶边保温。”张姐把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放在温暖的灶台边,“发酵好的面团会变大一倍,用手指按下去,坑能慢慢回弹,这样就可以做馒头了。”
另一边,老陈终于磨好了黄芪粉,张启山接过粉,仔细看了看,点头道:“这个细度正好,不会影响包子皮的口感。”陈默已经准备好了猪肉末和白菜,张姐趁着艾草面团发酵的间隙,开始调包子馅。
她把白菜切碎,挤干水分,和猪肉末放在一起,加入姜末、盐、酱油和少许香油,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调馅要顺着一个方向搅,这样馅料才紧实,不会散。”张姐一边搅拌一边说,“黄芪粉和面粉混合做包子皮,要比普通包子皮多揉一会儿,让黄芪粉和面粉充分融合。”
苏一赶紧记录:“黄芪包子馅料制作:白菜需挤干水分,与猪肉末顺向搅拌,加入姜末中和黄芪微苦;包子皮需充分揉匀,确保黄芪粉与面粉融合。”
张启山看着馅料,突然说:“可以加少许陈皮末,陈皮能理气健脾,和黄芪搭配,既能增强补气效果,又能避免补气太过导致腹胀。”张姐立刻从储物架上拿出晒干的陈皮,切碎后加入馅料里,搅拌均匀,空气中顿时弥漫出一股陈皮的清香。
一个小时后,艾草面团发酵好了,体积果然变大了一倍,用手指按下去,坑慢慢回弹。张姐把面团放在面案上,揉成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然后用手揉成圆形的馒头,摆在铺着纱布的蒸笼里。
“蒸馒头要用冷水上锅,水开后蒸20分钟,关火后焖5分钟再开盖,这样馒头不会塌陷。”张姐一边摆放馒头一边说。苏一赶紧记下:“艾草馒头蒸制:冷水上锅,水开后计时20分钟,关火焖5分钟,避免塌陷。”
接着,张姐开始做黄芪包子。她把黄芪粉和面粉混合,加入酵母和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发酵后切成面剂子,擀成圆形的包子皮,包入调好的馅料,捏出漂亮的褶皱。“包子要捏18个褶,这样既好看,又能让馅料受热均匀。”张姐熟练地捏着褶子,一个个圆鼓鼓的包子很快就摆满了蒸笼。
最后做的是金银花发糕。张姐把金银花粉、面粉和白糖混合,加入酵母和温水,搅拌成细腻的面糊,倒入铺着油纸的蒸笼里,盖上盖子发酵。“发糕的面糊要稀一点,发酵到表面出现小气泡,蒸出来才松软。”
三个蒸笼先后上锅,食堂里的烟火气越来越浓。艾草的清香、黄芪的药香、金银花的淡香混合着面粉的麦香,渐渐弥漫开来,吸引了不少队员围在食堂门口,好奇地往里张望。
“张姐,这是在做什么呀?这么香!”李伟刚从田里回来,闻到香味,忍不住走进来问道。
“在做草药主食,有艾草馒头、黄芪包子和金银花发糕,等会儿蒸好了,让你尝尝鲜!”张姐笑着说。
李伟搓了搓手,一脸期待:“太好了!我还从没吃过加了草药的馒头包子,肯定好吃!”
苏一看着围过来的队员,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些草药主食不仅能调理大家的身体,还能让营地的伙食更丰富,让大家在末世里也能尝到家的味道。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舌尖上的末日:我带丧尸吃垮世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