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方案玄机:一站式服务与数字政务
夜风穿过县政府大院,带着几分初秋的凉意。路灯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影,将林枫独自一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他没有回家,也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穿过了隔开县政府与县委大院的那道无形的线,一步步走向那栋更为庄重肃穆的建筑。
县委大楼门口的警卫亭里,值班的武警看到林枫,愣了一下,随即站得笔直,敬了个礼。林枫点点头,没有停步,径直走进了空无一人的大厅。
大理石地面反射着惨白的光,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没有坐电梯,而是一步步踏上楼梯。每上一层,他脑海中那副庞大而精密的蓝图就清晰一分。
那不是一份简单的报告,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个由数据、逻辑和代码构建的,几乎没有模糊地带和人情空间的行政世界。他甚至能想象到,当这份方案真正落地时,会在清源县的干部队伍中引起怎样的恐慌与抵制。
周建国的担忧是对的。动孙德海,是外科手术,割掉一个肿瘤;而推行这套方案,是基因改造,要改变整个官僚体系的dNA。
县委书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陈建国的秘书小刘正在外间整理文件,看到林枫这么晚过来,脸上写满了惊讶:“林县长?您……您这是?”
“陈书记还在忙?”
“书记在看省里下发的文件,刚泡了第三杯浓茶了。”小刘压低声音,指了指里间紧闭的门。
林枫点点头,走上前,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门里传来陈建国略带疲惫的声音。
林枫推门而入。办公室里烟味混着茶香,陈建国戴着老花镜,正埋首于一堆文件之中。他听到脚步声,抬起头,看到是林枫,眉毛微微一挑。
“这么晚了,有急事?”
“打扰书记休息了。”林枫反手关上门,走到办公桌前,“有点想法,想跟您汇报一下。是关于今天下午工业园区那件事的。”
陈建国放下手里的笔,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他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上,身体放松下来,但眼神却变得专注。
“说吧。我听着。”
林枫没有急着抛出那个颠覆性的方案,而是从王建军开始说起。
“今天在王建军的厂房里,我把工业园区另外几家企业的老板也叫了过来,开了个小型的座谈会。”
他将下午听到的那些抱怨,那些积压在企业家心底的苦水,原封不动地,用最平实、最客观的语言,复述了一遍。
从机械厂李强为了贷款,被银行客户经理暗示着要拿房产证,几百万的设备在银行眼里一文不值;到纺织公司赵经理因为税率解释权含糊不清,导致公司上市辅导一拖再拖;再到大大小小的企业,为了一个公章,如何在不同部门之间往返奔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陈建国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只有偶尔端起茶杯的动作,会因为林枫提到的某个细节而停顿一下。
“这些问题,我以前也知道,但没想到,已经烂到了这种程度。”等林枫说完,陈建国才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吃拿卡要,是作风问题,是腐败问题。下午你让纪委介入,这步棋走得对,也走得狠。那个账本,是把利剑,该用的时候,就要用。”
“书记,我今天来,想跟您谈的,不是账本。”林枫摇了摇头。
陈建国看着他,眼神里多了一丝探究。
“我一开始也以为,这是单纯的腐败问题,是孙德海和他手下那帮人出了问题。但后来我发现,我们可能都想错了。”林枫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和一张白纸,“王建军要办一个厂,需要消防、环保、安监、住建、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的许可。我们的现状是,他需要一个一个部门去跑,像这样。”
林枫在纸上画了几个圈,代表不同的部门,然后用一条曲曲折折的线,将一个代表“企业”的方块和这些圈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漫长而扭曲的路径。
“这条路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能成为一个收费站。消防说,你得先有住建的图纸;住建说,你得先有环保的测评。互为前置,互相踢球,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企业就在这个循环里,被耗尽了心气,也耗光了钱财。”
“就算我们把孙德海换了,把消防的刘局长换了,只要这个流程不变,新上来的人,依然掌握着‘解释权’和‘裁量权’。只要权力可以被寻租,腐败就永远不会消失。我们今天抓了一个孙德海,明天可能就会有李德海、张德海。”
陈建国沉默了,他看着纸上那副丑陋的流程图,目光深沉。林枫的话,说到了根子上。这已经不是一两个干部的问题,而是整个行政体系的底层逻辑出了问题。
“所以,你的想法是?”陈建国问。
“我想把这条弯路,拉直。”林枫的笔尖在纸上重重一点,“我想在清源县,建一个‘企业服务中心’。这不是简单的把几个部门的窗口搬到一起办公,而是要重造整个审批流程。”
“我想把这条‘串联’的审批线,变成‘并联’。”
说着,林枫在纸的另一边,重新画了一个方块代表“企业”,然后从方块引出一条线,连接到一个更大的方块,他称之为“受理中心”。随即,从“受理中心”同时引出数条笔直的箭头,分别指向消防、环保、住建等部门的圈圈。
“企业只需要跑一个地方,面对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材料由中心受理后,系统会自动将任务分解,同时派发给所有相关部门。消防审消防的,环保审环保的,大家并行推进,互不干涉,也互不能成为对方的前置条件。”
陈建国的身子,不自觉地向前倾了倾,他盯着那张图,眼神里第一次露出了震惊。
“并行审批?这……这怎么可能?数据不通,标准不一,出了问题谁负责?”
“数据可以打通,标准可以统一,责任可以明确。”林枫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全县统一的数字政务平台。所有审批流程线上化,所有材料电子化。企业申请就像网购,提交订单后,就能看到自己的‘包裹’到哪一步了,是卡在消防还是卡在住建,一目了然。”
“我们还可以给每个环节,都上一个‘倒计时’。”林枫的笔尖,在代表部门的圈圈上,画了一个小小的时钟。“法定时限是7天,我们就承诺3天办结。时间一到,审批人员没有给出意见,系统就自动判定为‘通过’,并且,这次‘超时’记录,会同步发送到纪委的监督后台。谁慢作为,谁不作为,系统会帮你记下来。”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墙上挂钟的秒针,在“咔哒、咔哒”地走着。
陈建国没有说话,他只是死死地盯着那张画得潦草、但逻辑却清晰到可怕的图纸。他脑子里,仿佛有惊涛骇浪在翻滚。
数字政务、线上审批、超时默认、纪委后台……
这些词,每一个都像一颗重磅炸弹,炸得他这位执掌清源多年的县委书记,都感到一阵阵的头晕目眩。
这不是改革。
这是革命。
这是要用一套冰冷的、不讲情面的技术系统,去彻底颠覆清源县运行了几十年的行政惯例和权力格局。
他可以想象,如果这份方案推行下去,那些习惯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部门,那些习惯了在文件上圈圈画画、在酒桌上指点江山的干部,会是怎样的反应。
那不是抵制,那是拼命。
“林枫,”过了许久,陈建国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端起茶杯,发现水已经凉了,“你知不知道,你这个方案,如果要实现,需要多大的投入?软件开发、硬件采购、人员培训……这笔钱,县财政拿不出来。”
“钱的问题,可以解决。”林枫回答得很快,“我们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的科技公司合作。我们出政策,他们出技术,运营产生的服务费,可以用来覆盖成本。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营gshang环境,本身就是最强的吸金石。只要我们能把梧桐树栽好,还怕引不来金凤凰?到时候,税收的增长,会远远超过这点投入。”
“好,就算钱的问题解决了。”陈建国又问,“人呢?你要成立这个中心,谁来牵头?谁能镇得住几十个部门的头头脑脑?谁能保证那些阳奉阴违的人,不会在系统里给你留后门?”
林枫抬起头,迎着陈建国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道:“我来。”
陈建国看着他,看着这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犹豫。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
陈建国忽然笑了,他摇了摇头,靠回椅背,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又带着几分说不清的感慨。
“你小子,哪里是想当个养蜂人,你这是想直接把人家的蜂箱都给端了啊。”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林枫,看着楼下县城星星点点的灯火。
“你今天下午在工业园区,是不是还说了一句话?你说,你的办公室,要设在企业服务中心。”
“是。”
“好,好一个把办公室设在第一线。”陈建国喃喃自语,他沉默了很久,久到林枫以为他要拒绝了。
忽然,陈建国转过身,他的脸上已经没有了刚才的震惊和犹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和锐利。
“你的方案,很大胆,也很完美。完美到……不像是你一个人,一个晚上就能想出来的。”
陈建国的目光,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仿佛要将林枫从里到外剖开来看个清楚。
“林枫,你跟我说实话。”
“在你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更新速度全网最快。