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吕辰家里摆了两桌,两大锅酸菜鱼就端了上来,工人们吃得赞不绝口,兴尽方归。
第二天一早,周师傅还没来,孙建业和李秀梅就来到吕辰家,“吕辰同志!”孙建业急切地说,“昨天晚上,我们聊了您发明的‘无盐酸菜‘,这种高温发酵筛选菌群的方法,太有研究价值了,今天正要来请教!”
李秀梅也补充道:“是啊!传统酸菜依赖高盐环境抑制杂菌,虽然有效,但成品含盐量高,而且发酵过程相对缓慢,风味也受盐分影响。您这个无盐高温快速启动发酵的思路,简直是开辟了新路径!您能详细跟我们说说这菌种的来源、培养的具体温度控制和时间节点吗?”
吕辰还没洗完脸,但看着两位学生热切的眼神,笑了笑。他本意只是为了解决自家吃菜的问题,没想到引起了专业人士的关注。
他招呼两人进书房坐下,倒了热水,然后详细解释起来:“两位同学过奖了,这法子确实不是我首创,源头是在云南、贵州交界的一些山区村落。那里山高路远,食盐金贵,老百姓就想出了用烫煮后的余热来‘捂‘出酸味的办法。我算是借鉴和优化。”
他拿起纸笔,一边画示意图一边讲解,从选材、高温杀死表面杂菌、高温接种与发酵,到风味养成等进行了仔细的讲解。
“所以,核心就是利用烫漂后的余热创造一个短暂的高温环境,”吕辰总结道,“在这个环境下,耐热的、产酸快的乳酸菌能迅速占据主导地位并大量繁殖产酸,将ph值快速降低,从而在无盐条件下自然形成抑制腐败菌的酸性环境。后续的低温储存则是为了风味的发展和稳定。”
随后,吕辰又详细介绍了当初自己通过山泉水浸泡玉米面当作营养液,用野山椒接种菌群的思路,以及后续菌群培养过程中的筛选办法。
孙建业和李秀梅听得两眼放光,飞快地记录着吕辰说的每一个细节。
“妙!太妙了!”孙建业拍案叫绝,“这本质上就是一次人工模拟的、定向的微生物筛选和扩增过程!利用温度这个物理因子作为选择压力,筛选出我们需要的功能性菌群,并为其创造快速增殖的条件,从而在极短时间内建立起稳定的发酵体系,避免了高盐的引入。这思路在食品发酵工艺上极具指导价值!”
李秀梅也激动地说:“吕辰同志,您提供的信息太宝贵了!这不仅仅是做酸菜的家常法子,这背后蕴含着重要的微生物生态学和食品工程学原理!我们觉得,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申请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哦?什么课题?”吕辰饶有兴趣地问。
“初步设想是《无盐高温快速启动乳酸发酵蔬菜工艺的微生物机制研究与优化》!”孙建业脱口而出,“我们要深入研究您这个方法中优势菌群的具体种类和演替规律;不同温度、时间参数对菌群结构和产酸效率的影响;关键风味物质的形成路径;如何实现工艺的标准化和稳定性控制;以及这种筛选出的特殊耐热乳酸菌株,是否具有分离纯化并作为发酵剂应用的潜力?这可能会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健康的发酵食品品类!”
李秀梅补充道:“对!如果研究成功,不仅能科学地解释和优化您这‘土法子‘,更能为开发低盐甚至无盐的健康发酵蔬菜产品提供理论基础和工艺模板!这绝对是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吕辰同志,太感谢您的分享了!我们回去就向马教授汇报,争取尽快立项!”
看着两位农学生因为一缸酸菜而迸发出的科研热情,吕辰也笑了。他没想到自己为了解决冬天吃菜的小发明,竟然点燃了科学研究的火花。他爽快地说:“没问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比如提供样品、记录数据或者交流经验,随时来找我或者我表哥。希望你们的研究顺利,能让更多人吃上健康美味的酸菜!”
孙建业和李秀梅带着笔记,和一杯“老酸水”,兴奋地离开了吕辰家的小院,找马教授去了。
这天,地龙预制件安装完成,周师傅等人正在试烟,他们通过火塘,往地龙里灌入浓烟,发现了几处漏烟点,然后准备用石灰堵上。
前院,赵张奶奶正在帮助雨水梳头,给小丫头扎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正在此时,传来邮递员熟悉的呼喊声“吕辰同志!有你的邮件!人民美术出版社来的!”
吕辰放下手中的《民族音乐概论》,起身去签收。这次是一个相对薄一些的邮件,拆开后,里面是一封公函和一张汇款单。
公函来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措辞严谨而带着一丝出版成果的喜悦,大体是说《亮剑》改编连环画反响很好,连续三次加印,累计印数达到二十五万套。按出版合同约定,给吕辰寄来七千块钱的汇款单。
看着汇款单上那个在五十年代堪称天文数字的7000.00,吕辰的心痛得无法呼吸,这笔钱,连同之前精装版《亮剑》的稿费,都像滚烫的山芋。在这个物资匮乏、强调奉献的年代,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坐拥如此“巨款”,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更何况他还有“败家”的前科。
留是不能留了,得早点捐出去,不过这笔钱,对他而言是负担,但对那些烈属家庭,可能就是救命的稻草,是让孩子能继续读书的希望。
没有太多犹豫,吕辰提笔铺纸,给人民美术出版社回信,决定将这次的稿费和之后的稿费,都捐给烈属,请出版社代为捐赠,优先考虑有学龄子女或需赡养老人之家庭。
写完信,吕辰仔细封好,连同那张未兑现的7000元汇款单,一起塞进了信封。拿着信,径直去了街道办。
刘干事正埋头整理文件,抬头就看见吕辰进来,眉头习惯性地就蹙了起来,实在是吕辰太能折腾了,“败家”花样不少。
“刘干事,”吕辰把信封放在桌上,语气平静,“又来麻烦您了。”
刘干事狐疑地拿起信封看了看落款:“人民美术出版社?又是稿费?这次多少?”他抽出里面的汇款单和信,当看到“柒仟元整”时,眼珠子差点瞪出来,手指都有些哆嗦。再展开那封回信,快速扫过内容,刘干事脸上的惊愕慢慢变成了难以置信的动容。
“小辰,你,你这是?”刘干事的声音有些发干,这败家败得太彻底了,他指着信,“七千块!还有后续所有分成!你,你都捐了?捐给烈属?”
“嗯,”吕辰认真点点头,“刘干事,上次捐那一千块,您帮我办得很好。这次数额更大,后续还有,我怕出版社那边操作起来麻烦,也担心钱不能精准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所以还得麻烦您,通过咱们街道办或者区里,把这笔钱,还有以后连环画的稿费,都用在帮扶困难烈属上。就像我在信里写的,优先照顾有孩子上学和老人要养的。”
刘干事一时百感交集。上次一千块,他还能勉强理解为一时冲动或觉悟。可这次是七千块!在这个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年代,七千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买下好几套像样的院子!意味着一个人几十年都花不完的工资!更别说他主动放弃了未来源源不断的分成!
这是什么“败家子”,这简直就是大善人,刘干事只觉得一股热流涌上眼眶,他用力拍了拍吕辰的肩膀,声音带着一丝哽咽,郑重道:“好!好孩子!有觉悟!有这份心,你爹在天之灵,也会为你骄傲!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亲自盯着,一定一分不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送到最该拿的人手里!街道办、区里,都会给你一个交代!”
刘干事立刻拿着信和汇款单去找了街道办的彭主任。彭主任看完,同样震惊不已,感慨万分。这样的事迹,在这个提倡奉献、学习英雄的时代,无疑是最闪光的典型。他当即指示刘干事,不仅要办好捐赠,更要郑重其事地表彰吕辰的这份赤诚与担当。
第三天上午,刘干事特意来到甲五号院,请吕辰去一趟街道办。吕辰以为只是办理捐赠手续,没想到一进街道办的会议室,里面已经布置得颇为庄重。
长条会议桌铺着红布,街道办彭主任、刘干事都在,还有两位穿着整洁军装、神情肃穆的同志。其中一位年长些的军官,肩章显示他是区武装部的干部。
“吕辰同志来了!”彭主任热情地招呼他坐下,亲切的笑道“快坐。今天请你来,一是正式完成你那笔意义重大的捐款交接,二是区武装部和咱们街道办,要对你这位优秀烈属子弟进行表彰!”
彭主任首先代表街道办,高度赞扬了吕辰两次将巨额稿费无私捐赠给烈属的崇高行为。
接着,区武装部的那位干部同志也发表了讲话。他追忆了吕铁锤烈士的功绩,肯定了吕辰作为烈士后代所展现出的优秀品质。
在庄重而热烈的气氛中,捐赠仪式正式开始。刘干事将代表那7000元稿酬的凭证,以及后续捐赠的委托书,郑重地交到了彭主任手中。彭主任则代表街道和受助烈属,向吕辰深深鞠躬致谢。
紧接着,是表彰环节。武装部的同志走到吕辰面前,双手捧起一块崭新的、擦得锃亮的黄铜色牌子。牌子上方是鲜艳的红五星,下方清晰地镌刻着六个大字:
优秀烈属之家!
“吕辰同志,”武装部同志声音洪亮,“经区武装部研究决定,授予你家‘优秀烈属之家‘光荣称号!这是对你父亲功绩的铭记,也是对你高尚行为的表彰!希望你珍惜荣誉,再接再厉!”
吕辰双手接过沉甸甸的牌子。武装部同志又拿出两样东西:一个半旧的、磨得发亮的军绿色帆布水壶,上面还隐约可见部队的编号烙印;还有一个小本本。
“这个水壶,”武装部同志将水壶递给吕辰,“是一位老同志用过多年的,他听说你的事迹后,特意托我们转赠给你。他说,军人的水壶,装着的不只是水,更是行军路上的信念和战友间的情谊。希望你能带着这份信念继续前行。”
吕辰抚摸着水壶粗糙的表面,仿佛能感受到它承载的风霜和温度。
“这张是‘军属医疗证‘,”武装部同志最后递上那个小本本,“持此证,你本人及亲属在区属医院和指定诊所就诊,可享受优先和一定的费用减免。这是组织上对优秀烈属家庭的一点关怀。”
仪式结束,彭主任、刘干事和武装部的同志再次与吕辰握手。彭主任感慨道:“小辰啊,你这两次捐款,数额巨大,意义非凡!区里领导都知道了,非常重视!这块牌子,这个水壶,这张卡,分量都不轻啊!这是荣誉,更是责任!好好干!”
吕辰抱着那块“优秀烈属之家”的牌子,口袋里装着那个小小的医疗本,手里紧紧攥着那个饱经沧桑的军用水壶,一身轻松的走出了街道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