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在张默入住这个精致囚笼的第三天正式到来。
来的不仅是女医生和一名黑衣守卫,还多了一个穿着灰色西装、戴着无框眼镜、气质冷峻的中年男人。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眼神锐利得像扫描仪,一进门就牢牢锁定在张默身上。女医生称他为“吴博士”。
“张先生,我们希望评估你当前的状态。”吴博士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寒暄,语气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客观和不容置疑,“请配合我们完成几个简单的测试。”
所谓的“简单测试”,远非字面意思。
第一个测试是信息过滤。吴博士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播放一系列杂乱无章的图片——街景、人脸、财务报表片段、抽象符号、甚至还有快速闪过的新闻标题。速度极快,每一张停留不到半秒,正常人根本无法看清。
“告诉我,你‘感觉’到了什么。”吴博士指令简洁,“不需要具体内容,只需要描述最强烈的‘印象’或‘倾向’。”
张默集中精神,能力的“视野”被迫展开。汹涌的信息流瞬间冲入脑海,头痛骤然加剧。但他强忍着,不再试图去“看清”每一张图片,而是按照最近摸索出的方法,去捕捉那些图片整体带来的“风险权重”或“情绪底色”。
“第三张……拥挤街道……有……冲突感,左边广告牌下。”他断断续续地说,汗水从额头滑落。
“第七张……人脸……虚伪,眼神在撒谎。”
“第十二张……数字图表……右下角数据……虚假膨胀。”
“第十五张……新闻标题……‘并购’一词……风险极高,关联……腐败?”
他每说一句,吴博士就在平板上快速记录,镜片后的目光越来越亮。女医生则密切监控着张默的生理指标。
测试持续了十分钟,张默几乎虚脱。他给出的信息大多是模糊的感觉和指向,但事后吴博士调出原始图片进行比对,竟然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印象”与图片隐藏的关键信息或真实背景吻合!尤其是那张新闻标题,确实是一起后来被揭露的、涉及内幕交易的并购案!
第二个测试是风险溯源。吴博士给出几个看似不相关的零碎信息片段:某公司高管无意中说的一句话、一份公开财报中的微小异常、一条看似普通的社会新闻。
“将这些碎片连接起来,推断最可能潜藏的风险点,以及风险的大致方向。”
这需要极强的逻辑推理和那种对“结构阴影”的直觉。张默的大脑超负荷运转,能力的“视野”将那些碎片如同磁铁般吸附、拼接,一个模糊的、涉及利用公益项目洗钱的风险模型逐渐在他意识中成型。他描述得磕磕绊绊,但核心逻辑让吴博士频频点头。
第三个测试最为诡异。吴博士让张默将“视野”聚焦于他自己。
“评估我,现在,当下的状态。包括情绪、意图、以及……身体健康层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张默犹豫了。窥探一个活生生、且明显是核心人物的人的深层状态,这感觉极其冒险且危险。但他没有选择。
他深吸一口气,将“视野”投向吴博士。反馈回来的信息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复杂和……沉重。吴博士的表面是极致的【冷静】和【专注】,但底层却缠绕着一种深沉的【疲惫】和对某种“研究瓶颈”的【焦虑】。更让张默心悸的是,他在吴博士的心脏区域,“看”到了一团极其隐晦、但确实存在的、代表【器质性病变早期】的微弱阴影!
“您……很冷静,专注于研究。但……您很累,有心事。另外……”张默顿了顿,艰难地开口,“您的心脏……最好近期做一次详细检查。”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
女医生惊讶地看向吴博士。吴博士本人脸上的肌肉也几不可查地抽搐了一下,他扶了扶眼镜,深深看了张默一眼,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在平板上快速记录着,但指尖的细微颤动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测试结束了。张默瘫坐在地上,脸色苍白,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
吴博士收起平板,对女医生说:“数据采集超出预期。‘信噪比’提升显着,尤其是对‘潜在状态’和‘系统性风险关联’的感知维度。副作用依然严重,需要控制。初步‘校准’方向确认。”
他转向张默,语气依旧冰冷,但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张先生,你的‘价值’正在被验证。好好休息,下一次测试,我们会涉及更……动态的模型。”
说完,他便和女医生一起离开了。
张默独自留在房间里,回味着“校准”的过程和吴博士的话。
他们不是在治疗他,而是在系统地测试、挖掘、甚至可能是在“开发”他的能力!他们用的术语——“信噪比”、“维度”、“动态模型”——完全是将他当作一件人形仪器在进行调试!
而他对吴博士健康状况的准确判断,显然震惊了对方,这或许能为他赢得一丝极其微妙的、非对称的“筹码”。
但他也感觉到,随着测试的深入,烛龙对他的兴趣和掌控欲都在同步增长。他展现出的价值越大,就越难以摆脱这个组织的控制。
他就像一块被发现的稀有矿石,正在被投入一个巨大的、精密的研磨机中,最终会被塑造成什么样子,由不得他自己。
而复仇的希望,似乎也必须依附于这台危险的机器才能实现。
这条崛起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了荆棘和未知的陷阱。
(第一百零四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出狱后,我靠风控送仇人再入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