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艾】ài,口吃的样子。《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后因以“艾艾”形容口吃。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是《世说新语》中一个非常着名且有趣的典故,它生动地记录了一位历史人物的独特风貌。
一、故事原文与注释
原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注释:
邓艾:三国时期曹魏名将,率军奇袭灭蜀汉。
口吃:结巴,说话不流利。
语称艾艾:古人自称名表谦逊。邓艾本应自称“艾”,但因口吃,常说成“艾……艾……”。
晋文王:指司马昭。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文帝。
戏之:开玩笑地问他。
卿:古代上对下或平辈间的亲昵称呼。
凤兮凤兮:出自《论语·微子》,楚狂接舆唱歌走过孔子车前,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凤凰啊凤凰,你的德行为何如此衰微?)此处“凤”暗喻孔子。
故是:本来是,依然是。
二、白话翻译与故事讲述
邓艾有口吃的毛病,每逢要自称其名时,总是说成“艾……艾……”。
有一次,晋文王司马昭和他开玩笑,问道:“你总是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啊?”
邓艾应声回答道:“‘凤兮凤兮’,本来也只是一只凤凰。”
故事精髓:
这个故事展现了邓艾的机智与博学。面对上司司马昭善意的调侃,他没有窘迫,而是巧妙地借用《论语》中的典故,将自己重复的“艾艾”比作楚狂接舆重复的“凤兮”。这个回答既文雅地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又暗含自比凤凰(人才)的自信,一语双关,妙趣横生。
三、着作介绍
《世说新语》
作者:南朝宋的临川王 刘义庆 组织门下文人共同编撰。
性质:这是一部主要记载 汉末至东晋时期 士族阶层 言谈轶事 的笔记小说。
结构:全书共分三十六门(如“德行”、“言语”、“政事”、“雅量”等),一千一百多则故事。
价值:
历史价值:生动反映了魏晋时期士大夫的思想、生活和“魏晋风度”(清谈、放达、重才情、美仪容)。
文学价值: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善用对比、比喻等手法,留下了大量成语典故,如“拾人牙慧”、“难兄难弟”、“东床快婿”等。
四、创作背景
1. 时代风气:魏晋时期,政治动荡,但思想极为活跃,士人崇尚清谈,品评人物,讲究言行举止的超凡脱俗。《世说新语》正是这种时代风气的产物。
2. 编撰动机:刘义庆身为宗室,为避祸而远离权力中心,转而招聚文学之士,编撰书籍以寄情志。《世说新语》的编撰,既有记录趣闻的娱乐性,也蕴含着对士族名流风范的欣赏与追慕。
五、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年—444年)
身份:南朝宋宗室,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后过继给其叔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
生平: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要职。他为人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史。
成就:除了《世说新语》,还编有志怪小说集《幽明录》等。他虽非《世说新语》每则故事的原始作者,但作为主编,其文学趣味和编撰理念决定了该书的风格与价值。
六、现实意义与影响
1. 成语“期期艾艾”的由来:
这个故事与另一个关于汉代周昌口吃(说话“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的典故合在一起,形成了成语 “期期艾艾” ,专门用来形容人口吃,说话不流利。
2. 应对困境的智慧:
邓艾的回答是 “急智” 的典范。它告诉我们,面对自身的缺陷或他人的调侃,最高明的做法不是回避或恼怒,而是 运用智慧和学识,从容、巧妙地化解,甚至能将劣势转化为展现个人魅力的机会。
3. 魏晋风度的体现:
这个故事是“魏晋风度”的绝佳注脚。在当时,一个人的 机智、才情和敏捷的反应,比他的生理缺陷更受人关注和赞赏。它展现了一种重精神、重才华的时代精神。
总结:这则短短的故事,如同一扇精巧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邓艾其人的机智、刘义庆编书的旨趣,以及整个魏晋时代崇尚才情与风度的独特精神面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