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放学前,学校的布告栏前人头攒动。吕辰凭借身高优势,一眼就看到了张贴的通知。目光扫过,他的扫盲地点定在鼓楼附近的一条胡同里。
周日清晨,吕辰蹬着自行车,穿过渐渐苏醒的街道,来到了鼓楼街道办事处。刚在门口支好车,一辆小汽车也稳稳地停在路边。车门打开,娄晓娥走了下来,随后下来一位穿着整洁中山装、神情严肃的中年司机。
“吕辰同学,你早啊!”娄晓娥和吕辰找着招呼。
吕辰笑着回道:“娄晓娥同学,你也早!”
司机关上车门,目光锐利地落在吕辰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他走上前,语气客气但透着距离感:“这位同学,你是和晓娥一起参加扫盲活动的吕辰同学吧?”
“是的,您好。”吕辰点头。
“吕辰同学,你家里是做什么的?住在哪里?”司机的问题直截了当,带着一种家长式的盘问意味。
吕辰回答道:“我家里就我和表哥表妹三人。表哥在丰泽园工作,是厨师。我们住在新街口甲五号院。我是烈士子弟。”他特意点明了身份,在这个年代,这往往能打消一些不必要的疑虑。
司机眉头微蹙,似乎觉得这家庭背景过于简单,还想再问。一旁的娄晓娥连忙上前,带着点嗔怪和不好意思:“张叔!吕辰是三中的学生,上次在丰泽园吃饭,爸爸还见过他呢!”她转向吕辰,解释道:“张叔是看着我长大的,总是不放心。”
听到“丰泽园”和“爸爸见过”,司机张叔脸上的严肃才稍稍松动,审视的目光也缓和了许多。他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对娄晓娥嘱咐了一句:“晓娥,要注意安全,中午十二点,张叔来接你。”然后才转身回到车上,车子并未立刻开走,显然是要等娄晓娥安全进入办事处。
走进略显嘈杂的街道办事处,找到负责扫盲工作的干事签了到。两人领到了一些粉笔、纸张和一本基础的《扫盲识字课本》。趁着等待分配具体院落的空隙,两人走到院子里一棵老槐树下商量起来。
“娄晓娥同学,咱们得想想怎么教。”吕辰看着手里简陋的材料,认真道“扫盲的核心就是教识字写字。胡同里的大娘大嫂们,需求最迫切也最实际。”
娄晓娥点点头,眼神里既有期待也有一丝紧张:“嗯,你说,我听你的。”
吕辰分析道:“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先把今天《扫盲识字课本》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然后我们根据居民们最切身的需求来进行一些教学。第一就是教写名字,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正经写过自己的名字。第二是教写数字和简单计算,学会了这些,他们在记账、买东西算钱时就不被糊弄,这是她们最需要的实用技能。第三是教写常用标语口号,比如‘劳动光荣’、‘保卫祖国’,这也是扫盲课的政治任务。第四是穿插一点基础政治课讲解,结合标语口号讲讲简单的道理就行。”
吕辰顿了顿,又说道:“最后一点,也是最考验我们的。肯定有人学得慢,需要反复教;也肯定有人性子急,恨不得一天就学会。这就需要耐心和方法了。娄晓娥同学,你心思细,教写名字、握笔姿势这些需要耐心的活儿,你多担待。我负责讲知识点,我们互相配合。”
娄晓娥仔细听着,还拿出一个小笔记本认真记着,听到吕辰最后的话,她心里一暖,用力点头:“嗯!我明白了,我会努力的!”吕辰的信任和清晰的思路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不多时,街道干事带着他们走进了一条青砖灰瓦、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七拐八拐,来到一个不大的四合院。院子中央已经摆好了几张矮桌和长条凳,旁边还放着几块磨得光滑的石板。陆陆续续有拿着小本子、小板凳的大娘、大嫂,甚至还有一两位大爷,被街坊邻居招呼着聚拢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两位年轻的学生老师。
街道干事简单介绍了一下吕辰和娄晓娥的身份和来意,又强调了扫盲学习的重要性,便匆匆离开了。
面对着十几双眼睛,娄晓娥有点紧张,吕辰可不怵,他开口道:“大娘,大嫂们好,大爷好!我叫吕辰,她是娄晓娥,今天我们是来和大家一起学习识字的。”娄晓娥也腼腆地笑了笑,向大家问好。
吕辰先是按照《扫盲识字课本》的内容进行了一些讲解,吕辰拿出一块小黑板,用粉笔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人”“口”“手”“日”“月”等几个最基础的独体字,一边写一边讲解笔画顺序和名称:“点、横、竖、撇、捺,大家看,‘人’字,一撇一捺,就像我们站着走路的样子。”
讲完《扫盲识字课本》的内容,吕辰询问在场人的姓名,提出要教大家写名字,瞬间就吸引了他们的热心,纷纷报上名字。
“大家不要急,一个一个来,大婶你先来!”吕辰指了指前面的大婶儿。
“王秀芝!”大婶很高兴。
“好,王婶,您看,‘王’字,三横一竖,就像三道横梁一根柱子,稳稳当当的。‘秀’字呢,上面一个‘禾’,下面一个‘乃’……别急,慢慢来……”
“李奶奶,您的‘李’字是这样写的,先写一个‘木’,再在下面加个‘子’……”
吕辰在上面讲,娄晓娥也来到这些大婶大娘中间,耐心地教她们握笔的姿势,甚至握着她们的手,一笔一划地带着她们在纸上或者石板上摹写。
院子里充满了笨拙的笔划摩擦声和低声的指导。当头发花白的王秀芝大婶,在娄晓娥的帮助下,终于歪歪扭扭但独立地在石板上刻下“王秀芝”三个字时,她的脸上瞬间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她激动地看着石板,左看右看:“哎呦!我王秀芝活了四十多年,今儿个可算会写自个儿的名儿了!谢谢小吕同志!谢谢小娄同志!”
其他几位成功写出名字的大娘大嫂们也纷纷道谢,院子氛围热烈、喜悦。看着这一幕,吕辰心底涌起一股暖流,扫盲的意义,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具体和动人。
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教了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后,开始教写“劳动光荣”“好好学习”等标语。这时,一位头发全白老奶奶,小心翼翼地挪到吕辰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了好几层的小纸包。
她颤巍巍地打开,里面是一封已经有些磨损的信。她眼巴巴地望着吕辰:“小辰同志,麻烦你,帮奶奶念念这封信,是我大孙子,栓柱,从部队上寄来的,我这心里头啊,七上八下的,不知道他在那边,吃得好不好,累不累,有没有危险。” 说到后面,老人的声音都已经有些颤抖。
“奶奶您别急,我给您念。”吕辰连忙接过信,扶着老奶奶坐下。他展开信纸,念了起来:“亲爱的奶奶:见信好!我在部队一切都好,首长和战友们都很照顾我。训练是有点累,但吃得饱饱的,您别担心。我还参加了打靶比赛,得了个‘优秀’呢!……”
吕辰念着,娄晓娥也凑过来,轻声给老奶奶解释:“奶奶,‘训练’就是当兵的学习怎么打仗怎么用枪,‘优秀’就是做得特别好,您孙子真棒!” 老奶奶听到孙子报平安和得表扬的地方,又忍不住抹去眼角的泪水,露出欣慰的笑容。
信不长,很快就念完了。老奶奶长长舒了口气,随即又急切地说:“小辰同志,我想给栓柱回个信,告诉他家里都好,让他别惦记,安心在部队听首长的话,行不行?”
“当然行!”吕辰立刻拿出纸笔,“奶奶您说,我帮您写。”
老奶奶开始口述,朴实无华却字字千斤:“栓柱啊,家里都好,都好。你爹娘身子骨也硬朗,地里活计忙得过来。你别惦记家里,好好当兵,听首长的话,奶奶给你腌了你最爱吃的芥菜疙瘩,等你回来吃,钱够花,别老往家里寄。” 吕辰飞快地记录着,尽量保留老人的语气和深沉的牵挂。
写完后,吕辰把信念了一遍。老奶奶连连点头:“对对,就是这么个意思!小辰同志,谢谢你!” 娄晓娥在一旁看着,心中触动,轻声问:“奶奶,您想不想在这封信后面,亲手写上您的名字?或者写一句‘奶奶想你’?”
老奶奶眼睛一亮,用力点头:“想!我想写名字!”
娄晓娥立刻拿出石板和石笔,再次耐心地握住她的手,一笔一划地教她写“吴秀珍”三个字。写名字比之前练习时更费力,但老奶奶学得极其认真。当那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却无比郑重的字终于出现在信纸末尾时,老奶奶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这封家书,因为多了这几个亲手写下的字,承载了难以言喻的亲情分量。娄晓娥看着老人的笑容,眼眶也有些发热,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和扫盲的价值。
课间休息时,气氛轻松了许多。几位手巧的大娘、大嫂拿出了随身带的针线活计,有的在纳鞋底,有的在比划着鞋垫的花样。
陈婶凑到娄晓娥身边,拿出一个夹在旧书里的简单“喜”字花样纸片,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娄同志,你看这个花样还行不?我想给我家二闺女出嫁绣双鞋垫。这丫头心气高,嫌我这个样子土气。听说学生眼光好,手也巧,你能不能帮婶子画个新样子?要好看点的!” 说着,她又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铅笔描着一个很简陋的小鸟图案,“还有这个,我想绣个鸟儿,可画不像。”
这正中娄晓娥下怀!她从小家境优渥,耳濡目染,对图案、色彩有着天然的敏感和不错的审美。她接过纸片,拿出自己的铅笔和干净的纸张,微笑说:“婶子,我试试看。”
她略一思索,结合着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手腕灵活地动了起来。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简洁流畅的线条很快勾勒出优美的轮廓:一朵盛开的莲花托着一条灵动的鲤鱼、几枝饱满的石榴、两只鸳鸯……。她边画边轻声解释着图案的寓意,线条既美观又考虑到刺绣的可行性,避开了过于繁复的细节。
“婶子,您看这莲花鲤鱼,配上红粉色的线,又喜庆又吉祥!”
“这小鸟的翅膀线条再简化一点,绣起来方便。”
大娘大嫂们围拢过来,看得目不转睛,啧啧称赞:“哎呦!画得真好看!”“瞧瞧这花儿,跟活的一样!”“这鸟儿也精神!娄同志手真巧!”“这寓意也好!听着就喜庆!”
吕辰也饶有兴趣地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别有一种魅力。他适时地补充道:“陈婶,这花样配上大红的底布和金色的线,保证您闺女喜欢!”
听着大家的夸赞,娄晓娥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不再是“资本家小姐”的身份带来的疏离,而是用自己的所长,真正地帮助了这些朴实的大娘大嫂,融入了她们的生活,赢得了她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种被需要、被认同的感觉,让她觉得今天的辛苦都无比值得。
夕阳西下,第一天的扫盲课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告别了热情挽留的大娘们,吕辰推着自行车,和一脸满足、兴奋的娄晓娥走出胡同。司机张叔的车早已等在那里,看着娄晓娥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笑容,连忙接过她手中的纸笔,“晓娥今天怎么样?先生和夫人可是等急了!”
“谢谢张叔,今天一切都顺利,我特别开心!”
她从车里拿出一个用布做的小羊,递给吕辰,“吕辰同学,今天这个扫盲活动真的太棒了,谢谢你,没有你,活动不会这么成功、有趣,这是我给雨水小朋友的礼物,请你帮我交给她!”
回程的路上,吕辰回想着今天扫盲活动的一幕幕:名字的喜悦、家书的重量、笔尖下的花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