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夔州的城头之上,寒风呼啸。李靖身披铠甲,手持望远镜,目光凝重地望着远处辽军的营帐——那连绵数十里的营寨,像一头巨兽般盘踞在夔州城外,营中不时传来蒸汽机的轰鸣,偶尔还能看到辽军士兵操练时举起的新式火枪,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将军,辽军又在城外架设火炮了!”副将匆匆跑上城头,声音带着几分急促,“咱们城内的守军不足两万,粮草只够支撑半个月,而辽军少说也有五万,还装备着后膛火枪和重型火炮,咱们根本不是对手啊!”
李靖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他何尝不知道夔州的危局——自辽军进攻巴蜀以来,短短一个月,夔州周围的巫县、白帝城等城池相继陷落,辽军势如破竹,而唐国的主力被牵制在潼关,根本无法南下支援。如今的夔州,已成了一座孤城。
“再探!密切关注辽军动向,一旦他们有攻城迹象,立刻禀报!”李靖沉声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尽管局势危急,他作为巴蜀的守将,也绝不会轻易放弃。
副将领命退下,李靖独自站在城头,望着滔滔江水,心中泛起一阵复杂的思绪。他想起了十几年前,那时隋朝尚未灭亡,辽国还是隋朝的附属国,耶律现曾派人给他送来一封亲笔信,邀他前往辽国效力。可那时的他,只当辽国是“蛮夷之地”,不屑于屈身侍奉异族君主,便婉言拒绝了。
如今想来,那时的决定,竟成了他毕生的遗憾。
后来隋朝灭亡,李渊在太原起兵,他没有追随李渊,而是辗转前往关中,想为隋朝保留一丝血脉。可没想到,李渊很快攻破关中,他也成了唐军的俘虏。当时李渊见他不肯归降,本想将他斩首,多亏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苦苦求情,他才得以保住性命。
这些年来,他虽在唐国为官,却始终得不到李渊的信任。李世民对他颇有知遇之恩,曾多次向李渊举荐他,让他参与军务,可随着李世民被削夺军权,他也被排挤出长安中枢,派到了巴蜀这个偏远之地镇守。
“若是当年我答应了耶律现的邀请,如今会是怎样的光景?”李靖喃喃自语,心中满是唏嘘。他曾在《辽境日报》上看到过辽国的发展——完善的制度、先进的军械、安居乐业的百姓,那正是他心中理想的治国景象。可如今,他却要率领着装备落后的唐军,与自己曾经有机会效力的辽国为敌。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将军,辽军派来了使臣,说有耶律可汗的亲笔信要交给您!”
李靖心中一动,随即冷声道:“带他来见我!”
片刻后,一名身着辽国官服的使臣被带到城头。使臣手中捧着一封密封的信件,恭敬地递到李靖面前:“李将军,我家可汗久仰将军威名,特命在下送来亲笔信,希望将军能仔细一读。”
李靖接过信件,拆开信封,展开信纸。耶律现的字迹苍劲有力,字里行间满是诚意:
“敬李将军:昔年闻将军之名,心向往之,曾遣人邀将军入辽,惜将军未允。今辽军伐蜀,非为屠戮百姓,实为终结战乱,一统天下,让万民安居乐业。将军乃当世奇才,深谙军事之道,然唐国腐朽,李渊猜忌,将军空有抱负而不得施展,何其可惜!若将军愿归降辽国,本可汗愿以兵部尚书之职相授,让将军统领辽军,施展毕生所学,共创盛世伟业。若将军执意抵抗,夔州破城之日,玉石俱焚,将军一世英名,恐将毁于一旦。望将军三思!”
李靖读完信,手指微微颤抖。耶律现的话,句句戳中了他的痛处——他在唐国多年,始终郁郁不得志,空有军事奇才,却只能在巴蜀这个偏远之地苦苦支撑。而耶律现给出的条件,更是让他心动不已——兵部尚书之职,统领辽军,这是他在唐国永远无法得到的信任与重用。
使臣看着李靖的神色,适时开口:“将军,我家可汗是真心赏识您。辽国如今广纳贤才,无论出身、种族,只要有才干,就能得到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秦琼、徐茂公等人,皆是来自中原,如今在辽国身居高位,深得可汗信任。将军若归降辽国,定能比在唐国更有作为。”
李靖沉默着,没有说话。他抬头望向远处的辽军营寨,脑海中浮现出唐军士兵拿着弓箭、长矛与辽军的后膛火枪、火炮对抗的景象——那根本不是战争,而是单方面的屠杀。
作为一名军事奇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热武器对战争格局的改变。早在几年前,他就注意到辽国军械的革新,曾多次向唐廷上表,请求仿制辽国的火枪、火炮,推广热武器。可唐国既没有熟练的匠人,也没有足够的钢铁产量,更重要的是,李渊和关中士族只关心如何巩固权力,根本不在意军械的革新,他的奏折最终都石沉大海。
如今,辽军已经装备了后膛装药的火枪,射速和精度都远超唐军的前膛火枪,更不用说那些能摧毁城墙的重型火炮。若是真的开战,夔州的守军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将军,您意下如何?”使臣再次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李靖深吸一口气,将信件收好,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多谢可汗的美意,只是我李靖身为唐将,食唐国俸禄,当守唐国疆土。夔州一日不破,我便一日不会投降!还请使臣回复可汗,要战,我李靖奉陪到底!”
使臣见状,也不再多劝,只是叹了口气:“将军既然心意已决,在下也不再多言。只希望将军日后不要后悔今日的决定。”
说完,使臣转身离去。
李靖站在城头,望着使臣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沉重。他知道,拒绝归降,就意味着要与辽军死战到底,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几乎没有悬念。可他身为军人,忠诚是他最后的底线,就算明知必败,他也要战至最后一刻。
“将军,辽使走了?”副将走上前来,轻声问道。
李靖点了点头,语气坚定:“传令下去,加固城防,清点粮草和军械,做好应战准备。告诉将士们,夔州是巴蜀的门户,一旦失守,巴蜀百姓就会陷入战火,我们就算战死,也要守住夔州!”
“是!”副将高声应道,转身去传达命令。
城头的风更紧了,吹得李靖的铠甲发出“哗哗”的声响。他望着滔滔江水,心中默默念道:“耶律现,你若真有一统天下、让万民安居乐业的雄心,或许我今日的抵抗,不过是螳臂当车。但只要我李靖还在,就绝不会让夔州轻易落入你手!”
远处的辽军营寨中,火炮的轰鸣声隐约传来,一场决定巴蜀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未完待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