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密林传讯盼援军,云蒙为基待王师
云蒙山的枫叶红透时,王铁柱收到了一封皱巴巴的信。信封是用桦树皮做的,里面的信纸是草纸,字迹被雨水洇得模糊,却让他攥紧了拳头——这是李明远从冀东密林里送出来的信。
“率部于盘山蛰伏三月,日军围堵未歇,飞机每日盘旋,粮弹将尽,战士日食野菜半碗,却无一人叛逃。闻云蒙立足,盼速遣人接应,伺机入晋,共图大业。”
最后那句“百姓夜送窝头,虽少却暖,知我军未失民心”,让王铁柱眼眶发热。他想起半年前冀东突围的惨烈,李明远带着几万大军钻进深山,靠着百姓接济和挖野菜续命,硬是没垮,这份韧性,比钢铁还硬。
“必须接他们过来。”王铁柱把信拍在桌上,溶洞里的干部们都站了起来,“李司令带着的是咱的主力,他们来了,晋省的天就能变。周先生,盘点物资,能凑多少粮食和弹药?”
周先生早就算好了:“粮食能凑出两百石,够一万人吃半个月;子弹三万发,火箭筒榴弹五十发,都是新造的;还有二十匹骡子,能运物资。就是……怎么送过去?冀东到晋省,隔着三道封锁线,日军查得严。”
“让赵大山去。”王铁柱看向赵大山,“他的游击队熟路,会伪装,能带着人钻空子。再让孙茂才帮忙,他的商队能过封锁线,把消息和物资混在货物里送进去。”
赵大山攥着拳头:“俺带最好的向导,走猎户的小路,保证把信送到李司令手里。就是死,也得让他们知道,云蒙山这边等着他们!”
三天后,赵大山带着五个游击队员,换上百姓的衣服,背着藏有书信和地图的干粮袋出发了。孙茂才的商队则赶着十辆马车,装着布匹、盐巴,里面夹层藏着子弹和药品,往冀东方向走,约定在封锁线外的破庙接头。
赵大山他们走的路,比想象中难十倍。日军为了困住李明远的部队,在山林里修了铁丝网,设了岗楼,每隔三里就有巡逻队。他们只能夜里走,白天躲在山洞里,饿了就啃干硬的窝头,渴了就喝雪水。有次在翻过山梁时,赵大山踩空摔了下去,肋骨断了两根,硬是咬着牙没哼一声,怕惊动附近的日军。
走了十五天,他们终于到了冀东地界。在破庙里等了两天,才见到孙茂才派来的人,拿到了更详细的封锁线布防图。又走了三天,穿过最后一道铁丝网,钻进了盘山的密林,终于听到了熟悉的军号声——那是李明远部队的集合号。
李明远的部队,比王铁柱想象的更艰难。几万大军藏在密林中,帐篷是用树皮和茅草搭的,战士们穿着破烂的单衣,有的甚至光着脚,脸上却带着坚毅。李明远见到赵大山,握着他受伤的手,眼圈红了:“你们来了,就好,就好啊……”
他带着赵大山看部队:伤员躺在铺着松针的地上,用草药敷着伤口;炊事员在石锅里煮着野菜汤,里面飘着几粒米;战士们正用石头磨刺刀,枪膛里的锈迹擦都擦不掉。“粮食还能撑五天,子弹每人平均不到三发。”李明远声音沙哑,“但没人叫苦,都等着能打出去的那天。”
赵大山把王铁柱的信递过去,又打开干粮袋,露出里面的子弹和药品:“王司令让俺告诉您,云蒙山已经站稳了,能造枪造炮,有吃有穿,就等着您带部队过去。他说,让您放心,接应的路线和物资都安排好了。”
李明远看着信,又看着那些子弹,猛地站起来,对身边的干部说:“通知部队,准备转移!三天后出发,跟着赵同志走,去云蒙山!”
消息传开,密林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战士们互相搀扶着站起来,有的摸着赵大山带来的子弹,有的打听云蒙山的情况,眼里的光像星星一样亮。一个断了腿的战士,用手撑着地面挪到赵大山面前,说:“同志,带上俺吧,俺还能开枪,还能打仗!”
转移的路,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李明远把部队分成十个梯队,每个梯队由熟悉地形的游击队员带领,白天隐蔽,晚上行军,沿着赵大山开辟的路线,一点点往晋省挪。孙茂才的商队则在封锁线外接应,把粮食、药品和新造的步枪藏在货物里,偷偷送进山林。
最危险的一次,他们在穿越铁路封锁线时,被日军的巡逻队发现了。李明远让后卫部队阻击,自己带着主力继续走。后卫部队用赵大山带来的子弹和手榴弹,硬是顶住了日军的进攻,等主力走远了,才带着伤员钻进密林,其中七个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王铁柱在云蒙山每天都等消息,嘴上不说,心里却像揣着块石头。直到一个月后,赵大山带着第一梯队的战士出现在云蒙山山口,他才松了口气,冲上去抱住李明远,眼泪掉了下来:“老李,你们可算来了!”
第一梯队的战士们,见到云蒙山的兵工厂、粮仓和穿着新棉衣的战士,都看呆了。一个小战士摸着兵工厂新造的半自动步枪,喃喃地说:“这枪……真亮啊……”
王铁柱让人把最好的粮食、最厚的棉衣都拿出来,给李明远的部队。周先生带着工匠们,给他们的旧枪换零件、擦锈迹,还特意赶造了两百支半自动步枪,送到李明远手里:“李司令,先用着,不够再造!”
李明远看着兵工厂里热火朝天的景象,又看着操场上训练的战士,对王铁柱说:“好小子,你在这儿搞出了大事业!有你这根基,咱的部队很快就能恢复元气,到时候,咱联手把晋省的鬼子赶出去!”
夕阳下,云蒙山的山口挤满了人。李明远的部队正源源不断地进来,与云蒙山的战士们拥抱、握手,说着分别后的经历。兵工厂的锤声、炊事房的炊烟、战士们的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壮阔的歌。
王铁柱知道,李明远的大部队来了,晋省的抗战局面,要变了。那些藏在密林中的艰难岁月,那些野菜充饥的日子,那些用鲜血铺就的转移路,都将成为过去。从现在起,他们将以云蒙山为基,带着更强大的力量,向着那些被日军占领的城市,向着最终的胜利,发起冲锋。而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1937年的日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