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ài,一种草本植物,叶制成艾绒,可供艾灸用。贾思勰《齐民要术·收种》:“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
这句话出自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巨着《齐民要术》。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背后蕴含着古代先民宝贵的农业生产智慧。
一、原文与上下文
这句话出自《齐民要术》第一卷 《收种第二》 篇,是专门讲如何选种和藏种的章节。
原文节选:
“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无令有白鱼!有,辄扬治之。取干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 顺时种之,则收常倍。”
二、注释
石:中国古代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汉代一石约合今天20公升左右,其重量因谷物不同而异。一石麦子的重量大约在30公斤。
艾:即艾草,菊科植物。其叶子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具有特殊的香气,能驱避害虫。
瓦器、竹器:陶罐、竹筐等容器。这些容器透气性好,能防止种子在储存过程中因闷热潮湿而发霉变质。
白鱼:一种常见的仓储害虫,即衣鱼或蠹鱼,喜食富含淀粉的物质。
扬治:通过扬场等方式,将害虫和杂质去除。
三、白话翻译
选取麦种的方法:等到麦子成熟可以收割时,选择那些穗大、健壮的植株,剪下来,扎成捆,立放在晒场中高而干燥的地方,暴晒到极其干燥。(注意)不能让麦种里有衣鱼!如果有,就要立即通过扬场来清理干净。 然后,取干燥的艾草和麦种混合储藏:每一石麦种,放入一把干艾草。用瓦罐或竹器来储存。顺应农时播种,收成就常常能翻倍。
四、创作背景与意义
1. 时代背景:
《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时期(约公元533年-544年)。当时中国北方在经过长期战乱后,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亟待恢复和发展。贾思勰总结前人和当代的农业生产经验,写就此书,旨在指导百姓“齐民”(管理百姓)、“要术”(重要的方法),解决温饱问题。
2. 科学意义:
绿色防虫技术:这条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利用植物性药物防治仓储害虫的明确记录之一。它体现了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不使用有毒化学物质,而是利用天然植物的特性来解决问题。
种子学的雏形:它展示了当时对选种(择穗大强者)、晒种(曝使极燥)、防虫(艾草驱虫)、储存容器(瓦器、竹器)等种子处理与保存的全套科学方法。这套方法能有效保证种子的活力和纯度,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麦一石,艾一把”给出了非常明确、易于农民理解和操作的比例,体现了该书注重实践的特点。
五、作者介绍
贾思勰(生卒年不详)
生活年代:中国北魏(公元386-534年)末期和东魏(534-550年)初期。
籍贯:山东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
生平:曾担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为官期间,他重视农业生产,足迹遍及今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深入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
着作与成就:
倾尽心血撰写出《齐民要术》 这部不朽的农学着作。
该书共十卷,九十二篇,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利用等方面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着之一,被后世奉为农学经典。
总结:“麦一石,艾一把”这句看似简单的话,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农事操作指南,更代表了《齐民要术》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细致观察、尊重自然、注重实践,这也是这部伟大着作能流传千古的原因。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