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寒风卷着枯叶,在山谷间打着旋儿。独立一团团部里,气氛却比这天气更显炽热。夏训大比武的硝烟味仿佛还未散尽,一场真正的考验已迫在眉睫。
“鬼子驻辽阳的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出动了一个加强大队,配属骑兵小队和两门九二式步兵炮,目标直指我王家窝棚至黑虎岭一线根据地。说是‘扫荡’,实为火力侦察,试探我部虚实。”陈明指着地图,语气凝重,但眼神里并无慌乱。遍布根据地的“小交通员”和日趋成熟的情报网,早已将敌人的动向提前摆在了指挥桌上。
台下,各营连长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尤其是铁柱,拳头攥得咯咯响,夏训时被那些“花架子”战术憋着的一股劲,此刻急需一个宣泄的出口。
“团长,下命令吧!让小鬼子尝尝咱们新练的本事!”铁柱瓮声请战。
杨帆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沉稳如山。“鬼子来得好,正好用他们给咱们夏训结业考评分。”他手指点向地图上一个叫做“鬼见愁”的险要隘口,“他们想试探,咱们就给他们来个狠的!一营!”
“到!”铁柱猛地站直。
“你部即刻出发,大张旗鼓,佯攻三十里外的白石沟据点,做出要拔钉子的架势,把鬼子的援兵给我引出来!”
“明白!”铁柱眼中精光一闪,领会了意图。
“二营、三营、炮连、侦察连,随我前出鬼见愁!咱们就在那里,给鬼子的援军准备一桌‘好菜’!”杨帆的声音斩钉截铁,“记住战术要点:侦察引导,炮兵压制,步兵剥皮,层层消耗,最后一击致命!”
部队如同上紧发条的钟表,迅速而有序地行动起来。铁柱的一营浩浩荡荡扑向白石沟,枪声和喊杀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果然成功吸引了日军主力援军向鬼见愁方向急进。
鬼见愁,名不虚传。两侧山崖陡峭,中间一条狭窄的公路蜿蜒穿过,是打伏击的天赐之地。赵老黑的侦察连早已像蜘蛛一样散了出去,将日军先头部队的兵力、装备、行进速度,源源不断地传回设在半山腰的团前指。
“鬼子先头一个中队,配两挺重机枪,距离隘口还有五里!”
杨帆放下望远镜,看向石头:“炮连,目标,隘口前方五百米公路,覆盖射击,打掉他们的重火力!”
石头深吸一口气,对着身边的电话兵重复命令:“全连注意!目标区域,表尺xxx,方向……一发试射!……全连齐射!放!”
“轰!轰轰轰!”
六门迫击炮(新增了三门缴获和土造)第一次发出了连级规模的怒吼!炮弹带着复仇的尖啸,划破天空,准确地砸在日军先头部队的行军路线上。虽然仍有偏差,但密集的落点瞬间将日军队伍炸得人仰马翻,那两挺准备建立火力点的九二式重机枪连同射手一起被掀上了天。
“打得好!”前指里一片低呼。这集中使用的炮火,展现了与以往零敲碎打截然不同的威力。
日军遭遇突袭,反应迅速,残余士兵立刻依托地形顽抗,后续部队加速向前涌来。
“二营,左翼压制!三营,右翼迂回,掐断他们后路!”杨帆的命令清晰果断。
各营连如同演练了无数次般,迅速展开。散兵线疏密有致,机枪火力精准地封锁日军可能的突围路线,突击组在火力掩护下灵活跃进。不再是以前一窝蜂的冲锋,而是有节奏的挤压、分割、歼灭。日军中队级别的指挥官试图组织反扑,却发现处处受制,侧翼不断被削弱。
关键时刻,铁柱在完成佯攻任务后,率一营主力及时赶到战场侧后翼。他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投入正面绞杀,而是仔细观察了战场态势。
“二连长,带你的人,从那边山坳摸过去,插到鬼子屁股后面!动作要快!其他人,跟我从侧面压上去!”铁柱的声音透过硝烟传来,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
一支精干的分队如同匕首般悄无声息地迂回渗透,突然出现在日军后方,猛烈开火。正面和侧翼的压力陡然增大,日军原本还算完整的防御体系瞬间崩溃。
“总攻!”杨帆抓住战机,下达了最后命令。
冲锋号响彻山谷,灰色浪潮从四面八方涌向残余的日军。战斗很快进入尾声。
当最后一枪的回声消散,鬼见愁山谷里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和血腥味。战士们顾不上疲惫,兴奋地打扫着战场,缴获的步枪、机枪、弹药堆积起来。
然而,胜利的喜悦很快被沉重的代价冲淡。日军的炮兵在遭遇伏击后期进行了凶猛的反击,虽然准头因地形受限,仍给集结中的部队造成了伤亡。更令人无力的是,一架日军侦察机始终在战场上空盘旋,引导着炮火,而战士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用步枪徒劳地射击。
铁柱走到杨帆身边,脸上沾满烟尘,军装被荆棘划破,眼神却更加深邃。“大哥,咱们的新打法……管用。”他顿了顿,看着正在被抬下去的伤员和牺牲的战友,声音低沉,“就是……鬼子的炮和飞机,太他妈欺负人了。”
杨帆默默地点了点头。他走到一处刚刚被日军炮弹炸出的弹坑旁,看着里面尚未干涸的血迹,又望向远处战士们正从日军尸体上收集武器弹药的身影。
陈明走到他身边,轻声汇报:“初步统计,歼敌约三百,击溃其一个加强大队。我方伤亡……接近一百二十人,其中阵亡四十三人。”
杨帆久久没有说话,寒风卷起他额前的发丝。他弯腰,从焦土中拾起一片扭曲的弹片,冰凉的触感直透心底。
“这一仗,打出了我们的威风,”他转过身,将弹片递给陈明,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也打醒了我们。”
他的目光扫过整个战场,扫过那些兴奋而又疲惫的战士,扫过缴获的武器,最终定格在牺牲战友被抬走的方向。
“和鬼子的主力相比,无论是火力、技术,还是后勤支撑,我们还差得远。这点家底,经不起几次这样的消耗。”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淬火成钢,我们这才刚进炉子。路,还长着呢。”
山谷里,胜利的欢呼与悲痛的沉默交织。这支在战火中不断成长的队伍,在一次淬炼后,变得更加坚韧,也更加清醒。他们知道,未来的路,必将伴随着更多、更残酷的考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烽火涅盘抗日血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